阅读历史 |

第71节(1 / 2)

加入书签

啪地一声,手枪上了膛。

蒋述动作利落,已然感受到了这把枪改装后的不同,他拿出自己的配枪,郑重其事地交到齐砚行手中。

齐砚行稳稳接过,“谢谢,我很荣幸。”

时间不早了,明天一大早,齐砚行就要随指挥部转移。

和蒋述道别后,他压着些五味杂陈的滋味,转身拧开房门的锁钮。

“老齐。”

齐砚行回过头。

不知是蒋述有些醉了,忘了一直以来坚持的习惯,还是今晚的交心打破了某条界线,总之这是两人认识以来,第一次省略后面的职务,用老友的方式称呼。

蒋述快步走上前,将已经拉开的门重重地按回去,顺手反锁上。

“老齐,你可能已经被盯上了。”

他紧紧扣住齐砚行的手腕,声音隐忍而颤抖,“我也一样。”

“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蒋述用了气声,此刻竟有些咬牙切齿的意味,“我宁愿死在要塞,和我自己的心血埋在一起,也不想被那些中央军控制。”

“他们做的那些事,也配得上这身军装?”

“我明白,”齐砚行心下一沉,反握住他的手,也压住他陡然窜起的激动,“我都明白。”

交握的两只手都在暗自用力,并非在较劲,而是一种不得已的交流方式,对视之间,所有无法说出口的话语都已彼此明了。

蒋述率先卸了力。

他舒了口气,低头替齐砚行扣紧枪匣,压低声音说:“虽说是转移到后方,但你的处境未必会比我在这里安全,你千万要多保重。”

“小心经常出现在你周围的中央军士兵,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在他们的监视下。”

“你也是,万事小心,”齐砚行朝他伸出右手,“我们首都见。”

蒋述:“首都见。”

这一瞬间,像极了某个场景在重演,只是同一人物的处境不同,心境也大不相同了。

“我们要塞见。”

“我们首都见。”

这若是两句台词对白,若是放在一出已经开场了的剧目中,大概是一句开头、一句居中,唯独不知会以何种方式结尾。

最后道别时,齐砚行向蒋述敬了自他三年前成为“军人”以来的第一个军礼。

至此为止,两人之间不需要再说任何漂亮话,例如我如何支持你,理解你,敬佩你。

这已是他能给予蒋述的,最高等级的尊重。

第七十六章

8月9日,齐砚行随军抵达第二道防线。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齐砚行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了。

离开z709要塞后,他不再是要塞建设的副总师,上级表面上是给了他一个“军事顾问”的职位,但他知道,这个职位不具备任何价值,不过是有名无实。

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他与这场战争牢牢绑在了一起,他既不能进,又不能退。

8月20日,柯潭镇陷落敌军之手,双方战线胶着在一起,战场一片混乱。

8月24日,斯维因防线上已有要塞被敌军渗透,形势危急。

9月1日,半数以上的要塞沦陷,敌军装甲部队已从防线缺口处进入联盟腹地,联盟迅速组织部队进行阻击。

9月5日,第五集 团军残部被围困,官兵分散在斯维因防线上的z458、d210、z709等要塞。

在前线指战员几乎损失殆尽的情况下,剩余官兵依旧顽强抵抗,拒不投降。然而,弹药严重不足,水、食物、医疗药品紧缺,没有任何补给,地堡大部分区域已被敌军占领……处处皆是绝境,负隅顽抗已毫无意义。

在蒋述少将的带领下,分散的官兵于9月5日、7日深夜,以红色信号弹为指示,集中所有力量,发起两次突围。

然因双方力量悬殊过大,两次突围均以失败告终。

9月10日,防线被彻底冲破。

硝烟还未散尽时,敌军通过广播,向坚守要塞的官兵宣读了最后通牒。

几分钟后,地堡内有枪声响起。

……

转眼间,又是一年的中秋节。

工会放假,程问音在家里收拾夏天的衣物,宝宝坐在一旁的地毯上,捧着一个大鸭梨,啃得津津有味。

从初夏到初秋,一整个夏天都已经过去了,程问音的丈夫还是没有回家,战争结束依旧遥遥无期。

他将丈夫的秋冬衣物收拾了出来,外套熨烫过后,挂在柜子里。

很长一段时间,齐砚行留在家里的衣物都处在闲置状态,但程问音总是想着,兴许他很快就会回家,并且再也不需要离开家了,所以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整理着。

沈柏渊送来的鸭梨个头大,宝宝才啃了几口就吃不下了,停下来打了个嗝,叫程问音:“妈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