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1 章(【不会变的】...)(2 / 2)
等到霍善似模似样地做到诊桌后头等患者登门了,他们都还有些恍惚。玩过家家玩到医馆来不太好吧?
霍善哪里管过旁人在想什么?午后第一批患者登门,他便凑过去跟人家老大夫抢患者,仗着自己年纪小、脑袋灵活,别人还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他就讲得头头是道了。
这么小半天忙碌,霍善也算是把自己的本领展露了个七七八八,老大夫对他的医术已经十分认可,所以大方地允他把那“天下第一医馆”的招牌挂满三天。
霍善顺利挂靠成功,第二天就把苏轼摇过来吃香喷喷的漕运鸭。
因为那家医馆名气还算大,所以霍善在这边拥有两个邀请名额。他问了其他人要不要来,结果是目前最清闲的杜甫拔得头筹。
潘季驯今日还没正式上岗,便亲自带着霍善三人在北京城中遛弯。
霍善力邀他们去卖书的铺子走走,里头有许多杜甫诗研究,杜甫可以尽情欣赏欣赏。
潘季驯隐隐感觉这个提议不太美妙。
果不其然,苏轼和杜甫进去没多久,就和人争执起来了,杜甫还荣获了一句“你懂什么杜甫”的批评。
论打嘴仗,杜甫根本打不过明朝读书人。
苏轼听得叹为观止,正要上去劝劝架,就听旁边的霍善兴致勃勃给他念当代大明坛领袖王世贞的大作:“读子瞻,见才矣,然似不读书者。读子瞻诗,见矣,然似绝无才者——”
苏轼用力捂住他的嘴巴,不让他继续往下念。
这句点评的意思很简单,读苏轼写的章,感觉他很有才华,但像是没读过书的;读苏轼写的诗,感觉他读了很多书,但是总觉得他一丁点才华都没有!
当然,王世贞也没有一骂到底,他还夸了苏轼的小和小词,说是昏昏欲睡的时候读起来能提神醒脑、原地满血。
可惜后面这句被苏轼给捂没了,他就只能听到前面两句点评。
苏轼咬牙切齿。
好你个王世贞,我招你惹你了!
苏轼和杜甫都是被潘季驯劝出书铺的。
算了,算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旁人想得后人几句点评还得不到呢。
霍善连连点头,还搬出李时珍来举例,听袁枚说李时珍写好百万巨著《本草纲目》去求王世贞写序,王世贞没答应。还是等李时珍死后他才感慨万千,提笔给李时珍写了篇序推荐这本书出版!
苏轼和杜甫能说什么,只能把霍善的话发送给李时珍让他感受感受什么叫世态炎凉。
李时珍:“……”
你们说话就说话,捎上我干嘛!
好在漕运鸭的味道确实很不错,吃着确实和普通家养鸭不太一样,鸭肉咬着紧致得很,而且没有半点腥味,再加上烤鸭师傅手艺过人,皮烤得脆脆香香的,一口下去只觉满足到不得了。
下午他们还领着霍善到处遛弯玩耍,完全不需要潘季驯这个东道主招待。
唯一不太好的是北京城夜里要宵禁,苏轼他们不能到处去浪,只能早早睡下了。
三人在北京城浪了两天,眼看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霍善才记起自己还在人家医馆里挂靠来着。
霍善先让苏轼和杜甫先各回各家,自己去找那老大夫说一声,顺便取回自己的招牌。
顺便给老大夫留本方书作为答谢,里头全是李时珍他们在医馆系统里用模拟临床试验检验过的方剂。
老大夫翻开书看了几页,便知道这本书有多珍贵。
他亲自送霍善到医馆门口取招牌。
外头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笼罩着整座北京城。
“你,还能回去吗?”
眼看霍善就要走了,老大夫忽然开口问他。
霍善一愣,纳闷地问道:“回哪里去?”
老大夫道:“就我二三十岁的时候……或者更晚一点……三四十岁的时候也行。”他老了,眼珠子已经有些浑浊了,说出口的话却带着那么一点不切实际的希冀,“要是哪天你还能见到那时候的我,记得跟我说,嘉靖四十五年三月初一那天早点回家,别在路上耽搁。”
那天他想着许久没给怀孕七八个月的妻子买鸭油烧饼了,特地绕路去买了两个。
晚了一点,就晚了那么一点,不小心摔倒在地的妻子已经没气了,一尸两命。
他本来已经努力让自己忘记了,也觉得自己已经忘记了。
可听到霍善一说“鸭油烧饼”,记忆便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怎么会那么巧呢?
就那天家里没别人,就那天他晚回家那么一会。
如果真的可以回到那天之前该多好啊。
霍善感觉这件事对老大夫似乎很重要,点着头说道:“好,如果我有机会再见到那时候的你,肯定跟帮你说的。”
虽然他既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过去,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过去,不过他记性好,肯定不会把答应别人的事给忘了。
为了不让老大夫白期待,霍善还是提前给他讲明事实:“就算我跟他说了,你这边也不会变的哦。”
老大夫嘴唇动了又动,最后只是点着头说道:“我知道,已经发生的事是不会变的。”
他只需要知道在万千世界之中,终将会有一个自己能及时赶回家就行了。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人_小-説。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