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节(2 / 2)

加入书签

葛银环闻言连连点头道:“那就多谢雨笙你了。”

赵雨笙又问道:“这里距离县城可不近,现在天热还行,要是慢慢的天冷了,那就得住到工厂里的宿舍了。”

葛银环闻言点头道:“保国说了,现在单位单身宿舍没有空床,但是等过段时间有好几对结婚的就要搬出去了,到时候他就能住进去。”

赵雨笙听到王保国能住进宿舍也就不担心了。

等到了火车站,王雪这小丫头抱着赵雨笙的胳膊道:“姐,我舍不得你。”

赵雨笙摸摸她的辫子道:“傻丫头有啥舍不得的,我过年就回来了,等我回来给你带京城的特产烤鸭好不好。”

“不用了,我又不是小孩子。”王雪笑道。

“况且况且”

“火车来了,火车来了。”

大家听到火车的声音激动道。

王桂灵忍着眼泪,摸了摸女儿的脸,道:“到了京城给娘写信,天冷了别忘了加衣裳,别饿着自己,没钱了也写信回来告诉娘,过年回来啊。”

赵雨笙忍着泪点点头道:“我知道,娘您放心。”

眼看着火车到了跟前,赵雨笙抱住王桂灵在她耳边说道:“娘,我在你枕头底下留了钱和票,你可别省了,多给自己买点东西,下地干活也别那么拼命了。”

“你这孩子……”王桂灵道。

“您也别想着留着,那些票不用就过期了,都是我花钱买来的,要是白白过期了那那些钱就等于打水漂了。”

赵雨笙打断她说道,“娘,我走了,你要照顾好自己。”

赵雨笙说着上了火车。

这趟去京城的火车人特别多,再加上现在天热,上面的味道真的很销魂。

赵雨笙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才找到自己的座位,赵为民将她的行李从窗户里递进来。

王桂灵不舍的从窗户里紧紧的握着赵雨笙的手,慢慢的,火车开动了,王桂灵就一直跟在窗户外面。

赵雨笙说了好几次松手,她都不松,直到她跟不上火车的速度才松了手,赵雨笙也终于忍不住哭出来,看着她娘的身影逐渐模糊。

虽然她来到这里才两个月,但是王桂灵已经深深的在她的心里占据了最重要的一角,她在心里真正的把她当做了母亲。

离家的孩子,怎能不哭?

赵雨笙坐在座位上哭了好一会儿,才止住眼泪,不好意思的看了看对面的人。

对面坐着的是一个中年的妇女带着个两三岁小孩子,善意的笑笑道:“这是第一次离开家吧?”

赵雨笙点点头。

那位阿姨说道:“慢慢的就好了,等到过年了回家看看你爸妈。”

赵雨笙拿出手绢擦了擦脸道:“谢谢你,阿姨,我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两人聊了一会儿,赵雨笙才知道对面的阿姨是从南方来的,带着孙子去看儿子和儿媳,很快就要下车了。

阿姨得知赵雨笙是大学生,也是连连感叹。

这时候的人都是很淳朴的,出门在外跟人聊天虽然也会防着点,但是也不像后世那样嘴里一句实话都不敢说,生怕被人骗了。

这边赵雨笙不哭了,而另一头刚回到家的王桂灵却哭了起来。

她回到家从枕头底下拿出这一摞钱和票,眼泪就忍不住啪啪的掉了下来。

只见这一小摞票被赵雨笙细心的按照过期的时间分开了,最上面的一部分赵雨笙拿了一张小纸条写着“本月过期”,下面的是“两个月”“三个月”。

想起赵雨笙离开前,一直不停的教自己认字,王桂灵哪里还不知道女儿的心思呢?

而赵雨笙留下的也多是肉票和布票,还有两斤棉花票,这明显是让王桂灵到了冬天给自己做一身棉袄。

……

不多时到了中午时间,大家都从包里掏出各色各样吃的,大多都是饼子,馍馍鸡蛋之类的,但是因为天热,许多东西也都放不住,还是以炕的干干的饼子为主。

赵雨笙从包里实际上是从淘宝仓库里拿出一根黄瓜一个西红柿,看了看对面的小孩,赵雨笙将黄瓜掰断,给了他一截,阿姨忙说道:“不用不用,我们带吃的了。”

“阿姨,就是自家种的黄瓜,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给孩子吃着玩吧。”

阿姨想了想也对,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就接受了。

这么大的小孩,还真是吃着玩,吃两口就拿着黄瓜玩一会,玩了一会儿再吃两口。

吃了点东西,赵雨笙拿出水杯跨过山河大海去了车厢的连接处接水。

这水杯子还是前几天她特意去百货大楼买了个水果罐头,把罐头吃完了才得来的,王桂灵还特意给它做了个杯套,可以提着也不那么烫手。

拎着杯子回来放在桌子上慢慢冷着,刚过了中午不多时,对面的阿姨就带着孩子下了车,赵雨笙还帮她们从窗户上递行李,阿姨的儿子也来接了,是个三十来岁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男子,特别郑重的跟赵雨笙道了谢才带着母亲儿子离开。

到了下午赵雨笙不免有些犯困,就靠在座位上睡了一觉,等她醒过来的时候,火车也恰好到了下一站。

赵雨笙往外看了看,火车站上依然是人满为患,火车上就开始新的一番“洗牌”,赵雨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敢动也动不了,直到火车慢慢的开起来,大家才慢慢的找到自己的座位,车厢里也才有了些走动的空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