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章风起青萍之末(1 / 2)

加入书签

唐关在书房晦暗不明的灯火之中独坐到深夜,本朝惯例三日一朝,又到了上早朝的日子,他一夜未眠,便又穿好朝服,收拾停当前去上朝。

朝上并无其余要事,依循惯例走完过场之后,唐大人正准备上呈建议禁止大肆搜罗鸟雀的奏书,大理寺卿上书奏报翠华山有妖物作祟伤人,不少进山的农人樵夫惨遭杀伤,死者有二十三人之众,朝堂震惊。

唐祭酒眉目一皱,立刻上陈简牍,道:“微臣听闻近来京中风尚不正,流行一种名曰‘百鸟毛裙’之物,该物穷鸟雀、尽羽禽,杀伤百万生灵只为全一时人心贪欲,想是此举天怒神怨,触怒山中精灵,故而罹此祸患。”

他担心此事一出,引得朝廷上下大举除妖,打破人与妖之间暂时的微妙平衡,风云激变,人间重现二十年前的惨剧,更怕牵连到他的小宝贝。于是言辞中间极力淡化“妖邪害人”之说,归咎于人心不足,自引其祸。

大理寺卿点头赞同,“太傅所言不错,死伤者确实大多为进山捕捉鸟雀之人,原因也正如太傅所言,为捕雀拔羽到市上换取钱财补贴家用。”

唐大人接着道:“以微臣愚见,应当即刻下发文书,禁止缝制、穿戴羽衣,也不得随意捕伤、交易珍禽毛羽。正所谓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此祸根源乃喜好羽衣的诸位贵人,而非黔首黎民,所以当重恤死伤百姓及其家人。臣有愧,家中也有几件羽裙,臣愿出资百万,补恤樵猎为生的百姓,使他们勿擒勿捕,勿翦勿伐,以养育山林。”

唐家两百年世家大族,历代公卿,最不缺钱粮,而唐祭酒一贯以仁厚着称,他如此行事,正合众人对他的印象,皇帝以及殿内诸公对他的提议并无异议,只不过杨中书在座上言道:“太傅所言极是,臣也愿出资以助。不过妖物伤人之事还需另作计较,需对百姓有个交待,有妖不除,任它们肆虐百姓、为祸世间,则是我之失职。”

杨中书乃是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官阶只是正三品,远不及如今身为从一品太子太傅的唐大人,但是他与门下省的长官侍中负责主持政事堂,总理全国政务的拟定、发令,是实至名归的宰相,尚书仆射赵大人,也是因为兼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头,才能参与政事堂会议,有参与讨论政令之权,也得以跻身宰相之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