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10节(2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不能否认,一次救命的机会不重要吗?

不,相当的重要。一次,或许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作为过来人的朱元璋,最终道:“此事须得再议。”

终于是松一松口了,朱至理解为,要是天下的女子表现得好,朱元璋不是不可能答应是吧。

“你们觉得呢?”朱元璋没有忘记问一问太子和朱雄英。

太子望向朱元璋道:“若天下女子都能如同母后和至儿一般,男儿们该有的,她们都该有。”

哎哟,这是对朱至和马皇后最大的肯定。

朱雄英就更不用说了,“爹或许不知道,在西安撑起一家的女子不在少数。”

收获太子警告的眼神,这个话题说好的不再议,朱雄英莫不是找收拾?

别以为太子不知道朱雄英打什么主意。

朱雄英板着一张脸,丝毫不把太子的警告放在眼里。他不过是顺势提一嘴,又没有说什么过分的事。

“爷爷,别的事都可以不急,有一件事您就办了呗。”朱至赶紧往前讨好的看着朱元璋,朱元璋拧起眉头道:“放足的事不是已经下诏了吗?你奶奶还下了严令,不许人为难已经裹足的人,你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没说?”

“这事我代天下女子谢过爷爷,若非爷爷仁慈,不知有多少女子一生被毁朝廷下令干预,效果简直不要太好。我想说的是,守节的事,您就别一心想着发扬光大了。”朱至小声的说起另一件事,无非希望朱元璋可以松一松手。

可是朱元璋瞪了朱至一眼,“守节的事怎么了?”

朱至能怕朱元璋吗?他瞪,他瞪他的,她说她的。

“爷爷本意是要表彰守节之女,可是爷爷知道您这一表彰,会逼出多少节妇,烈妇吗?忠贞一但和利益扯上关系,爷爷确定这份忠贞还会是真的?要是换了您,逼死一个人能得利于整个家族,您会不愿意?”不是朱至想让朱元璋不痛快,而是事实摆在眼前,人在利益面前,都会选择利益最大化。

朱元璋还真说不出来一个不字。

朱至赶紧再接再厉,“一个人若是自愿的,自然该肯定她的忠贞,可这个人若是被逼的,因家族而不得不牺牲,这对一条人命来说公平吗?那是要杀人。杀人还得表彰?”

朱至显然想说服朱元璋,不管怎么样,能让朱元璋改了主意就是好事。

杀人表彰什么的,朱元璋也是说不出口,虽然他是觉得舍一人而利家族,这是一件好事。

“爷爷扪心自问,倘若您是被舍弃的那个人,您愿意?”眼看朱元璋依然不松口,朱至使出杀手锏。

朱元璋!!!这样的将心比心一点都不好。

好与不好,朱至就是要让朱元璋切身体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爷爷可不能教了我们道理,自己做不到。”朱雄英在这个时候补上一句,哎哟,朱至默默背过手,冲朱雄英竖起大拇指,果然不愧是她哥,听听多会说话。

太子看在眼里,不动声色。

关于朱元璋下诏褒奖而且激励女子守节的事,太子其实也不太赞同的。

女子于这世道立身不易,如朱至所说的那样,女子一无所有,只能依附父亲,丈夫而活。

失去丈夫的女子要在这个世道活着何其难。

比起让她们守节,太子更乐意她们再嫁,嫁一个良人,能够相互扶持的走下去,而不是一人孤苦无依。

但是,朱元璋当时听说有那女子忠贞不屈,为夫殉情,自然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作为一个帝王,没有人会不喜欢忠节之人。

朱元璋对女子守节一事表示赞许,何尝不是借机敲打朝中的大臣,让他们别连女人都不如。

可是,底下的人有多少明白朱元璋的意思?

更多是那丧心病狂的人会觉得,害一人的命而利于家族,甚至是一村一乡一县,到最后,只会让无辜的女子没有选择的成为男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第120章 私心

◎私欲◎

朱元璋被朱雄英一堵, 半响没缓过来,末了狠狠瞪上朱雄英一眼, 朱雄英同样不怕的道:“为君者不可谋眼前而利, 而不顾民生。天下女子若是真正有心守节之人,不用朝廷激励她也会守。唯有那被逼守节的人,才会在朝廷的激励之下, 成为家族的棋子。爷爷想要的是这样的忠节?”

这一问, 也是问到了关键,朱元璋要的是被逼的忠贞?

“当然不是。”朱元璋能是这样没有追求的人?只要表面的忠贞, 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忠贞。

朱雄英点点头如是评价道:“我想也是。”

朱至低头一笑,我想也是什么的, 简直不要太郑重。

不过,朱雄英这般态度也让朱至有些闹不准,感觉亲哥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朱雄英看上陈亘的原因,是因为陈亘也不像寻常的女子, 由人摆布?不懂反抗?

朱至不由将视线落在朱雄英身上, 带着几分不确定。

“父皇本意是好的, 毕竟忠贞之人确实该表彰,但也要提防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让自己乃至全族光荣的事, 最后逼害人命, 造成忠贞之相。”太子出面,有心要将这事划上一个句号。

朱元璋无害人之心, 也不想别人因他而死, 他单纯就是觉得忠贞之人该赞许, 该肯定, 不想最后他对人的肯定却也有可能成为别人谋害人命的理由。

儿子都给他台阶下了, 朱元璋能再不知道下?

“你们说得都对,我听你们的。这激励守节的事确实不该做。省得一个个为了那点奖励,不惜谋害人命。”朱元璋改正的态度极为不错,与太子道:“那就和之前放足的诏书再补一份,一道下发,好让天下人都知道我们大明朝的态度。”

换而言之,想清楚利害关系的朱元璋果断决定改主意,坚定不能做出坑人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