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2章 上门了(2 / 2)

加入书签

张太太登时顿住。

她抬起眼,审视地看向面前的年轻女子。二十出头的岁数,还是年轻媳妇,人也清瘦,可这话一说,轻巧地截住了她的话头。

空气安静了一刹。

玛瑙及时端上茶点。

张太太拈起块枣泥酥,略尝了尝味道,夸是地道的苏州口味,罢了才道:“说到义诊,确是件仁心善意的好事,难为你年纪轻轻,行事却这般周到。”

“不敢当您夸奖,外子巡抚贵州,这也是分内之事。”程丹若道。

张太太关切道:“可有什么为难之处?”

“为难自然是有的,普安虽已收复,士卒的疗养却才刚开始。”程丹若道,“战死的军士,总要抚恤一二,伤残的兵卒,也得有个去处。”

张太太笑了,轻描淡写道:“我说什么来着,佩娘是最心善不过的,抚恤士卒劳心劳力,她别的帮不上,出些钱财总是不难的。”

言下之意便是,你既然缺钱,那我就出钱当你的封口费。

然而,程丹若却笑了笑。

“原来佩娘妹妹记得,那就再好不过了,回头我理出子彦部下的名单,该抚恤安置的,有劳您二位费心了。”

张太太又一次顿住。

她望向程丹若,缓缓道:“你有心了。”

“不敢当。”

“你可莫要谦虚,我在你这年纪的时候,家里不过两间门铺子补贴家用。”张太太颇有深意道,“听说,你打算在贵州开药行?”

她道,“我家老爷在南方也算待了好些年,也认得一两家药行,不如寻个日子牵个线,你也好多些人脉。”

程丹若琢磨了下,这话正反意思都有。

既是贿赂,打算送她一些人脉,也是警告,你老和我过不去,小心我让你生意做不成。

“小打小闹的生意,哪好意思劳动张督宪。”程丹若微微一笑,道,“老夫人这般抬爱,倒是叫我受宠若惊。”

话题第三次被聊死。

张太太端起茶盏,水沾沾唇:“我果然不曾看错,你比佩娘懂事多了。”她轻轻叹口气,话锋一转,“佩娘若有你这般识大体,我也不必这把年纪,还要千里迢迢到贵州来。”

开始打感情牌了。

程丹若想着,便道:“贵州山水秀丽,伯母就当散散心。”

“不怕你笑话,”张太太叹口气,苦笑道,“我是堵心还差不多。”

程丹若:“您可千万别这么说,佩娘妹妹一直孝顺得很。”

“年轻夫妻不晓事,总有拌嘴的时候,若有人能从旁相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过去了。”张太太几乎明示,“你说是不是?”

程丹若微微一笑:“过来人总有些经验。”

张太太几乎给气笑了。

来来回回,两人也算打过几个回合,可程丹若不软不硬的,全给她顶了回来,硬是不肯接正茬。

佩娘和女婿闹翻了,于她有什么好处不成?

“你也休怪我倚老卖老,都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张太太道,“年轻人一时气愤做的事,今后多半要后悔,亲友故旧,总得多劝劝为好。”

她顿了顿,加重语气,“否则将来回想起来,难免怨憎火上浇油。”

“您这话我赞同得很。”程丹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心又易变,外人瞎掺和,只会费力不讨好。”

张太太听懂了她的意思,这是想置身事外,半点不想管的意思。

她反而有点意外,婚姻结两姓之好,说白了,这门婚事就是张、冯两家联盟,维护这门婚姻,两家自然都会承这份情。

人情就是这么维护出来的,将来谢家有什么需要,两家也会照拂。

“难怪是御前女官呢,你岁数不大,倒是已悟得‘抱朴守拙’四字了。”张太太满脸赞许。

程丹若:“不敢当。”这是在骂她格局小吧?

她腹诽着,面上却露出惭愧之色:“不怕您笑话,我出身寒微,万事都重一个小心谨慎。虽挂念佩娘妹妹,可外子行事自有章法,我如何敢置喙呢。”

这话给谢玄英听见,怕是以为她发癔症,可张太太听了,竟立即信了几分。

在她眼中,以程丹若的出身,行事就缺底气,让她插手佩娘夫妻的事,吃力不讨好,反落夫君埋怨,确实得不偿失。

因此,反倒觉得她说了两句实话,面色旋即转缓:“你也为难。”

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

程丹若微微笑笑,轻声道:“多谢伯母体谅。”

想一想,又道,“这段时日我常出门在外,其实对佩娘的事不甚清楚,您要我帮着劝,我也不知从何说起。”

张太太暗暗点头,这是在承诺不会对外声张的意思了。

她端起茶,稍加沉吟,没能说服程丹若,自然少一助力,可她不掺和此事,也不算与自家作对,再强人所难,反倒是要结仇。

遂慈和道:“好孩子,你对佩娘的照顾我都记在心里,回头我让老爷写封信,介绍几家相熟的药行,可莫要推辞。”

封口费不收,那可真是结仇了。

程丹若和张佩娘相识一场,也不愿意她落得一个坏结果,自然乐意保密。

“那我就先谢过伯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