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节(1 / 2)

加入书签

她说着正色道:“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在学校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军人和士兵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保护平民的安危,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价值,我们得意识到这一点才行。

最近北地爆发的战事确实牵动着所有国人的心神,各地都爆发了抗日游行,可没有哪个地方像咱们上海一样,学生都不上学了,天天去街上示威游行,政府不是不让你们抒发自己的感情,可任何事情得有个度,过了那个度,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大家也知道,我们上海已经往北地派去了五万援军,他们有的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可已经走上了销烟弥漫的战场,可他们上战场保家卫国的意义在哪里呢?

就是为了把敌人赶出去,保护咱们国民的安危,他们挡在前线,我们在大后方,最该做的不是上街游行,而是各尽其责,尤其是学生,你们更该做的是好好学习,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早日学成报效祖国,而不是荒废学业,到处游行,请问你们游行能对战局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吗?

不能吧,但你们要是完成了学业,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在战场上奋力拼搏的人想看到的,你们在座的人可以想想看,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好好在课堂里听过一堂课了?我先生创办军校,就是想培养很多将来能直接走上战场,和敌人拼杀的军中将士,上海各大高校授课的目的,也是想培养各行各业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才,可你们这样荒废学业,不是辜负了所有人的心意吗?”

…………

接着,沐颜又说了很多劝慰的话,刚开始底下的学生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爱国学生,游行又怎么了,可越往后听,理智的人便越懂得反思,他们最近好像真的没有花心思在学业上,就如同沐颜说的,天天游行对战局有改变吗?

没有,要说表达自己的爱国态度,那也没有必要天天游行,他们示威给谁看呢?日本人?生活在上海的日本人大概是最憋屈的了,因为不用学生示威,市政府本来就对日本人毫不容情,最近大批的日本人被抓一事就可见一斑。

那是示威给市政府看吗?也没有必要,要是国府那样态度的政府,示威还可以当作一种反抗的手段,可是郁市长在战事爆发初期,就已经派了援兵去支援,他们也不必示威给人家看。

所以他们的游行,除了感动自己,浪费自己,荒废学业,抢占公共交通,影响市民的基本生活,其实什么作用也没有。

讨论会后面,还有不少高校老师也对这个现象提出了批评,觉得学生们最近的态度太过浮躁了些,一个人这样说,他们还能辩解,可很多人这样说,那就是自己真出问题了。

沐颜也不知道今天说的话这些孩子能不能听进去,可这种现象确实不能再纵容了,尤其是国府还有人在里面煽动,蓄意想搞乱上海,在这种紧要关头,这种事决不能容许发生。

作者有话说:

第73章 联手

北地之外的所有地方对这场战事的态度大体是一致的, 而在北地前线,郁楚昂不仅带领着上海援军和空中部队向日本方面发动反攻,而且在他的煽动号召下, 北地各县各村镇都自发组织了民兵团体,在敌人后方进行游击作战。

日本方面则不断增兵,在月初的日本内阁五相会议上,主管日本海军的土肥圆家族掌权人就提出了要将战火烧遍全中国,要求日本各戍卫部队做好战争准备, 据日本朝日新闻通讯社的报道, 日本军部已经制定了全线对华作战方案。

而这份作战方案的首战之地便选择在北地,之所以是北地, 一是因为北地有出海口,将来即便战事进展不利, 也不至于被围困在中国腹地,二是如果战事进展顺利,拿下北地几省后,可以以这里为据点,不断向中国其他各省输送军队和后备物资, 为将来的全线作战做好准备。

当然,想象是很美好的, 中国各地军阀和势力四分五裂的状况也确实让日本方面看到了希望,但现实却并不总是一如所想, 日本方面没有想到的是, 在刚开战不久,就有上海的援军来支援北地军民。

尤其是上海方面空军飞行大队加入前线战场后, 日本方面压着北军打的场面不复存在, 他们的制空权受到挑战, 自然给不了地面部队太多的助力。

领军的日本将军井上源这几天心情十分暴躁,眼看着战事推进不像之前那样顺利,他担忧自己向天皇陛下许下两个月内拿下北地的承诺无法达成,届时不光井上家要跟着他吃挂落,还会影响自己叔父在内阁中的地位。

在进攻北地之前,他让人调查过北军上下的事情,据他得到的消息,北军将领秦云嚣是听命于国府的,而国府高层在天津跟他们日本方面秘密会晤过,从那次会晤的结果来看,国府对日本方面的主要态度还是交好为主。

国府当前的重点在于消灭国内其他党派势力,他们目前的战略必然是尽最大能力保全自己的军事实力,而不会贸然在跟日本的对抗中让自己遭受大量损失。

所以他在开战前预估过国府的反应,觉得他们即使反抗,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即便会援助北军,也不会派出大规模的军队,事实其实比他想象的还要好一些,国府压根就没打算出兵北地,不仅如此,还煽动北军撤防回关内,如果真是这样,那他拿下北地可就真的不费吹灰之力了,遑论北军的空中力量已经被他打崩溃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北军竟然丝毫不听国府指挥,不仅如此,秦云嚣还宣称会坚守到底,与国府划清关系,而在这时候,偏偏上海方面从中横插一手,派出了地面和空中部队前来支援。

听说上海的军队是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战役,可他们自参战以来的表现却不容小觑,尤其是空中部队,已经对他们日本方面的战机进行了多次火力压制和打击。

还有地面部队,好像是换了指挥官一样,打法和前几天的人不太一样,让人颇有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这天晚上一入夜,双方本来都处于休息状态,可到了午夜两点多钟的时候,日本哨岗台上的探照灯闪来闪去,换防的士兵裹着衣服,呼呼的大风吹着,没一会儿就打起了盹儿。

夜深人静的时候,困意最容易泛上来,大家白天刚交过手,身心疲累也没好好休息,可就在这时,北军方面出动了十多架轰炸机,没等日本巡逻的士兵鸣笛示意,轰隆的炮响便炸响在日军驻地。

这是一处地势低矮的山谷,为了便于隐藏和露营,日本人专门选择了这个地方,可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摸到了老巢,大多数人还在梦乡的时候,便被不断炸响的炮弹夺走了性命。

好多日本人嘴里骂骂咧咧的,有的穿条裤叉就慌乱地跑了出来,各式各样的日语让营地变得嘈杂起来,不断燃起的火光映照得这里亮如白昼。

可还没等日本人收拾好准备迎战,这十来架战机速战速决又很快消失在天际,好似只是来日军营地轰炸一番一样,日本方面虽然想立即反击,可实在是条件不允许,他们之前抓了不少当地向导,可这些本地人痛恨日本人还来不及呢,除了极个别的,大多数人会故意给他们带错路,让他们蒙受了好些不必要的损失。

经过几次后,他们便用起了自己人,也就是他们前几年安插在北地的探子,但这些探子跟地道的当地人相差还是比较大的,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所以思虑再三,日本方面还是准备先等天亮,夜间作战对他们来说局限太大。

但他们也不好就此睡下,万一北军那边贱兮兮再给他们杀个回马枪呢?这样一来,他们晚间休息不好,白天又被人压着空中火力,在战局撕扯上占不到任何优势。

更重要的是,他们无论走到何地,除非把见到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杀光,否则总有人向北军方面泄露他们的驻军地点,这样一来,北军方面打他们是一打一个准,短短半个月下来,听到下属汇报的伤亡人数,井上源脸都绿了。

“上海那边的领事馆干什么吃的,向市政府施压啊!当初战前为什么不把情况报上来,华原一郎在上海经营这么多年,就是这么个结果?让人毫无防备就援兵北地,给我们军队造成了这么大压力和阻力,他至今还拿那边没有半点办法?”

向他汇报情况的中佐脸色也很难看,战局从一开始摧枯拉朽般的胜利发展到如今步步受限的地步,是他们完全没想到的。

这一切都是因为北军有上海给他们托底,军备,军粮和医药品源源不断地往这边输送,武器方面人家用的是美制武器,丝毫不比他们这边差,不仅如此,北军还占据着地缘优势和人心向背,这一点在战事中也很重要。

而刚才井上源所说的上海日本领事馆负责人华原一郎,就是这位华原中佐的族中堂叔,所以骂华原一郎他脸上也觉得很羞愧。

上海那边的日本人若行动已经如此受限,那他们该早些上报才对,这样的话,他们谋划着在战事开始前除掉那位不识抬举的上海市长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偏偏他们如此无能,掌控不了那边的形势不说,还连累得前线战局的胜势发生了扭转,井上源强压着心里的怒火,问华原中佐道:“上海那边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华原一郎果真什么事都做不了吗?”

华原中佐微微低头,身姿端正地向他汇报道:“报告将军,上海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最近市政府以各种名义逮捕了我们成几千的国民,这些人全部被关押在市郊的军管监狱里,领事馆跟市长郁自安方面多番交涉,都没能见这些人一面。”

说着,他稍稍抬头看了井上源一眼,喉咙动了动,犹豫要不要开口,井上源发觉他神情不对,便不耐烦道:“还有什么,都一并说出来,在军中不要扭扭捏捏的!”

听到这话,华原中佐不再犹豫,直接一咬牙便说出了自己堂叔那边传过来的消息。

“将军,华原一郎那边报告称,这些被关押的日本国民,很多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潜伏在了上海,他们中很多人对外一直用的是中国身份,之前从未被人发现过,可这次却被上海市政府连根拔起……”

这说明,他们针对上海的潜伏计划可能很早就失败了,只不过没人察觉而已,这些潜伏的钉子,有普通工厂的工人,有电影院的小伙计,有裁缝铺掌柜的,等等等等,他们周边的人都以为他们是中国人,所以在他们被捕的消息传来时还不可置信呢。

所以就连朝夕相处的人都没发现他们身份上的破绽,市政府那些人是怎么发现的呢?他们在接到上级明确指令前,可是不允许有任何擅自行动的。

这些人严格意义上来说,还只是没来得及动的暗线,根本不存在被人顺水摸鱼的可能。

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就是他们当初一进入上海,就被人摸清了底细,这些年其实一直在人家的严密监视之下。

井上源很快反应过来,神色严峻地看着他,“你的意思是这些人很早就暴露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