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章 归园田居(其一)(2 / 2)

加入书签

大明

“这帮酸儒惯会抱团。”朱元璋不屑。

“标儿啊,你以后对这帮读书人得好点,看见没,连一个不干活的人都能夸出花儿。”

身为一个皇帝,朱元璋当然不喜欢陶渊明这样说辞就辞的人。

这样的人成为典范的话,那底下这帮文臣得有多少明里暗里,拿辞官当由头威胁他的?

要不是大明离不了这帮人……

虽然心里不屑一顾,但朱元璋还是对太子朱标絮絮叨叨地叮嘱。

“反正俺老朱已经把坏事都做差不多了,你上位之后好好安抚一番就行,这样他们都会对你感恩戴德的。”

“爹,孩儿晓得了。”这话朱标听得都快磨茧子了,他无奈地回复道。

这陶渊明不过多写了几首酸诗罢了,我的司马长卿可不比他差。

看到后世有这么人写诗作文去纪念陶渊明,刘彻心里酸溜溜的。

要知道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刘彻还是非常受用的,不然也不会将司马相如封为郎官。

“朕的长卿今天不知道有没有新作……”

刘彻忍不住,向左右暗示道。

大秦 咸阳宫

秦始皇心情倒是非常平和,毕竟以自己的功绩,光是“皇帝”这两个字,以后谁提及都越不过他去。

后世的诗文,会用什么姿势夸我呢。

是夸我统一六国,还是夸我治下清明?

祖龙陛下对百花齐放式的夸奖很感兴趣。

东晋

夸,使劲夸,我爱听。

“我以后好厉害啊。”年轻的陶渊明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天幕。

虽然心里有了铺垫,但是看到在后世有这么多迷弟,而且还个个不重样的夸他。

谁能抵得住呢,陶渊明顿时觉得自己骨头都轻了两斤。

【归隐如诗,诗显归隐,陶渊明让自己活在诗意里。陶渊明是个诗人,他的诗明白如话,在他的笔下,世间万物,琐碎生活都有自己的美感。“自然”,或者说是哲学上的“真”便是陶渊明的全部。】

【天然去雕琢,浑然自天成,最高妙的文学境界便是自然。他爱自然,也许他还是第一个发现自然之美的诗人。他死后,由他掀起的自然之风吹了千年,让在俗世凡尘中挣扎的人们对于自然,对于远方心向往之。】

“质朴天然,确实如此。”秦始皇颔首以示肯定。

大明

“所以啊,咱才让儿子们都要回一趟凤阳。”

朱元璋感慨“咱老朱家那时候也像天幕这般漂亮,这帮兔崽子吃饱了没事闲着净惹事,还不如回老家看看风景,消停消停。”

朱元璋对自己除了朱标以外的儿子几乎没有满意的,一个两个,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不省心的兔崽子。

没办法,实在是太不成器了。朱元璋不知道,在未来的他烦不胜烦,以至于专门出了一本《御制纪非录》,把他的儿子们骂了个狗血淋头。

东晋

“老鬼,你以后挺

厉害啊。”翟氏不阴不阳地说道。

“夫人,这都是虚名,俗名,我陶元亮岂能在乎这些。”陶渊明义正言辞。

自打天幕爆出以后他会辜负翟氏,翟氏就炸锅了,他花了许久才安抚过来。

甚至为了弥补未来的他对翟氏造成的伤害,他还保证以后都为翟氏写诗,做到早上起来夫人真美,晚上吃饭夫人贤惠。

因为还没有彻底消沉的他,是真的对翟氏心怀愧疚,尤其是看到天幕上翟氏一直不离不弃之后。

至于义熙六年以后的陶渊明和翟氏就不像刚刚归隐时那般和谐了。

翟氏的心已经凉透,打定了主意要与陶渊明分离。

即使已经知道陶渊明接下来名声大噪,光是靠着仰慕者的接济,就不会再陷入贫困的境地。

…………

【虽然陶渊明生前名声不显,后世却有许多寻他问他的人。而他的桃花源,绵绵滋养了千年,成为千年来人们的精神家园。因为人人都需要远方,哪怕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天幕在此刻格外美丽,天空一碧如洗,绿意盎然的田野无边无际地向外延伸,不知名的野花在田野间肆意生长,点缀其中。

田野里有条石板小径,蜿蜒而上,通向远处飘起袅袅炊烟的村落。

由此天,地,人之间,达到了极致的和谐。

【好的,感谢大家的观看,这里是弦梦似锦。本期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喜欢的话,千万要记得点赞投币评论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