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节(1 / 2)

加入书签

不得不说,赵雨笙的办法是十分有效的,不知道他回家后跟赵凤芝说了些什么,赵凤芝再也没有去过宋家。

又过了没几天,赵爱国将陈家一家人送走,陈家人走的时候,脸上带着不满表情,这次虽然没有给陈玉红的侄子安排工作,但是陈玉红和赵爱国却“借了”两百多块钱给他们,这才送走了他们。

又过了几天,赵凤芝一家人也走了,只不过留下了大儿子黄建设,而黄建设没过多久就被安排到了火车站当洗车工。

……

赵雨笙惊讶的看着宋安懿拿出来的盒子,而看到赵雨笙有些惊讶的表情,倒是有些取悦了宋安懿。

“你、你哪来的这么多钱财?”

赵雨笙惊讶道,“你在国外到底干嘛了?”

只见宋安懿拿出来的盒子里,有一张外汇存折,上面有五千英镑,还有其他的一些花花绿绿的外币,有卢布,有法郎还有德国马克,除此之外,还有两支一看就价值非凡的手表,不过都是男款。

宋安懿笑笑道:“这些卢布是我在苏联的时候勤工俭学赚来的,至于其他的,都是我到了德国之后,一位朋友帮我炒股赚来的,这手表是我偷偷跑到西德去买的。”

赵雨笙闻言刚想说不是有柏林墙吗你怎么跑过去的,但是随即又想起来柏林墙是去年刚刚修建的,也就是说宋安懿在东德念书的时候还没有柏林墙,偷偷跑过去也不奇怪。

不过这些东西,现在留着都是祸根,赵雨笙熟知历史,本来宋安懿曾经出国留学的经历在将来就容易被人当做把柄攻击,而这些东西更是铁铁的“罪证”。

想到这里,赵雨笙急忙问道:“你的这些东西除了我知道,没有别人知道了吧?”

宋安懿抬手摸了摸她的脑袋道:“放心好了,只有你知道。”

赵雨笙这才松了一口气,道:“那就好,以后也千万别告诉别人,那这些东西我就帮你藏起来了。”

自然是要藏在淘宝仓库里最保险了。

宋安懿点了点头道:“那就交给你了。”

“放心好了,我保证不会有人发现的。”赵雨笙说着又看到了宋安懿手腕上的手表,很显然,也是从国外带回来的,宋老师竟然喜欢收集手表?

赵雨笙直接伸手将手表解下来道:“这个也别带了,明天我陪你去百货大楼选一块国产的。”

宋安懿顺从的点了点头,道:“都听你的。”

“还有啊,你的那些外文书籍和资料,最好也偷偷的看,起码不能再带到学校里去看了。”

赵雨笙觉得还是要适当地给宋安懿透出有一点口风来,毕竟宋安懿的身份在某些有心人看来本就特殊,还是不要被人抓到把柄的好。

宋安懿闻言皱眉道:“那些都是学术性的资料,应该没有问题吧。”

赵雨笙却斩钉截铁道:“宋安懿,有些事情我不信你没有感觉到,我们不能冒险知道吗?”

宋安懿十分的震惊,因为赵雨笙从来没有连名带姓的喊过他,看来雨笙是真的很看重这件事情,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宋安懿还是决定听从赵雨笙的话,毕竟她肯定是为了自己好。

而且媳妇的话不听的话怎么成呢?

看到宋安懿一副听从的表情,赵雨笙心里松了一口气,她就怕宋安懿一心扑在研究上,政治敏感度为零,她软了语气,拉着宋安懿的手道:“虽然不能告诉你原因,但是你要相信我,我们接下来的几年一定要低调好吗?”

看着赵雨笙的表情,宋安懿突然心中一跳,感觉她好像要离自己而去,宋安懿突然伸出手将她搂在怀里,道:“我相信你,不管是因为什么,我都相信你,只是,你不要离开我好吗?”

赵雨笙在他怀里轻轻的点了点头,道:“我答应你,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的。”

其实对于宋老师的未来赵雨笙也想过,在高校当老师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过几年高校的情况最严重了,最好还是离开京城,离开高校,去工厂里面工作,想到这里,赵雨笙试探道:“宋老师要一直当老师吗?”

宋安懿轻轻摇了摇头,道:“当然不是,我的梦想是为华夏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大轮船,一直在学校里教书怎么能实现我的梦想呢。”

赵雨笙闻言心中一喜,看来说服宋安懿去工厂的可能性很大,便继续说道:“那不如早点去一线单位,毕竟理论再好,脱离了实践也未免不切实际。”

第140章 学习

宋安懿说道:“其实我一回国就递交了去一线单位工作的申请,只不过现在高校老师奇缺,才将我留在这里工作,都是暂时的,等到一有机会我就申请。只不过……”

宋安懿说着迟疑了一下,道:“如果去工厂的话那我就要离开京城了,而且条件可能会很艰苦,你愿意、跟我去吗?”

赵雨笙闻言笑得特别灿烂,重重的点了点头,道:“我愿意。”

宋安懿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三个字,心里一阵激动,就好像,她答应的不是愿不愿意跟自己去吃苦,而且在婚礼上说我愿意一样。

不过,在宋安懿看来,赵雨笙此刻说的“我愿意”三个字,远比婚礼上的“i do”更加令人感动。

两个人大致规划好了未来,赵雨笙又嘱咐了一些事情,宋安懿都不打折扣的答应了下来,赵雨笙才觉得应该没有什么不妥了。

因为宋安懿虽然出过国,但是却是在建国之后出国的,而去的也都是兄弟国家,用的也都是国家的公费名额,出国之前就接受过十分严格的政审和政治教育,换句话说,他们俩都算是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的高级知识分子,是自己人。

……

接下来赵雨笙的日子就过得十分的平静了,每天都要去丁师傅那里学习。

虽然第一天来拜师的时候,丁夏师兄对她的态度很不好,但是慢慢的,丁夏师兄好像也接受她了,也会指导她一些问题。

赵雨笙还以为是自己的学习态度打动了丁夏,但是却不知道是因为那天丁老跟儿子的话而导致的。

学习的时间总是十分的充实的,不知不觉就到了开学的时候,开学之后赵雨笙的压力更大了,除了丁老教授的内容,还要学习学校教授的内容。

但是没想到刚一开学,学校就给了她们一个大惊喜。

四年制的学业被压缩到三年了,幸而她们还是本科生,没把她们降成专科生,不然就亏大了。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全国都缺医生闹得,能早点毕业也能早点为人民做贡献不是?

别说四年的课程三年学不完,又不是后世,那么多病例,那么多术式需要一一研究,在后世学医不是直博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了,一个个恨不得在医学院里学个十年八年的,现在的条件,要培养的不是医学天才,也不是能在柳叶刀上发论文的名医,就是很单纯的能治病的医生,毕竟全国那么多老百姓都看不上病呢,疑难杂症毕竟只是少数,常规病例才是大多数,才是真正困扰老百姓生命健康的,而他们要学习,要解决就是这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