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4节(1 / 2)

加入书签

宋安懿伸手帮赵雨笙一起数钱,道:“贴切,就是太贴切了,所以我才问你的。”

赵雨笙笑了笑道:“贴切就行了呗,还问这么多。”

赵雨笙将钱数好,然后用皮筋绑起来,然后又数票据。

相对于钱,各种各样的票据就更难数了。

一来是票据的种类多,二来是各种票票据的过期时间也不一样。

还有一些票据,他们家是从来不用的,比如说是烟票,酒票这样的东西,一来是因为宋安懿本身并不抽烟,至于说酒,也只有家里有客人的时候才喝一些,所以他们家的烟票酒票大部分都是跟别人交换了。

就像是张芳杏他们家,张芳杏的丈夫顾家全的烟瘾就特别大,顾家全平时也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抽烟,每个月他们家自己的烟票根本就不够用,都要跟赵雨笙家里换。

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家里的票据整理好了,赵雨笙拿着厚厚的一摞票据道:“这些都是这两个月要过期的,我得找时间去买东西,省的浪费了。”

说着又拿起旁边的几张票据道:“这段时间都忙着照顾年年和弱弱了,都没有时间来收拾票据,这些是已经过期的了,真可惜。”

宋安懿将过期的票据接过来,摸了摸赵雨笙的脑袋道:“辛苦我媳妇了。”

然后看了看票据道:“还好只是一些鸡蛋票糖票之类的。”

收拾好了票据和钱,赵雨笙又开始收拾自己的淘宝店铺。

前几天收来的东西都已经陆陆续续的上架了。

因为她的生意已经做了好几年了,商誉没的说,很多喜欢收藏的老顾客也认她的店铺,每次看到店铺上新,只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买。

这才没两天,就卖出去了三幅字画,一幅是明末清初的,作者还是鲁省地区小有名气的文人,所以这幅画卖了1898元,剩下两幅中一副是清末的佚名先生做的,看画作倒是有几分风骨,所以卖了699元,最后一副是民国时期的字,确切的说上面写了一首词,岳飞所做的《满江红·写怀》,很明显,这幅字的作者写这幅字定然是有一番抗击日寇之心,所以整幅字写的铁骨铮铮,被一个老顾客花了1088元买走了。

剩下的东西也卖出了不少,顿时就给赵雨笙带来了上万元的余额收入。

看到这些东西,赵雨笙的心又安定下来了。

赵雨笙将淘宝仓库整理了一番,这两年随着她不断地升级,现在的仓库储存体积已经达到了一百万立方米,也就是长宽高各一百米的大仓库。

将仓库整理了一番,赵雨笙刚想退出,就看到有消息发来。

“掌柜的在吗?”

“你好。”

赵雨笙回复。

“掌柜的你好,我是你们家的老顾客了。”

“我知道,我认识你的id名字。”赵雨笙看了看他的头像和昵称的确是老客户了,“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是这样的,我看你们家经常有一些清末民国以及建国初期的工艺品,其实我是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的负责人,现在我们公司要制作一部关于反应从民国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社会变革的影视剧,导演的要求比较高,希望找到一些能够真实还原当时社会生活的道具,不知道掌柜的那边有没有?”

赵雨笙看了之后,皱了皱眉头,想了想道:“需要的量大吗?”

那边很快回复:“是比较大的,而且时间的跨度也比较大,跨越了四十年左右,不知道掌柜的能不能帮上忙,价格可以商量。”

第335章 搜集道具

赵雨笙有些意外,没想到竟然有人找上门来,大规模的要购买道具。

赵雨笙想了想,关于民国时期的东西,在废品收购站里就有很多,虽然大部分都损坏了,但是只要自己去找,肯定还能找到不少。

而建国后的那就更简单了,不就是现在家家户户用的东西吗?

赵雨笙想明白了这些,回复道:“可以,但是我不确定是否可以凑齐你需要的数目。”

那边很快回复道:“没关系,有多少算多少。”

“好的,那我先给你找一些,然后报个价,你如果觉得可以的话,我们再继续合作。”

“好的,谢谢掌柜的。”

赵雨笙发了个不客气的表情包,又说道:“对了,如果你们对从建国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的社会生活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可以来问我,我对这方面也有些了解。”

“真的?那真的是太感谢掌柜的了。”

赵雨笙将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做道具的事情告诉了宋安懿,虽然宋安懿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多的带有时代印记的东西,但是既然媳妇说要,那就要找啊。

毕竟媳妇说得对,家里有两个四脚吞金兽呢,还有小九儿,这大丫头也不能受一点的委屈啊。

……

两口子商量好了,到了周末的时候,赵雨笙和宋安懿又找借口出去了一趟。

这次不管是王桂灵还是高明慧都觉得他们俩就是想出去过一过二人世界,所以什么话都没有问,直接让他们出去了。

看着他们出了门,高明慧叹了一口气道:“这段时间也是辛苦他们这小两口了。”

王桂灵一边拖着地一边点头,说道:“可不是,你看看这才多久,小懿和雨笙都瘦了多少了,让他们出去放松放松也好。”

赵雨笙和宋安懿自然想不到,两位老母亲在家里已经帮他们想好了借口了。

两人还是乘坐公交车来到市区,然后乔装打扮之后直奔废品收购站。

赵雨笙看了看,感觉这里面有很多能用的到的小东西,比如已经坏了,但是从外表看来只是有些旧的收音机。

比如五六十年代特有的瓦斯炉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