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 第83节(1 / 2)

加入书签

第136章

这份混乱中, 其实许清元也没少出力。方歌拿到她提供的证据,带着手下的文人们连夜赶工, 第二天才好歹没让报纸开天窗。

目前虽然黄嘉年的事情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传的沸沸扬扬的, 但是没有一家报纸真的敢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乱写,唯恐黄丞相翻盘的时候报复。不过许清元手握其他证据,转身把矛头对准了董学士一家。她们用上了《新日报》一贯的“标题党”技巧, 吸引了无数眼球,百姓买来观看后,上面的内容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证据确凿,劲爆地让人瞠目结舌。

此时的董学士万万没想到这把火居然会烧到了自己身上, 他拿到报纸后气的七窍生烟、太阳穴生疼,一瞬间天灵盖都凉透了, 当即就把儿子提来抽了一顿。

董学士之子董侪疼的在地上乱滚哭嚎, 其母一边哭一边为儿子求情。

而董学士却一点情都不开,他怒道:“哭, 你还有脸哭?看你教导的好儿子, 现在要把他爹给害死了, 咱们全家都完了!到时候你们都喝西北风去吧!”

“老爷,那件事我不是没跟您说过,可是你整天在外面忙,哪里真的动手教过儿子,还不都是我一个妇人家摸索着来。我整日困在内宅不得出去, 终究力有不逮,现在出了事, 倒怪罪起我来了……这我也认了, 可侪儿可是咱们的亲生骨肉, 您不能见死不救啊!”董夫人继续哭道。

滚在地上的董侪听到这话,自觉有理,哭着控诉起父亲来,此举更加激怒了董学士,他接着追着儿子责打,府上瞬间乱成一团。

但是话又说回来,自己的儿子再不是东西,为人父,董学士还是要给他擦屁股。他恨上了《新日报》,动用人脉关系打听了一圈,只是死活挖不出背后之人是谁,这样倒更好办事,一家小小报纸,他绝不会放过它们的。

就在他满腔怒火准备报复之际,不过第二天,报道囚童案和黄嘉年杀姐案的报纸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这些报纸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把除了黄嘉年之外的其他参与官员能挖的都挖了出来,还有好几家报纸将涉案人员统计成名单,姓名、官职、妻族列的明明白白,而董家几乎在每一份名单中都大名在列。

这样的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董学士眼前一黑。一家报纸他还有信心对付,但是目前这种情况,除非他能铲除整个报纸产业,否则董家是绝对洗不干净嫌疑了。而以现在报业的发展情况而言,要想以一己之力遮天换日,他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董学士绝望地把自己关在屋里憋着,他知道,自己家这次绝对没有这么容易脱罪,好在他不像黄丞相一般只有一个儿子,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也只能……断尾求生。

另一边,最近情况如此紧急,连年事已高的黄丞相本人都不敢多昏,其实当晚他就醒了过来,之后几□□堂风云,他虽然没有上朝,但背后也未必就没有出手,至少许清元觉得那些维护黄嘉年的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黄府家臣。

黄丞相一直等到第三天才在下属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去上朝,皇帝看着他满头白发,关切地询问其身体状况,得到的回答是:“老臣年迈,身体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希望皇上不要怪罪老臣前两天病重未能上朝之事。”

“丞相言重,你是国家的股肱之臣,更要保重身体。”皇帝作势就要给黄丞相放个十天半个月的假期。

黄丞相自然拒绝,这个节骨眼上,他是一刻都不敢掉以轻心:“国无小事,身为人臣,老臣不敢。”

两人的太极打的有来有回,到这里只算是中场休息。百官各自上奏议事,期间也有提及黄嘉年的事情,关于本案是否要走八议的程序关键在于黄嘉年是否确实残害亲姐,犯恶逆,如果情况属实,本来应当由大理寺审查案件,但因为黄嘉年之前担任大理寺长官,大理寺全体回避,本案就要由刑部负责主审。如果黄嘉年并没有手足相残,那囚童案倒是可以适用八议,皇帝初审后由都堂商讨,皇帝做最终决定。

黄丞相正是抓住此点,在朝会快结束时出手了。

“请老臣禀明罪子所犯行径,”黄丞相上前一步,跪地拜倒,“老臣教子无方,竟养出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儿子,有愧于皇恩,也有愧于黎民百姓。”

“罪子黄嘉年所犯囚童一案,老臣前几天知晓后,已经将家中有关奴仆全部放出府中,恢复良籍。同时以府中私产买下其他尚未卖出的孩童,也将他们放归原籍,希望能赎过黄嘉年之罪。”黄丞相这话,几乎就是相当于承认了黄嘉年是囚童案主犯的事实,自认己过,百官侧目。

那些案涉官员更是心如死灰,黄丞相这是根本不准备在这件事上保黄嘉年,那他们也就没有了脱罪的可能。

“但是,要说我那孽子杀害亲姐,绝无此事!”黄丞相说这句话的时候情绪有些激动,说完后像是一口气上不来,咳嗽了许久。

等他气息恢复平稳后,才慢慢将黄嘉雪之死的内情一一道明。

黄丞相承认因为女儿未能考过院试成为秀才,他教育子女又一贯是严以待之,因此对女儿黄嘉雪进行了严厉的责罚,言语确有失当,没有考虑到女儿家脸皮薄,导致黄嘉雪对父亲怀恨在心,对科举一途绝望,最后选择在他七十大寿当天自杀。黄丞相已经让仵作解剖了黄嘉雪的尸体,在其身体中发现了一块生金,也就是说黄嘉雪其实是被生金毒死的,而不是被黄嘉年住处发现的砒/霜致死。

这确实是一项有力的证据,朝堂上也有人提出宴会当日听闻黄嘉雪死讯之时,黄嘉年是非常惊讶的,而且第一反应是去请太医救治姐姐,黄丞相所言有理有据,黄嘉年罪不至死。

晋晴波因其最近上奏频繁,今日特被允许上朝。她这个时候却站出来反对道:“据微臣所知,黄嘉雪的奶娘宣称之前有一次有人给小姐下哑药,而这件事情府中人尽皆知,却无人敢追究,黄小姐因为父亲的逼迫和弟弟的仇视在府中步履维艰,黄嘉年害怕姐姐出仕后抢夺地位和家产,才不顾手足情义毒害亲姐。”

黄府出事后,黄嘉雪的奶娘趁乱跑了出来,并且找到清珑公主府上将自己的猜测一一说明,公主气的饭都吃不下,立刻就将该消息通知给了许清元,晋晴波当时也在,就得知了这个情况。

现在双方各执一词,每个人都言之凿凿,努力捍卫自己的观点,皇帝看了晋晴波一眼,他对女官们的反应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但其中许清元等绝大多数女官沉默以对的态度却让他警醒起来。

女官们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工具,而现在这个工具却有了自我意识,想要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立以求更大的图谋,这让他不能不担心。

案件管辖不明,案件也无法继续行进下去,皇帝沉吟许久才开口道:“黄嘉年所为是否属十恶不赦,亟需查清,大理寺需回避,刑部可能要承办下一步,这样,朕指定一人清查此事,诸位爱卿以为呢?”

“皇上圣明。”

皇帝环视朝堂,开口道:“任翰林院侍讲学士许清元为制使,负责主审黄嘉年杀姐一案。”

百官反应各异,黄丞相闭了闭眼,眉心紧皱不开,但竟然没有表示异议,这件事就这样最终确定了下来。

制使,大概就是皇帝临时指派官员奉诏审讯案件,是个临时性的职位。

许清元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的怀疑要远远多过惊喜。皇帝放着邓如玉这样忠心耿耿的女官和御史台一众御史不用,让自己一个翰林去查案子,恐怕是考验多过于倚重。

那问题就来了,皇帝究竟是想让她交出一份怎么样的答卷才满意呢?是不管不顾将所有罪名安在黄嘉年头上,让黄家万劫不复,还是别的什么意图?

在许清元接到委任圣旨的同时,皇帝开始对其他案涉官员动手了。

囚童案牵连的人数出乎意料的庞大,若是沾边就算,那估计得有上百名,虽然这些人中低品阶官员及官员家属占绝大多数,只怕是作为牺牲品被推出来的,但也不算完全无辜。但在严查之下,也有几个大鱼被捞住,比如辅国大将军杨家,再比如吏部一名侍郎和两名员外郎及他们手底下的六七个主事,世家之中就更是荒唐,能全身而退的凤毛麟角。

这些人既没有被立刻审讯惩处,也没有轻轻放过,而是暂时被羁押起来。他们本人煎熬,家人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病急乱投医。有的人得知许清元接手黄嘉年一案后,认为皇帝对她十分看重,许清元就是在这件事上最能说得上话的人,罪犯家属们挖空了心思给她送礼,许清元不堪其扰,想着这一回又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她愁的干脆就借住在了晋晴波那边,整日不回家。找不着人,大部分人才死心转求其他人。

皇帝同时将梁统领指派给许清元做下手以供差遣,两人经过事,合作还算愉快。许清元待人一贯温和有礼,也不曾对他呼来喝去,梁统领才干出众,办事也尽心,接到命令后先把卷宗给她送了过来。

得到委任后的许清元,在翻阅卷宗材料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先传给黄嘉雪解剖的仵作来一问究竟。

作者有话说:

第137章

对黄嘉雪进行验尸的肖仵作是京兆府的御用人员, 不但技术过硬,跟官府打交道也很多, 面对许清元的询问, 他神色自然,言语之间带着专业的自信。

“百姓们传闻说的吞金自杀其实并不一定会致死,锻造过的金子吃下去是有活命的可能的, 因为它没有毒。但是如果是生金子就不一样了,它没有经过处理,里面有其他杂质, 人吃下去很有可能中毒而死。”肖仵作侃侃而谈。

许清元倒是第一回 听说这样的事,她想了一会儿才又问道:“黄嘉雪吞的生金足以致死吗?或者说, 她是因为吞金而死的吗?”

“是的,小的仔细看过, 确实是块挺大的生金, 没有经过煅烧。黄小姐身体有过大量出血,是吞金会有的反应。”

“你推测黄嘉雪吞金和死亡时间是什么时候?”许清元问。

肖仵作下意识地朝下看了一眼, 然后才道:“大概是死亡前一天白天下午寅时吞金, 次日辰时逝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