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章 第十名,王勃(2 / 2)

加入书签

光是本朝的上官仪和四杰王杨卢骆,就比他厉害不少。

但他相信,未来,他总会超过他们,也会超过自己的偶像司马相如!

小沙弥目光闪闪地看着这位诗人,发自内心地鼓励道:“你肯定会名扬四海的,到时候考科举,当大官!”

“那是自然。”李十二笑意盈盈。

小沙弥的大师兄见状,心中暗暗摇头。

这位游侠刚刚那首诗作的确实好,非常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却也没到精彩绝艳的地步。师弟还是见得太少了,改天他要送师弟几本诗集,让他考科举去。

再说了,据说天子也会作诗,天子是神之子,仙人肯定会把位置留给自己的孩子啊,普通人再会作诗有什么用?

而且这李十二,他浑身上下有股书生狂气,和城里的那些用鼻孔看人的官老爷不太像。

也不像是能作大官的样子。

大师兄开口勉励道:“戒骄戒躁。”

李十二笑着答应了。

然而这时,这天音突然说道。

【比如说《资治通鉴》关于唐朝的篇幅非常多,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完全没有李白的身影,就连杜甫……】

这一下,可让大唐的人民惊讶坏了。

这天幕的意思好像是,李白杜甫是大诗人呢。

李白是谁?杜甫是谁?他们怎么没听说过?

一时间,这两个诗人的名字被人们深深记住,成了高频词。

大师兄隐约察觉到了仙人来自未来,一边震惊,一边啧啧称奇:“看来李白杜甫两人很厉害呀,都能当诗人的代表了。李十二啊,别怪我多嘴,你要想名扬四海啊,还是得收敛一下狂气,不然当不了李白这样的大诗人!”

谁知他话音落下,旁边的李十二面色变得古怪。

而小沙弥也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大师兄以为李十二生气了,有些懊恼,他将寺里这些孩子一手拉扯大,骨子里有点好为人师。

今天交了李十二这个有趣的朋友,他忍不住秉持着长辈的身份,说教一二,却让对方不高兴了。

他叹了口气说道:“是我着相了,你就当我没说。天幕亲口说这李白厉害,那肯定是真厉害,估计没过几天,书铺里就有他的诗集了。等后天我们把采来的药卖了,我买份李白的诗集送给你,你好好向他学习,将来当大官!”

谁知他话音落下,对面的李十二面色更怪了,一会白一会青,一会激动一会沉默,古里古怪的。

大师兄见

状迷茫极了,这李十二怎么还拿起乔来了?

真是不知所谓!

他难免有些生气,脸色黑了下来,正准备拂袖离开。

结果这时,旁边的小沙弥眼看着他要走,终于激动地说道:“师兄,他就叫李白啊!”

“我记得可清楚啦。他来投宿的时候,说他叫李白,在家中排行十二,让我喊他李十二。”

大师兄:“???”

“你就叫李白?你怎么能叫李白呢?”他像是第一次认识李十二一样,仿佛遇见洪水猛兽,吓得后退了两步。

李白沐浴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挠了挠脸,论起惊讶来,他也不比别人少。

他流露出几分尴尬的神色:“可、可是我确实叫李白啊。”

他在家排行十二,朋友都叫他李十二,这种称呼排行的方式是唐朝的风俗。

李白见大师兄如此惊讶

,只好安抚:“应该是重名吧,这天下叫李白的人太多了。”

大师兄稍稍平复好心情,既是安抚别人,也是安抚自己:“啊,这样啊,你说得对,我们村里就有好几个重名的呢。”

总之,不可能这么巧!诗人代表李白绝对不是这个李十二!

他刚刚还让这个李十二向李白学习呢!

李十二对这个很可能和自己重名的大诗人兴致盎然,重新看起天幕:“是啊,至于这李白是谁,继续看下去自然水落石出。”

与此同时,一种难以宣之于口的隐秘的期待涌上心头。

................

清朝

故宫书房三希堂

乾隆正在鉴赏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真不愧是书圣大作呀,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叫作三希堂,其中的“三希”是指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

《快雪时晴帖》是三希之首,也是他最爱的宝贝之一

,总是要反复拿出来品鉴。

他越看越满意,忍不住掏出自己最爱的印章,给书圣的大作盖上“爱的印记”,然后拿起毛笔在上面写下自己这一次品鉴的心得。

随着他这些年来一次又一次地评鉴,上面盖满印章,写满心得。

换作旁人来看,都有点分不清这作品的主角是王羲之的字,还是他的印章秀了。

这时,总管太监李玉快步走了进来:“陛下,出大事了,仙人有动静了。”

“哦?!”乾隆闻言,终于停下盖章的手,放下惨遭摧残的书圣作品,出门观看天幕。

他越听兴致越浓,捋着胡须,有些薄怒:“唐宋十大诗人?这天幕倒也是风雅。”

“但是只评价唐宋两朝也太狭隘了……”

论起诗词歌赋,他的成就超越任何一个皇帝,怎么不盘点他?

李玉连忙拱手奉承,替万岁爷说了他想说的话:“最优秀的诗词,当然是万岁爷所作了。如果盘点本朝,万岁爷必当第一。”

乾隆笑眯眯地说:“亏你小子有点眼光。”

李玉乐呵呵地拍马屁:“万岁爷闲暇的时候,不去做别的事情,总是作诗文来消磨时间。出行的时候写诗,登泰山也要写诗,参与庆典还要写诗,如今已写三四万诗词歌赋。”

“而那《全唐诗》总共也不过四万多首。

万岁爷一人可抵一朝千千万诗人啊!”

“这天下,谁还能比得上万岁爷的成就?真想知道万岁爷是怎么做到的!”

乾隆心里乐开了花,面上却还是保持矜持:“无他,唯勤勉尔。”

这时,天幕突然说道:【比如说《资治通鉴》关于唐朝的篇幅非常多,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完全没有李白的身影,就连杜甫……】

乾隆听到李白和杜甫,下意识点头。

其实他是杜甫的粉丝。

他曾经还为杜甫写过一首诗:杜诗于我有何缘,每一见之不忍舍……

我和杜甫的诗太有缘了,每次看到都不忍舍弃。

这天幕盘点诗人,却不提他的名字,让他有点生气,这天幕实在是没眼光。但现在提了他的偶像,让他心里的怒气渐渐消失。

诗圣的诗确实有点东西,先点评也不为过。

等唐宋两朝的诗句评点完,自然就轮到他了!

他就不信,他的四万首诗没有一首能让天幕侧目!

在他思考的时候,粉色兔子消失不见,而天音开始切入正题。

【《唐宋十大诗人》第十,王勃】

【有人说啊,如果王勃没有早死,大唐一

哥未必是李白。】

乾隆一听,眉头微蹙,然后缓缓松开。

那个早死的王勃王子安,平生也就作了几十首诗罢了,还不到他的零头,就这也能登上第十?

哈哈,看来到了盘点清朝的时候,他的胜算更大了。

而且“一哥”这个说法一针见血,却又不失霸气。

若是点评大清,他也定是一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