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4节(2 / 2)

加入书签

“这、这孩子不听话,我……”

“你是她亲娘吗,这是仇人吧!”

花大姐怒道。

赵雨笙蹲下去看了看伤口,好在没有伤到骨头,只是皮肉伤,但是伤口不小,流的血也不少。

赵雨笙道:“快把孩子抱到床上,把我的医疗箱拿来。”

花大姐和赵雨笙齐力将孩子抱到床上,李小花眼看着丫头的血就要把自己的床单搞脏了,想要说一句,但是又不敢说。

宋安懿将她的箱子拿来,赵雨笙给张望娣做了处理。

刘厂长对张合庆怒道:“你给我过来!”

张合庆此刻才感觉到不妙了。

大年三十的,妇联的人和工会的人年夜饭吃了一半被刘厂长叫来,心里的不满自然不必多说,但是这个不满又不能对刘厂长发,那么就只好对张合庆发了。

这情况说严重不严重,可大可小,要是往小了说,那就是家事一桩,但是要往大了说,那就是重男轻女,看不起妇女同志,虐待未成年少女。

此刻自然是没人给他求情,再加上妇联的同志怒气值拉满,直接降级,降到一级,每月只拿基本工资,五年之内评先进个人跟他没关系。

要不是不能开除工人,估计大家谁都不想留他。

张合庆听着大家对他的处分,嘴巴一张一合,就像是傻了一样。

要知道原本他也算是高级工人,一个月各种津贴和工资加在一起也有四五十块钱,而现在只有十八块五了,这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啊。

可是这是领导的决定,他无力更改。

刘厂长严厉的对张合庆说道:“你家里的事情我知道的一清二楚,张合庆同志,我希望你明白,你现在是个工人,不是旧社会的大家长,天天在家里纵容老婆重男轻女,还打老婆,这像话嘛!”

“就是,我听说你的两个女儿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去上学,这可不行。”妇联的大姐沉着脸说道,“咱们厂里的子弟小学并不收学费,不管男孩儿女孩儿都要上学识字才行。”

“好的好的,我、我一定让她们去上学。”张合庆连连点头,别看他面对家人一副拽的二八五万的样子,但是在面对领导的时候,却怂的一匹。

而在张家里,等到赵雨笙给她包扎完之后,张望娣就醒了,但是还没等她开口说话,就吐了出来。

“这、这是怎么回事啊?”花大姐惊慌失措,道:“不会是把脑袋撞坏了吧。”

赵雨笙道:“脑震荡了,问题应该不大,需要静养。”

听到赵雨笙的话,花大姐才松了一口气,然后瞪着李小花说道:“你看看你做的好事,要不是看着你还怀着孕的份儿上,我干脆直接把你送到厂里的保卫科,让他们好好的教育教育你。”

李小花闻言顿时面如土色,结结巴巴的说道:“我、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想、想教训她一下,谁成想这么巧,她的头就磕到了桌子角上。”

赵雨笙深深的看了她一眼,然后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张盼娣,道:“盼娣,你都已经十二三岁了,也该明白是非对错了,不是你妈说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的,张天福是你的弟弟,难道望娣就不是你妹妹吗,你作为大姐应该做的是保护好弟妹,并且教育好他们,而不是一味的溺爱你弟弟。”

第300章 任命

过了年,高明慧和高老爷子就先回京城去了,赵雨笙想要学习老爷子的技术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主要是现在手里也没有器具。

而且这里毕竟是住在三楼,老爷子上上下下的不方便,若是让老爷子一直都待在楼上,能让这个老爷子憋死了。

过完年后,对于厂里来说,就这有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情就是之前宋安懿提出的那个项目正式启动了,厂里许多人力物力就放在这上面了。

这个项目很明显就成为了厂里近几年来最要紧的项目去抓了。

第二件事也跟她们家有关系,医院一期已经建好了。

为什么说是一期呢,因为按照刘厂长和书记的计划,厂职工医院要有专门的门诊楼还要有专门的住院楼。

当然了现在只有门诊楼,一共五层,单独划出一部分用作病房。

虽然条件还很简陋,但是,刘厂长还是给卫生局里打了报告,购置了器材。

而被大家一直期待的医院的工作人员的招工,也在期盼之中到来了。

一个医院,预计要从厂里招的人不少,各类护工、勤杂、以及护士加起来一共要两百多名。

而护士也不能光从厂里的家属中招,因为总不能都是新护士,总要有有经验的老护士来培训吧,要从各个医院里调来一批,卫校里调来一批。

就这个人数来看,刘厂长和书记对医院的期望绝对不小。

勤杂不用说,只要求勤快身体建康就行,护工的要求也不高,也是身体建康,到时候会进行入职培训。

要求比较高的肯定就是护士了,首先女同志,要求十六到二十八岁之间,高小及以上学历,手脚勤快,学习能力强,身体建康,讲卫生,还得要通过考试才行。

正式的消息出来了,符合条件的人都翘首以盼,厂里还一并告知了护士选拔的大致考试内容。

之前就去赵雨笙家里拜访过的程小静看着考试内容的大致范围心中忍不住雀跃,这上面的内容很多都在之前赵医生给自己开的书单里。

这下子,她算是稳操胜券了。

但是毕竟像是程小静这样的算是极少数,大多数都开始临时抓瞎了。

其实卫生厅和厂里也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所以出的题肯定还是以学校里教的知识为主,涉及到专业的,肯定就一两道。

而赵雨笙的组织关系,直接从二院调到了琴岛市造船厂职工医院了,跟她一起调过来的,还有李卓敏。

一方面她自己愿意,还有一方面,新的医院成立,就需要她这种年轻未婚的骨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