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5节(2 / 2)

加入书签

赵雨笙的事业也在越做越大,到如今,一生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日化品生产集团,旗下拥有一生纸业、安生公司、宝生公司、恋影公司等多个子公司,旗下的产品也涉及到家用纸行业,女性卫生用品行业,婴幼儿与孕妇用品行业,护肤与美妆等多个行业。

并且家用纸和女性卫生用品更是国内的第一品牌,是妇女们最信赖的产品。

而在计划生育后,八零后九零后成为了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养孩子的成本也大大的上升,第一个做婴幼儿产品的赵雨笙也吃到了这口大蛋糕。

更何况有一生和安生的技术储备,宝生公司一推出尿不湿就迅速的占领了市场。

……

时间来到2000年。

今天对于赵雨笙一家人来说都是很特殊的一天,赵雨笙亲自给宋安懿打好了领带,自己则穿着一身墨绿色庄重又不死板的礼服。

这些年宋安懿一直在京城的研究所上班,但是每年都会有几个月去沿海城市的基地进行实验。

宋安懿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连续几年高强度重压力的工作,让他年过五十就华发早生,脸上也满是沧桑,再看看镜子里的妻子,说她比自己年轻了二十岁都有人信呢。

宋安懿握住了妻子的手,看着妻子诧异的目光,他笑笑没有说话,但是心里却下了一个决定。

“宋工。”

工作人员敲了敲门进来,轻轻地点头,“宋工和夫人准备好了吗?颁奖典礼很快就要开始了。”

赵雨笙点点头道:“好了。”

两人随着工作人员的引导步入会场,现在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是赵雨笙可以感受到,在这里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笑容。

“宋安懿?”

入座之后,旁边的一个头发花白五六十岁的男人看到宋安懿后试探性的喊了一声。

宋安懿转头看去,看到这张脸时,眼中微微迷茫,但是很快他就认出了眼前的人,惊喜道:“田力夫?”

田力夫连连点头:“是我,我是田力夫。”

两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宋安懿转头对赵雨笙道:“雨笙,这位是田力夫田大哥,田大哥当年比我早出国两年,在国外的时候对我很照顾,田大哥,这位是我太太赵雨笙。”

赵雨笙和田力夫轻轻握手,田力夫一脸激动的看着宋安懿道:“没想到我们几十年没见面,再见竟然是在这个场合。”

“是啊。”宋安懿也颇为感慨,道,“我记得田大哥你是学习生物科技的。”

“对,我可记得你是学船舶制造的。”田力夫笑道。

颁奖典礼很快就开始了。

特等奖自然没有宋安懿的份儿,但是赵雨笙看着那位万家生佛的老人走上台去,那一刻,内心的敬佩和自豪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赵雨笙和宋安懿本以为是二等奖,但是没想到却是一等奖。

看着自己的丈夫站在台上,手持证书的样子,赵雨笙真真正正的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热爱。

拿到了最高的奖项,宋安懿的一生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这个词语并不是最能形容他内心想法的成语。

于他而言,将毕生所学及有用之身奉献给祖国,才是对他最高的赞美。

“宋老先生,首先恭喜您获得了这样的一个荣誉。”

记者拿着麦克风笑着说道。

宋安懿穿着合体的定制西服,脸上微微的带着笑容,听完记者的话,他笑着说道:“谢谢你,但是请不要叫我老先生,我觉得自己还不老。”

记者笑了笑道:“好的,宋先生,那您获得了这个奖项有什么感想呢?”

“感想?那当然是很自豪,为自己自豪,也因为自己和其他的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而得到了大家的承认感到开心。”

宋安懿不紧不慢的说道。

记者听了他的话十分的惊讶,“您觉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开心?”

“当然!”宋安懿毫不避讳。

记者有些惊讶的看着他,要知道现在主流社会还是更加推崇那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无名英雄,像是宋安懿这样光明正大的说出自己渴望得到承认和认可的人真的很少。

“那您觉得做这件事对于您的生命来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使命,它是我的使命!”

完成了他的使命,宋安懿做出了另一个选择。

赵雨笙惊讶的看着他,“你说什么?你要去大学教书?”

宋安懿轻笑着点头道:“这是我自己的想法。”

看着他的双眼,赵雨笙明白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赵雨笙坐在他身边,拉着他的手道:“这些年我们聚少离多,但是我从来都没有怨过你,恨过你,相反,我知道你在做什么,我为你自豪,更加为我自己有你这样的爱人而感到自豪。”

宋安懿笑笑,伸手将妻子搂在怀里道:“我知道你没有怨过我,但是我想多陪陪你,你听我说,我不是一时冲动就做出这个决定的,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如果我依然埋头苦干,对于我们国家目前的技术来看作用不大,我回到高校去教书,一方面可以继续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充实我自己,我也需要学习,在高校我的时间更加的自由,也能接触到最先进的科学论文和理念。”

听了宋安懿的解释,赵雨笙点了点头,泪水从她的眼角轻轻地滑落。

“什么时候去上班?”

“什么时候都可以。”宋安懿拍着她的背说道,“我跟校领导沟通过了,我主要负责带几个有天赋的学生做一些研究和课题。”

“其实我也想过了,钱是赚不完的。”赵雨笙轻轻地说道,“我现在已经开始慢慢的培养人才,慢慢的放权,分离部门的职权,然后让自己轻松一些,算是半退休状态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