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嬴政:鲍、鲍鱼?(1 / 2)
中山靖王是汉景帝刘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儿子,被封到了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在今天的河北。
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却非常会造孩子。汉书记载,他总共有一百二十多个孩子。堪称刘邦最会生孩子的后代,为汉朝宗室壮大立下汗马功劳。
到了东汉末年,中山靖王后代数量接近万人。
东汉末年的刘皇叔刘备两眼一黑,就想装一下,结果大水冲了龙王庙,顿时尴尬起来。
好在他心理素质好,立刻收拾好心情,做出一副高兴的模样:“原来竟是本家!我是中山靖王之子陆城亭侯一脉,不知您是?”
看门人乐呵呵地说:“哦,那我们祖上不是一支的。”
毕竟中山靖王有一百二十多个孩子呢。
刘备三言两语化解尴尬,握住对方的手,仿佛握住亲人那样亲切。
看门人见他衣着不凡,谈吐也好,心中好感度飞速生长,不再堵门,立刻将他带进去。
刘备等人走进去,只见县令正跟一些同僚坐在院落中饮酒品茗,抬头看着天幕,一副悠悠闲闲的模样。
刘备彬彬有礼地上前自我介绍:“在下是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刘玄德,此番来找县令,是想为大人效力。”
县令大人拖腔带调地哦了一声,放下酒杯,回头漫不经心地扫了下刘备,朝刘备伸出手,扯起嘴角微笑道:“哦,你准备怎么效力呢?”
刘备低着头拱手作揖,一副恭敬的模样,没看见县令大人伸手:“自然是肝脑涂地,为县令大人排忧解难!”
县令大人的手伸在半空中,半天没有人理,忍不住皱起眉头,收回手:“谁要你为我排忧解难?我是说,你的孝敬钱呢!”
他话音落下,刘备三人面色僵住,有些难以置信:“这……”
县令大人见他们这番作态,憋不住笑,讥讽道:“这么?你们不给钱还想当官,做什么美梦呢。”
“你这说的什么话!”张飞不能容忍他嘲讽大哥,当即伸出沙包般的拳头。
好在关羽反应得快,把张飞拉住了。
刘备面色发白,愣是没想到
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可是朝廷发的文书只是让各州府自行招募乡勇,没说要卖官啊。”
县令冷哼道:“朝廷有朝廷的规矩,我也有我的规矩。”
张飞气得不行:“怪不得不白天招募官员,非要到晚上来接见我们三人。原来是这番心思,事出反常必有妖。”
“你可知道,我大哥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是孝景帝玄孙!你如此不敬,不怕被砍头吗?”
县令越发觉得好笑,指着旁边的看门人说道:“哦,我当谁这么狂呢,原来是本家啊。”
“你这话糊弄糊弄别人还行,糊弄我不成。这是我堂侄。”
“咱们一家子都是中山靖王后代!”
看门人尴尬地冲着刘备笑了笑,他倒是挺喜欢刘备的,没想到对方跟家里长辈搞得不太愉快,让他里外不是人。
刘备等人:“……”
县令醉意上头,两颊浮现红云,好像觉得这个刀子还不够狠,又指着天空,豪气冲天:“你们肯定看过这天幕吧,这可是后世的点评!”
“自家人都清楚,中山靖王自孝武帝以后一代不如一代,哪有什么留名青史的人物?在那家谱里,我就是这一代官最高的。”
“所以这自称中山靖王的刘皇叔要么出现在未来,要么就是现在。”
说着说着,他兴奋不已,冲着旁边的同僚说道:“你看我能不能当这光宗耀祖的刘皇叔呢?”
同僚笑着拱手:“如今啊,可没有比县令大人更厉害的中山靖王之后了。即使不是,也必定出在县令大人的后代。”
县令大人满意地捋着胡须:“哈哈哈哈,那就借你吉言了。”
张飞被气的虎目怒瞪,刚想发作,就被刘备两人拦下。
县令大人摆摆手,高抬贵手似的说:“看在都是同个祖宗的份上,就勉强饶了你们吧,快滚。”
三人直接被旁边的仆人轰出了府。
回去的路上,兄弟三人兴致不高。
张飞气得骂道:“卖官鬻爵的狗官!也配做刘皇叔!刘皇叔分明是大哥!”
r /> 关羽也被气得不轻,原本就红的脸如今红的发紫。
刘备见状叹了口气,握住两人的双手,轻声细语说道:“你们别为我生气了,此处不留人,自然有留我们的地方。”
“那县令想当天幕说的刘皇叔,只不过是笑话罢了,他如果留名史书,留下的定是恶名啊。”
“我有兄弟二人,何愁不能变成那刘皇叔呢?”
“别着急了,一起看天幕吧,说不定还有更多大汉的蛛丝马迹!”
...................
在兄弟三人密谋大事的时候,天空中的天幕还在继续播放。
【李贺的《高轩过》这件事被记载在正史上,不过有学者考证,觉得这件事情存疑。李贺这首诗,应该是长大之后,为了报答两位前辈知遇之恩而写的。】
【唐朝张固的《幽闲鼓吹》记载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李贺小的时候没有被韩愈等人找上门,而是在长大之后,带着文章去拜访韩愈。】
【可惜韩愈当时不在家,所以李贺就把他的文章留在韩愈家里。】
【韩愈每天要忙的事情特别多,上朝,教学生,和同僚聚会……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很累了。】
【这时,仆人把李贺的文章送了过来。】
【最上面的诗文就是《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后来也上了教科书,大家应该都背过。这首诗在描写战争场景,气势非常宏大!其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这一句被人单摘出来反复使用,成了非常有名的句子。】
【最后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凌云壮志。为了报答国君的厚爱,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李贺如今才十八岁,那一股少年意气和忠君爱国的气质都快从诗文里淌出来了!】
【据说,韩愈看到之后特别高
兴,都不困了,直接要见李贺。】
【总而言之,关于韩愈和李贺的相遇其实有不同的版本。】
【相同的是,李贺都以才华征服了韩愈这位文坛大佬。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之后韩愈参加宴会,经常逢人就安利李贺。】
【韩愈对于孟郊贾岛这样苦吟派的诗人非常推崇,李贺和他们也有些相似,这可能是韩愈非常推荐李贺的原因之一。】
【李贺才华好,又有文坛大佬的提携,简直名动洛阳、名满天下。很多人都知道,李贺是个大才子!】
【所有人都在期待他宝剑出鞘、震惊朝野!】
【李贺在无数人的期待中,准备科考。虽然中途有些波折,不过后来还是顺利来到了长安考进士科。】
【结果当时,李贺碰到了一个巨大又恐怖的挫折。】
【对一名考生能有什么挫折呢?对我们来说,可能也就是考试迟到了,考试看错题了,所以考的分数低。这些都是因为自己失误导致的,怪不了别人。】
【可是李贺遇到的是什么呢?】
【他被通知,因为他
爸爸叫李晋肃,“晋”和进士科的“进”冲突了。】
【李贺身为人子,理应避讳,所以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
【这个理由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参加高考,因为父亲名字里有个高字,所以应该避父讳,不能参加高考。一辈子也别想走高考这条路了!】
【这对很想当官的李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李贺哪里知道自己会被这么一个荒唐的理由禁止考试?他从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的讲究。】
【他只能慌慌张张去找自己的老师韩愈求助。】
【连皇帝都敢骂的韩愈也非常震惊,受不了这种事情,天哪,这还有天理吗!】
【韩愈愤怒地写下了《讳辩》,文章非常长,其中有一句话的意思是——】
【凭什么父亲名字里有“晋”,就不能参加进士科?如果父亲名字里有“仁”,孩子还不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