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3 章 开始攻魏(1 / 2)

加入书签

有了大量公子公主的加入,又有造纸和印刷两大发明的辅助,精修删减版的六国史书很快就大量出现在了市面上。

但是光有书,庶民又不识字,要怎么把书中内容传播出去呢?

关在家里造了一年多字,终于重新活跃回朝堂上的李斯李廷尉献上了一出毒计。

李斯早年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是个基层官吏。他和庶民打交道不少,自然也知道庶民们一般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获知消息的。

早朝上,李斯便道:

“民间有优伶,擅表演。六国多有富庶之地,优伶时常会于集市演绎滑稽故事,以此赚取赏钱。”

六国不像秦国这样奉行疲民五术,在国都等地定居的庶民们手中一般都有余钱。所以在秦国仅供上层人士欣赏的优伶表演,在六国市集也是看得到的。

这些优伶一般会拿精心挑选的各国故事加以改编,再表演给大众看。有历史故事,也有人为编纂的寓言故事。

为了自保,一般来讲优伶不会在魏国表演和魏国的昏君奸臣有关的笑话。但是如果他们跑去了楚国,那就没什么顾虑了。

所以其实各国昏君的黑历史,流传度并不低。

只不过优伶的表演对庶民来说是偶尔才能碰见的乐子,看得少,这才导致庶民经常把人物对不上号,记不得是谁干的。

李斯提议可以花钱雇佣这些优伶,在各地表演精修版史书上的小故事。正好都是些昏君闹出的笑话,改编也非常简单。

庶民的娱乐很少,偶尔有一个就能传得沸沸扬扬。一次两次看完记不住不要紧,多演几次就好了。

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说书人,否则茶馆酒肆里安排一个,效果应该也不错。

朝堂中不止李斯了解这些,有他提议之后,很多人也反应了过来。

当即便站出来了不少朝臣附议,将此计一一完善。

已经调回咸阳任内史的将军腾补充道:

“咸阳如今齐聚六国贤才,因为此前太子殿下曾倡议放宽经商限制,周边许多庶民看见商机,在城外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市集。

臣早有管束规整之意,不如设立官方集市,约定好隔几日开放一次,再安排优伶于此表演。”

六国贤才大多手头宽裕,给了咸阳周边的百姓们赚点零钱补贴家用的机会。市场会自己找到出路,集市就这么应运而生了。

内史腾之前还在纠结该怎么管束,毕竟大秦早就习惯了严打商道。集市乱糟糟的,让喜欢秩序的秦人还怪不适应的。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堵不如疏。

既然市集已经形成,不如干脆利用上。嫌乱就制定规范,管理条例完善之后,情况应该就能好上很多。

通过这件事也能看出来,目前的咸阳城规模有些小了,根本不够用。

扶苏对此的感触最深。

因为天下一统之后人口大爆发,咸阳作为国都汇集了非常

之多的外来人口。本来原住民就在激增(),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区区诸侯国都压根负担不了。

咸阳迟早要扩建的,只是现在还在打仗,不方便动工。

朝会结束之后,扶苏就拿出了扩建的规划图呈给父亲。

秦王政翻看了一会儿,发现图纸上大秦朝宫的位置从咸阳宫换到了一个叫“玄宸宫”的地方。

秦王政眉头微挑:

“玄宸?”

玄为黑,大秦尚黑色。宸为帝王居所,乃王位的代称。翻译过来就是“尊崇玄色的帝王所居之处”,非常明显地在指代大秦君王。

扶苏笑着询问:

“父亲可喜欢这个名字?”

当年建造新的朝宫时,是没来得及起名的。

那时距离天下一统已经过去了九年,不仅咸阳的规模不够、咸阳宫也不够。

这座大秦用了很多年的宫殿终究是跟不上天子的需求了,秦国需要一个更恢弘的政治中心。

这个新建的宫殿不仅拥有使用意义,更有政治意义。它将是大秦的门面,更是令天下归心的政治工具。

于是大一统九年,始皇与众臣商议,决定于龙首原西侧建立新朝宫。之后便开始勘测、定稿、动工。

然而大一统十一年,宫殿才打了个地基,始皇却猝然驾崩。为了赶始皇陵的进度,宫殿便被迫停工了。

一直到始皇陵修建完成、各地叛乱平定,秦皇扶苏才重新拾起这项工程,终于在十五年后完工。

摒弃之前代称的“阿房宫”,正式起了一个名字,是在秦二世五年,朝宫的外部宫墙和朝会要用的殿宇部分修好之后。

玄宸,不知父亲是否喜欢。

秦王政看着图纸上的宫殿规模,以及附近的咸阳城扩建规模,满意地点头。

这么大,一看就很气派,名字也不错,是他大秦的风格。

于是秦王政欣然点头,又问:

“一共要修建多久?”

扶苏遗憾地表示:

“连城一起,至少二十年。”

秦王政:……

光修个玄宸宫自然要不了十五年,扶苏是把重点放在了扩建咸阳上,放缓了宫殿的修建。

整个玄宸宫规模庞大,但也没人说非得全部修完才能用不是?

所以扶苏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他先把外框修好,再把需要开放给众臣来往的门面部分修好。剩下藏在里头的就慢慢修,反正外人也看不到,他们光看宫殿外部感觉气派就够了。

里面进度放缓之后,就能多出人力物力去扩充咸阳城。等咸阳城扩充完毕,再回来专心修宫殿。

不过当时的咸阳城已经经过大一统后始皇在位的几年扩充了一部分,所以从头开始要把它也算上。

秦王政惋惜地收起图纸:

“还要等二十年。”

扶苏想了想,哄道:

“或许不用,只要我们打好

() 基础,也能提前一些。”

修这个无非是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可以提前准备。顺便在灭六国的时候,尽量减少损耗。

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就能匀出更多的民力投入到建设里了。更何况,工匠们也在努力改进工具技术等,可以在正式动工之后节省更多的民力。

除此之外,另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城市的扩建很容易走弯路,倘若一开始没预测好扩建规模,就会出现建到一半发现之前的设计出现纰漏需要修改的问题。

中途改设计稿那就很麻烦了,原先动工的部分要不要改?是拆了重建,还是设计新稿的时候尽量迁就它们保持不变?

无论怎么选,都会造成资源和民力的浪费。所以扶苏直接照着上辈子的成品,重新修改了一版一气呵成的扩建方案,也能在其中省出一大批不必要的损耗。

这些转换过来,就是能压缩的工期。

秦王政听罢这才重新高兴起来,便又喊来秦墨等专供大秦修建这些的负责人,与他们分享这份图纸。

秦墨巨子看完图纸询问道:

“我见图中似有一些特意留出的部分,是为再次扩建做准备吗?”

这不是个非常完备的设计图,因为当初大家吸取了第一次扩建完发现规模还是不够大、隔两年又要扩建的经验教训,预留了足够的余地。

所以按照图纸建出来的城做不到完美,让内行人看着觉得有点缺陷。可是一旦考虑扩建,就会发现缺陷总比回头增加许多额外成本要好。

扶苏对这个不是特别懂,他的修改图纸只是把一部分上辈子遗留下来的显眼问题给改了。

他对巨子道:

“此图还需诸位再细细改动一番,咸阳城外已经有了规模化的市集,内史腾正等着诸位规划范围,他好安排庶民迁移。”

市集到底定在哪里合适,需要他们研究完图纸再行定夺。

巨子高高兴兴地说:

“此图需要改动的地方不多,下午便可与内史腾划定好范围。”

秦王政颔首:

“那你们便复刻一份,拿去研究吧。”

儿子亲笔画的,他要自己留作纪念,不能给这群人。

有了专业人士的指导,市集很快规范了起来。这给咸阳基层的管理减轻了很多负担,再也不用分身乏术地在几个隔得很远的市集里来回蹿了。

如今城外只有四个大市集,每隔四日开放一次。四个市集都交错开了,所以每日都有市集开放。

优伶们就在市集中专门留出来的台子上表演,先积攒经验和观众反馈。等到培训合格了,再派往各地。

咸阳内的六国人才里,总有一些人看这些优伶不太顺眼。虽然知道人家表演的黑历史故事没有添油加醋,但看着自己故国的昏君被拉出来反复鞭尸,还是有点接受无能。

一时间辱骂秦国欺人太甚的风气又盛行了起来。

可惜没什

么用,因为他们人少。而人多的庶民,看热闹看得可开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