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零九章 实验成功,申请超级武器项目,(1 / 2)

加入书签

王浩和廖建国说完以后就回了办公室,他确实对于持续性f射线的后续研究不感兴趣。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就是耗时耗力,持续性f射线的研究需要在反重力场内,放置一个高能量强度的散热源。

散热源最好的选择就是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的优势实在太多了,比如说,持续性的大量高强度散热,一直能持续十几年、几十年。

比如说,反应强度稳定、现有的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散热可以一直供给实验需求。

等等。

但核反应堆的缺点也很大,最重要的有两点,一个就是能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放射性问题。

如果是在湮灭力场实验基地做研究,参与研究的人员都要穿上防辐射装备,而且还不一定能保证安全,实验就比会变得很复杂。

另外,内部热源添加核反应堆,并不是湮灭力场实验组单独能够进行的,需要找核研究团队合作。

为了保证核反应堆的有效控制、解决放射性危害、反应堆冷却以及其他问题,就会让整个设备变得极为复杂,单单是设计就会变成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从设计到制造更是需要很长时间。

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后续研究是属于纯技术设计领域,没有任何科学探索性可言。

这就像是设计制造飞机。

飞机飞行的理论已经非常完善,设计和制造就是一大堆工程师的工作,也根本没有必要让他参与进去。

王浩还是喜欢探索科学的未知性。

未知,才有意思!

另一边,廖建国的心情就很复杂了,他完全没有想到来湮灭力场实验基地,会听到这么重大的消息。

持续性F射线?

如果F射线变得可持续,都可以称作是‘超级武器’。

这种超级武器的研究,只是听听就让人非常期待,其意义甚至不比作为大工程研究的核弹、航母来的差。

核弹,具有战略威慑力,但几乎不会使用。

航母,能提升近海的防御能力,同时也会具备非常重要的远洋打击能力,能大大增加国家的军事影响力。

但伴随着反重力技术的发展,战略上来说,航母就变得有些鸡肋了,再强大的航空母舰,都永远赶不上飞在空中的‘空天母舰’。

即便短时间内,航母依旧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但国内的航母动力技术,落后阿迈瑞肯几十年,想赶超是很不容易的。

而F射线,是国内独有的!

F射线具有持续性以后,就会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会成为打击高空目标和近地卫星的利器。

这项研究绝对会成为可比拟核弹、航母的大工程。

如果能真正研究制造出来,相关学者、工程负责人,都可能会成为记录在史册的伟大人物。

廖建国想想都心潮澎湃。

他随即苦笑的摇头,“这么重大的研究,王院士根本不感兴趣。”

“果然!”

“我们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但想想也对,王院士已经千古留名了,他肯定有更高的追求,像是这种研究……”

“人家也看不上!”

廖建国顿时满心复杂,但依旧对新实验非常期待。

新实验,就是对F射线持续时间的检测了。

只要能检测到持续时间,就能确定新技术制造的F射线具有持续性,研究就有了技术基础。

这次实验需要非常高精度的测定设备。

湮灭力场实验组联合F射线实验组,一起提交了实验需求报告后,立刻引起了军-方以及科技部门的重视。

很快军-方从国内最顶尖的光学研究机构,调用了最尖端、精密的检测设备,并快速运送到了湮灭力场试验基地。

他们还派了一个专业的研究员过来。

设备从调用、运送,到安装、调试,只花费了半个月左右,确定设备能够配合实验进行后,下一次实验就开始了。

上级派来的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女研究员,名字叫徐华。

当实验开始的时候,徐华满眼都是紧张和激动,她激动的是,能参与到‘从来没听说过的’F射线发生实验。

F射线,还是以制造反重力场、强湮灭力场为基础的,听起来就非常的高大上,只是不知道具体情况。

另外,参与到王浩的实验,也是值得激动的地方。

那可是王浩、王院士啊!

国际科学界不知道有多少王浩的崇拜者,徐华就是其中之一,她对于王浩非常的崇拜,见面第一件事就是找王浩签名。

当时王浩都有点尴尬。

在一起工作了几天以后,徐华心中的情绪倒是平复了很多,但面对马上进行的实验,她依旧感觉非常激动。

她就站在王浩身旁,安耐住激动的心情,说起了检测设备情况,“这套设备是国际最尖端的,检测时间精度为0.001秒。”

“它会即时进行检测,并计算对比对比光线情况。”

“我已经根据原来的实验数据做好了设定,只要F射线的持续时间超过0.001秒,就能够检测到……”

徐华仔细介绍起来。

王浩已经对于新设备有了解了,他只是澹澹的点头,对于设备精度还是非常满意的。

这种直接进行检测的设备,检测精度达到0.01秒是非常惊人了。

好多物理领域时间的表述,数值都非常的惊人,比如快速衰变粒子的寿命,有些甚至低于10的负20次方秒,根本是人类难以想象的。

但实际上,那些都是通过计算得出的数据,而不是直接性的‘计时’检测。

计算,听起来似乎会非常准确,但可能和现实存在巨大的偏差,理论上计算出的时间和现实不同。

相对论,也支持了这一点。

所以F射线的持续时间,还是要能够具体检测出来,才能说明具有持续性。

……

实验进入到最后的准备时间。

徐华去了实验间。

廖建国站在王浩旁边,他表现的比其他人更加紧张,因为只要实验有发现,他们就会启动项目研究,他还会成为项目负责人。

所以他非常希望能够检测到F射线的持续性。

这时,廖建国关心的问道,“王院士,F射线的持续时间和热源强度正相关吗?”

“这个问题有些超纲了。”

王浩笑道,“我们先要检测到持续性,才能够研究其和热源强度的相关性。”

廖建国不好意思的笑道,“我也知道,但还是想提前了解一下。”

“我也不能确定。”

王浩道,“规律肯定是要后续实验验证的,我只能确定在低热源的情况下,F射线的持续时间和内部热源强度正相关。”

廖建国继续问道,“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如果热源强度达到一定数值,F射线就能够一直持续?”

“……这个,也有可能。”

王浩不确定的摇头,“那会是一种理想的情况。想要达到那种程度,也许热源就不能只是小型核反应堆,而是剧烈的核聚变?”

“核聚变!”

汤建军捕捉到了关键词,他眼前一亮问道,“王院士,是否有可能在里面进行核聚变反应?”

王浩苦笑道,“这你要问廖主任了。”

“如果能检测到持续性,后续的研究就是廖主任负责了,核聚变反应太过剧烈、难以控制,内部添加小型核反应堆,应该会给未来控制核聚变的研究打基础吧。”

汤建军看向廖建国也有些尴尬。

在廖建国来到实验基地以后,两人还是正常的交谈,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但汤建军总是感觉很尴尬。

廖建国倒是不在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