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节(1 / 2)

加入书签

她要是想出名,前世早就进娱乐圈了,可她知道,这个圈子虽然看着光鲜亮丽,可背后其实有很多逼不得已和心酸无奈,在100年后是如此,在100年前的今天,依然是如此。

如今上海出名的电影明星,后面哪个没有保驾护航的大佬,不是跟帮派老大暧昧着,就是像交际花一样陪着高官名流出入各种场合,这年头,有名有姓的女人,若是背景不够硬实,那就是活生生的悲剧了。

现在世道乱着,律法就是一纸空文,有权有势的人掌握着话语权,她要是真的信了眼前这位周先生画的大饼,最后多半会成为哪位权贵的金丝雀也说不定。

于是她果断拒绝了这位周先生的提议。

周成有些讶异,为了骗沐颜进入组织,他根本没提舞国皇后那一茬,因为那名头一听就跟风月场有关,她可能会一口回绝,甚至会产生戒心。

而换了电影明星这个说法就好很多了,当下这是个有些新奇,又被很多女孩憧憬的行业,到时候只要沐颜答应了,他就有办法把人送去参加舞国皇后竞选。

他以为沐颜至少要考虑一下的,毕竟光鲜亮丽的大明星,难道不值得期待吗?

可谁想她丝毫没有犹豫就拒绝了。

“为什么?”

难道真的这么无欲无求吗?

沐颜笑笑:“我是个俗人,就想过平静安生的日子,对当电影明星没什么兴趣,只怕要辜负您的看重了。”

周成又劝了几句,眼见着没什么商讨的余地,于是只能悻悻作罢。

看来是得用些非常规的手段了,周成走的时候看了眼院子里玩石子的小孩儿,心里有些不忍。

不过没办法,事情总是要做的。

送走周成后,沐颜在屋里喝了杯茶,脑子静下来却越想越不对劲儿,总觉得周成这个名字很耳熟,华联电影公司制片部主任,周成,周成。

沐颜反复念了好几遍这个名字,仔细回想着到底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她莫名地觉得这件事很重要。

终于,她想起来了,是那本《半生欢喜半生恨》的原著,里面跟已经成为交际花的沐颜接头的那个人就叫周成,沐颜还拍过华联电影公司承制的两部片子。

这世上哪有这样巧合的事情,想想原著中沐颜的遭遇,几乎沐苏城一出事,就有人找到她煽动她报仇,这说明确实有一拨人背地里盯上她许久了,之前没有出现,可能是因为沐苏城没有死,她提早一步搬走了,所以她觉得自己避开了原本的生活轨迹,可现在看来,不是这样的,那群人已经找来了。

电影明星?说得好听罢了,应该还是想像书中说的那样,把她捧成名扬上海的交际花,以便为他们所用,原先的沐颜为他们卖命那么久,传递了不知多少消息,最后还不是曝尸荒野。

想到这里,沐颜有些慌,这些组织要是看中了哪个人,是会不择手段的,有时候甚至会不惜用对方的亲人做威胁,好让人听话,自己就这样把人拒绝了,万一他们对哥哥或是嘟嘟出手的话,那就麻烦了。

看来得尽早计划了,或者趁着他们还没动手前直接搬去上海,毕竟她对那里更熟一点,硬碰硬是不行的,这些人后面的组织就是个庞然大物,贸然对上,吃亏的肯定不是人家。

沐颜在苏州着急计划着,却浑然不知,上海也有一拨过来寻找她们母子的人马,领头的还是她的老熟人,或许嘟嘟见到他会很高兴。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缘由

上海, 沪西。

这里是城市犯罪和帮派斗争的沃土,走私,赌博, 暗杀,贩卖烟土,各种非法活动和暴力犯罪层出不穷。

上世纪中叶时,这里还是河汊交织、田陌纵横的村落。到了本世纪初,随着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越界筑路扩张, 洋人、买办争相在道路两旁争购土地, 营造私园、住宅,开设店铺、工厂, 这里也变成了华洋混处,东西交汇的繁华地带。

外滩间英国商人铺设的有轨电车将城市的东西连在了一起。

不过原本就斗争激烈的帮派如今依然发展得如火如荼, 尤其是在政府宣扬的人民有集会和结社自由的口号下,有些帮派日益变得“合法化”,帮派大佬成了上海滩极具势力,等闲富贵人家都不敢招惹的存在。

而在上海生根的大小帮派不下百个。

郁自安醒来的时候,就是上海大帮派巨龙帮的一个小混混, 名字和长相跟他以前别无二致。

这个小混混从小父母双亡,在叔叔家长到七八岁被赶出来, 后来和几个要饭的叫花子一起沿途乞讨到了上海,在上海饥一顿饱一顿地长大了, 从小坑蒙拐骗, 长大后就跟着几个熟人混了帮派。

不过这人脑子不行,除了一张脸看起来着实出色之外, 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

所以混了好几年, 依然是巨龙帮一个最底层的小瘪三, 因为那张俊脸,偶尔帮大小姐,也就是宋家的大少奶奶跑个腿儿。

这人能力不行,性子倒是挺张扬的,于是遭了祸就不奇怪了,今年三月,他在一场和别的帮派的冲突中被人砍了好几刀,当时重伤濒死,其实是已经死了的,不过醒来的是另一个郁自安,大楚皇帝郁自安。

郁自安原为大楚五皇子,他母妃柔妃生他时难产,在他五岁时因病去世,之后,皇帝并没有给他再找养母,他一个人跌跌撞撞在宫廷中长大。

一个年幼失母的皇子,在父皇不够重视的情况下是很难得到好的照顾的,所以他从小学会的不是皇子的尊贵气派,而是怎样更好的活着,在别人的欺负和嘲笑中更好地活着。

从小没人看顾的孩子总会习惯性地为自己多想一点,多做一些筹划,于是,在皇室几位年长的皇子为争夺皇位斗得乱成一团时,他向上自请驻守大楚北部边境。

那里环境苦寒,常年受外族劫掠,其实并不是个好去处,尤其是对一个皇子来说。

可郁自安知道,这是他最好的路,最适合他的路。

那年他已经16岁了,再过两年,如果还留在皇城,势必会被卷进争位的斗争中,别的皇子后宫有母妃,宫外有外家,势力从文臣到武将,而他背后什么都没有,空有一个皇子头衔而已。

难道他不想争一把,不想当皇帝吗?

不,他想的。

大家都是皇子,凭什么我不可以呢,天生的身份给了他们无穷的野心。

不过郁自安看得更清楚一些,他留在皇城,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卷入无穷的争斗中,而去往边境,天高地广,则大有可为。

于是,他自我放逐,离开中央的权利中心,到边境寻求政治和军事资本,驻边期间,他身先士卒,多次打退外族侵略,手腕铁血,军纪严明,后来果然,北部的兵权一步步落到了他的手中。

天高皇帝远,这句话实在太恰当不过了,在京城几位皇兄皇弟内耗的时候,他在边境招兵买马,收揽谋士,因为远离政治中心,所以即便他军权在手,京城那几位依然没有把他看进眼里,毕竟大楚的军方势力可不止一处。

后来,他找准时机,在先皇病危之时带着大军回京。彼时,皇室的其他皇子在内耗争斗下皆损失惨重,只有他,大军在握,打着平叛的名义进入皇城,顺利成为下一任皇帝。

不过有些事,等他真正登上皇位后才从国师口中知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