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她居然敢转班(1 / 2)

加入书签

为了将教育资源集中,倾斜到需要为高考冲刺的优质生源上,兰中在高三开始这一学期开辟了两个事实上的特优班级,取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名字——十一班、十二班。

两个班级的教学地点,课程安排以及学习作息都与其他班级有很大不同,班主任吴城伟将开班说明会安排在了学校的多功能会议室。

许静看了下周围,挺大的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真正的学生倒不多,造成了人山人海视觉效果的,主要是每一位学生背后所配备的,两名以上起步的家长。

这些衣着光鲜的中年男女在繁忙工作中挤出了一上午的时间。仿佛要上考场的人是他们,个个如临大敌。

“嗨,许静,你一个人?”肩膀被人拍了一下,许静回头一看,是之前隔壁班的数学课代表陈飞,一个白净清秀眼睛细长的男生,总是笑眯眯。高二参加数学竞赛时有过交集,但不深。

她“嗯”了一声,把头转回来。过了一会儿肩膀又被拍,“你手机一直在闪。”许静忍着不耐说了声“谢谢”,将手机倒扣在桌面上。

她低下头,继续记录吴老师话里的重点,小区文具店一块二买来的记事本上,写满了工工整整的簪花小楷。

在吴老师讲一些假大空的动员口号来总结陈词时,许静咬着笔头,扫了一遍自己写下的东西,特殊班级与普通班级形成较大区别的主要有三项。

首先是考虑到学习氛围,尽量减少干扰,新班级地点并不设置在高三教学楼,而设置在初中学部的独栋教学楼。

其次早自习时间提前半小时,下午放学后增设三个半小时的晚自习时间,是否参加秉持自愿原则。

最后是每周六需到校参加一次周考,名次不参与全校排名,只有月考照常进行全校排名——这一条名义上当然也是依照自愿原则参与。

别的还好,许静望着第二条,有些犯难。

从她家到学校的距离,坐最早一班公交车的话,可能将将就就赶得上早自习的时间,可晚自习下课后,公交车早就停运了,打车太贵,坐地铁吗?

许静在这一条上画了一个圈,打算过后再研究下。

散会后,家长们离开,吴老师带着几十个学生往新的班级地点走。大部分人沉默地走路,很少有人闲聊,一方面不太熟,另一方面,新的伊始,都在心里燃着一朵互相铆劲儿的小火苗。

陈飞走着走着,凑到许静旁边,一副准备聊天的架势,可能自以为跟她算老相识吧。许静眉头微不可见地一皱。

“新一届智星杯的最后一道大题你看过了吗?简直了,出得精彩绝伦啊,能解出来的绝对是大神!”

智星杯是某一项很有权威性的全国级数学竞赛,跟他们高二参加的赛事不是同一种,但当时在准备过程中刷了很多智星杯的题。

许静心想我没事关注那个干嘛,摇摇头:“没看。”

“那青果夏令营的习题册你做了吗?”许静仍然摇摇头。

陈飞面露困惑:“那你暑假都干嘛了呀?”

“没干嘛。”许静往旁边闪了一步,刻意地拉开了跟他之间的距离。

兰中很大,初中教学部位于学校后门的员工楼旁边,与位于前门的高中教学部中间隔了一整个操场和南食堂,走路要十几分钟。

以后大概都会从后门出入,不可能再舍近求远地从前门走那么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