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 黑历史(1 / 2)
说真的,史官的装睡本事非常糟糕,根本骗不过任何人。
但在这种时候,装睡本来就是一种态度的体现了。他在用行动告知君上,自己绝对不会往外说的。
而且身为史官的他本该秉笔直书,把一切都记录下来,可人总有工作开小差的时候。一不小心睡着了,漏听了什么东西导致没有记录下来,也是很合理的吧?
始皇满意地跳过了史官,继续去看蒙毅。
蒙毅感受到了什么叫大难临头各自飞。
好在身为始皇帝心腹,蒙毅见过的大场面也很多。况且他也知道现在表忠心只是走个流程而已,陛下并未当真怀疑他的忠诚。
所以蒙毅不卑不亢地站起身,表达了自己绝不谢露秘密的决心。
所幸这会儿殿内的侍者不多,站得又远,根本没看明白这头发生了什么。否则始皇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让扶苏模仿自己字迹,定然要遣退众人再说。
旁侧的桥松有点懵:
“发生什么了?”
他方才在认真琢磨一封奏折,听到蒙毅的动静才恍然回神。
经过上回泰山封禅时,桥松成功从他爹身边挪走之后。回到咸阳了这小子也不肯跟亲爹待在一块儿,死活非要赖到另一头去。
因而这会儿桥松坐在始皇另一侧,他亲爹想做点什么根本够不着。
扶苏遗憾地看了一眼离太远的儿子:
“看你的奏折,跟你没关系。”
桥松警惕地往更外面挪了挪,生怕他爹不顾中间还有祖父挡着,非要伸手过来捏他脸。
始皇淡然地无视了父子俩的交锋,自顾自处理政务去了。
那封经过二人之手的奏折后来发了下去,看到批文的臣子果然没有察觉异常。
毕竟谁也不会莫名其妙突然去研究陛下的字是不是他本人写的,没人会想到批文写到一半中途转过手。
往常哪怕转手,也是换个字迹。一看就知道是太子或者太孙代笔,根本不需要别人去猜。
没人往那里想过,也就没有人会去仔细分辨两人的字迹是否当真毫无区别。这件事大概会在知情人心里成为永远无法破解的谜题,因为陛下肯定不会费心思鉴定笔迹的。
史官心里就在琢磨,或许太子仿的字迹也没有像到那么夸张的地步。只不过是陛下一向谨慎,不愿太子有任何风险。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边郡的战报依然在不断传来,这回韩信有了蒙英压着,没再出过错。不仅不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随便写信,每次写完还得拿给蒙英检查一遍。
韩信写信的时候就发过牢骚,说蒙英很看不惯他涂改信件。每次检查完挑了刺之后,还要逼着他誊抄一遍。
他们蒙家人好像都比较一板一眼,蒙恬蒙毅是这样的,底下的小辈也是这样的。
蒙英认为,给君上的信如果卷面不够整洁,那就是对君上不敬。他没有要求韩将军把字练漂亮点
已经要求很宽松了,誊抄个无涂改的版本出来难道不是最基础的要求吗?
韩信:要不你直接帮我写吧?
蒙英:不行!你才是主将,我不能越俎代庖!
韩信:……
怎么会有这种人?帮忙写个信怎么就越俎代庖了?蒙家人真是死板,处处都要讲规矩。
扶苏看完笑了一声:
“韩小将军和蒙小将军都辛苦了。”
两个性格三观南辕北辙的小伙伴待在一块儿,日子过得简直鸡飞狗跳。不过二人较为互补,确实适合作为搭档,可以互相查缺补漏。
所以还要委屈两人再当一段时间的搭档了。
东胡和匈奴的战争没什么好说的。
看起来阵仗很大,但毕竟都是打不过大秦的游牧部落在内部互打。边境守将瞧着他们,就跟围观隔壁两个村子聚众斗殴似的。
所有人都认为北边不会有变数了,不需要过多关注,大家只要等着韩小将军凯旋即可。
情况也确实如此,没过多久,匈奴在大秦的“暗中帮助”下攻破了东胡。他们不仅占领了东胡的地盘,还抢走了东胡的财产。
逃出来的大多是东胡的青壮汉子,家乡被占了,族中老幼也不知情况如何。残存的这点人手根本打不过剩下的匈奴,匈奴还俘虏了一部分东胡残兵。
这个时候,除了找秦人求助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韩信决定趁势收编东胡部落。
蒙英也提出了相对可行的方案,他认为可以从东胡的未来危机下手,劝说东胡投靠大秦。
毕竟就算这次他们帮着把匈奴打跑了,也不见得对方不会下次还来。匈奴已经抢不了大秦了,西边又有瘟疫根本去不得,匈奴只能和东胡死磕。
东胡只要不是傻的,应该就能想明白这个道理。是投靠秦国以后都能得到大秦的庇佑,还是继续只靠自己单打独斗,必须要做出个选择了。
而且东胡自己心里也有数,秦国帮忙发兵不会是白帮忙。你不出点血,人家凭什么帮你呢。
东胡人跑来找秦军时,就已经做过心理准备了。
最差的结果就是大秦以出兵帮忙的名义直接占领东胡的地盘,取代匈奴成为这里的掌控者。
考虑到匈奴的凶残习性,而秦人则不会随意抢夺女人,自白起死后他们也不怎么屠杀战俘。顶多是拿走一些财产,总比匈奴那样连他们妻儿老小都不放过要强。
中原人毕竟还是文明人,和文明人打交道更安全一点。
现在秦人愿意和他们谈判,不直接趁虚而入,摆足了姿态,东胡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反正现在秦人的态度不错,先合作着。以后要是秦国做得太过分了,他们再跳反也不迟。
韩信和蒙英也私下商议,认为可以先稳住东胡里的反对派和墙头草。等时间长了总有法子解决掉的,现在维持住表面的和平更重要。
偌大的秦国人才济济,难道还能搞不定一
个东胡?东胡都搞不定,后续的匈奴就更别肖想了。
秦国确实没有对东胡下手,但匈奴已经好心地帮他们干掉了东胡绝大多数的有生力量。
现在大秦根本不用脏了自己的手,东胡部落剩下的本就是老弱病残为主。青壮汉子就那么点,翻不起风浪的。
其余的妇孺就好办多了,怀柔政策很容易能拉拢过来。再想个法子给年轻一代洗洗脑,过个十来年东胡就彻底不会闹了。
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
攻破东北的消息传来时,正是大一统三年的冬季。刚刚过完新年,就有东胡归顺的好消息传来,确实令人振奋。
除却这个消息之外,匈奴那头也传来了喜报。
秦军攻打东北的过程中,少不得要击杀一批匈奴人。这一路追击过去,匈奴的青壮死了不少。
大秦接手东北时,境内留下的不仅是东胡的人口和资产,还有匈奴的人口和资产。逃逸的匈奴人只带走了马匹和武器,还有少数口粮。
蒙英已经开始着手安置留存下来的人口了,把匈奴的妇孺和东胡的妇孺分开安置。东胡人继续留在东北老家,匈奴则要迁往草原。
没人去追逃跑的匈奴人,因为没有必要。
他们带走的东西不多,很快就会饿死。不想饿死就得内讧,自相残杀抢夺粮食。
草原里还有少量部落留存,或许可以去投靠他们。只是人家收不收可不一定,而且那些部落眼看着也要自身难保了。
被俘虏的匈奴老弱们已经认命,眼看匈奴再无翻身之地,他们同意了与大秦合作。至少这样可以保证族群的延续,自己也不至于立刻就被处决。
或许那些流窜在外的匈奴人还可以继续去西边以抢劫为生,甚至越过青海去西域、去西羌。
秦国并不管他们。
西羌是高原,匈奴人不一定能适应。西域那边情况复杂,也不是匈奴能随便翻身壮大的地方。
大秦的目标只是掌控住草原,并在草原地区安置一批能征善战的国人,替他们看守北边门户即可。
草原的草场划分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哪怕有匈奴老人详细说过草原的情况,大秦也得派人一一探查过去。再规划出合适的势力范围,安排新的部落前去驻扎。
这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毕竟大秦对草原的了解太少了。以后这里都会是大秦国土,那么秦国就得将它的一切消息都详细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
南边的百越丛林需要人探查,北边的草原也需要人探查,东北的广袤森林同样需要人探查。以后打下高原之后,显而易见还有的是地区等着他们探查。
秦国不得不多培养一些野外探险相关的专业人员,不仅要有极强的生存能力,还得懂天文地理、绘图勘测等专业知识。
这种人才比普通的治国型人才还要难培养,大秦官学不得不额外开设相应科目。
然后官学就迎来了一场变革。
扶苏提出,可以将官学进行划分。
西周始有太学,不过它与明堂等物混而不分,布政、祭祀、学习等各种活动都搅合在一块儿。
太子殿下认为,不如单独将太学列出来,治国平天下的学堂可称之为“太学”。那稚童启蒙之学就称为“小学”,技能工巧之学则为“中学”,专业深造之学可为“大学”。
而后,他将官学一分为四。
稚子先入小学打基础,而后入中学学习一些技能性的东西。比如相对高深一些的数算,为人处世的手法等等。
这些东西无论是想进官场的,还是不打算进官场的,学了都有好处。
中学毕业之后,再根据自己对日后的规划,选择入对应的大学专业深造。要当官的去钻研历史政治,要做其他的,也有他们要钻研的其他课程可学。
最后的太学,则是为官者才要上的学堂。
始皇帝看完说道:
“在学堂中进行划分也好,个人天赋不同,不进学也不知到底擅长什么。”
基础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
虽然为官是众人最追捧的一条路,可能很多人会硬逼着自己走这条。但总有人会向现实屈服,或者发掘出自己的喜好,不愿意随波逐流。
更何况,扶苏也提出专业之类的进学不一定非得一成不变,实在学不下去也可以转专业嘛。
总之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天赋,不浪费任何一个人才。
这几天始皇帝一直忙于官学改革的事,不如往年的冬日清闲。所以少有的闲暇时刻,就格外珍惜。
大约也是重生以来被太子宠坏了,前世始皇帝每日从早忙到晚都不觉得疲惫的。现如今竟然怀念起以往傍晚之前就能处理完事务,饭后还能和爱子散散步的日子了。
侍者点上了新的走马灯。
自从上回始皇说过太子之后,太子自己画灯绘的次数就少了。好在这样的灯绘别的画师也能画,照着太子之前巡游时留下的连环画临摹并不难。
只是画师毕竟没亲眼见过陛下的英姿,画也不过是照葫芦画瓢。
不像太子殿下亲眼看过全程,当初的画作只能留下一些零星片段,画灯绘的时候太子便会换着画之前没画过的部分。
始皇看过几次画师的作品之后就不怎么感兴趣了,只当普通装饰品挂在寝殿中。偶尔想起其他儿女没见过他伏虎猎鲛,便赐给儿女们收藏。
今日难得是太子的作品,侍者刚一点燃,始皇就看出来了。
他有些意外:
“太子这些日子不是很忙?”
怎么还有空画新的?
侍者笑道:
“这是之前画的,殿下让我们等一等,不要着急拿出来。许是猜到了这些时日陛下会忙碌,想着这会儿再取来哄陛下开心。”
精神疲惫的时候突然收到爱子的礼物,心下确实熨帖。
始皇只觉得疲惫一扫
而空(),走上前仔细欣赏了一会儿这只新灯。灯上画的是他上回与恶狼缠斗的场景▽()▽『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过程比伏虎要惊险些。
那次实则是个意外。
始皇有想过猎狼,奈何一直没遇见。有太子盯着也不好主动去找狼,还以为遇不到了,不成想某日傍晚忽然遭遇了狼群。
当时父子俩是微服私访,准备去一处乡间瞧瞧的。明面上带的人不多,大部分都隐在暗处了。
狼群起初的目标也不是他们,约莫是想去袭击村庄的。在附近警戒的卫兵发现了狼群,连忙前来汇报。
始皇都撞见了,自然不能放任它们猎杀国民。于是主动带人迎了上去,在众人的簇拥中射杀了扑过来的狼王。
狼王很聪明,知道遭遇了硬茬子。奈何敌方人多它们打不过,退无可退,于是选择擒贼先擒王。
它隔着人群直接高高跃起,想要扑向人群中的始皇帝。但始皇临危不惧,在周围侍从的惊呼中冷静地拉弓,一击即中。
射完他还回头安抚儿子:
“可吓着了?不怕,阿父保护你。”
扶苏对这一幕印象很深。
虽然明知道即便父亲不射这一箭,侍卫也不会让他们受伤出事。但狼王扑上来的第一时间父亲就挡在了他身前,依然叫他十分感动。
扶苏当然是顺从地做出惊慌的模样,亦步亦趋地跟在父亲身边寻求庇佑,狠狠满足了父亲汹涌的保护欲。
至今始皇回忆起此时都非常骄傲,认为爱子果然离不开他。
始皇帝欣赏了许久,直到侍者提醒该就寝了,才让人熄了灯。
或许是临睡前接触了和狼相关的东西,睡梦中触发联想,倒是让始皇梦见了一些往事。
之前在梦里围观前世记忆时,有些不怎么重要的日常就被跳过了。毕竟记忆太长,真要全部回忆一遍,不是一两年能结束的。
所以始皇都是挑着重点的看,其他的就略过了。这也导致他后续在睡梦中会偶尔梦见一些无关紧要的片段,这些片段平时在他清醒时倘若仔细回忆,也能想得起来。
不过始皇一般不会主动去回忆这些,因为他太忙了,而且人的记忆也会下意识忽略掉它们。
今晚梦见的是扶苏五岁那年的事情。
自从扶苏三岁起被他带回章台宫亲自教养开始,小家伙夜里都是一直跟着父亲睡的。
当时还是秦王政的始皇白日忙碌,能抽出来陪伴儿子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候都是他在处理朝政,放任小扶苏安静地坐在他身边看书或者摆弄玩具。
哪怕是用膳时,秦王政也要抓紧时间,不能耽误太久。直到过了最忙的那几月,才能在饭点关心一下儿子爱吃什么、哄挑食的小孩多吃点。
为了尽可能地多一些父子间的相处,夜里就得利用上了。于是秦王政就把孩子带在身边同床共枕,企图利用这个法子增加自己在儿子心里的分量。
小家伙一开始睡觉还是很老实的,直挺挺躺在一边,并不往父亲身
() 边靠。秦王政觉得这样不行(),没有亲密接触怎么提升感情?
所以他把孩子搂了过来?()『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用保护地姿态抱着他睡。
大约小扶苏是真的没什么安全感,渐渐的还真放松了许多。他开始会在睡梦中主动往父亲怀里拱,也会睡着睡着趴到父亲身上去,然后再翻到另一侧。
起初秦王政还会被他的动作闹醒,后来就习惯了。任凭小家伙睡姿差到在他身上翻山越岭也巍然不动,依旧能够一觉到天亮。
不过秦王政也不是日日都会来陪儿子睡觉的,有时候要忙到深夜,有时候要去临幸姬妾。
小崽子乖得很,父亲不在他就一个人睡,很让人省心。
到了五岁的时候,小扶苏不知从哪里听了什么话,觉得自己长大了。大孩子就该自己睡觉,不能天天粘着阿父。
秦王政答应了他,给他在隔壁收拾了一间房出来。
这天秦王政比往常就寝的时间晚一些回到寝殿,更衣时便问侍者太子可睡下了,准备换完衣服就去隔壁看一眼儿子睡得如何。
却见侍者表情有些奇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