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1 章(1 / 2)

加入书签

绵延数日的细雨冲走了庭院里堆积的尘土,秋日里硕果累累的柿子树依然还是光秃秃的。

怀安跪坐在椅子上,扒着半开的窗户往外看,吮吸沁人心脾的泥土香气。早春时节,人总是懒洋洋的,想发呆,想睡觉。

他人在翰林院,魂早已飘出窗外。不知道书坊修缮的怎么样了?郝大爷没有再护着他那些不让扔的废品,朝力工们发脾气吧?中午不想吃衙门里的饭菜,想吃街上那家羊肉锅贴……

沈聿伏案批公文,谢彦开站在值房门口,望着淅淅沥沥的珠帘,舒展四肢:“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转身来沈聿的桌前,轻“咦”了一声:“怀安终于换书了?”

怀安好似被戳了一刀,苦着脸从窗台上“爬”回桌案边。苦大仇深的对着眼前摊开扉页的《孟子》。

他们这样的人家,往往在蒙学期间就要要求孩子通背《四书》了,按照朱子规定的顺序,是先读《大学》,次读《论语》,再读《孟子》,最后读《中庸》,但老爹教他的顺序,《中庸》是在《论语》之前的。

《论语》全文一万一千多字,《孟子》全文三万五千多字!当然,作为科举用书,他手里的版本是被本朝太*祖皇帝大幅删减之后的,只有一万九千余字。

怀安双手合十,感谢太*祖皇帝!

“但是一万九千多字也还是太多了……”怀安支着脑袋,一副消极怠工的样子:“要是只有九千个字岂不是更好。”

“一个字都不读岂不是更好?”沈聿道。

“对哈。”怀安脸皮厚的可以盖城墙。

沈聿真的很想揍人,可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慈父,只得对着窗户深吸口气,将他叫到身边来,一字一句的讲解经义、句读,从第一篇“孟子见梁惠王”开始,讲到“何必曰利”。

然后让他复述一遍。

这倒难不倒怀安,他记忆力不好,理解能力还是不错的,每次都能七七八八的复述出来。这也是沈聿怀疑他态度不端的证据之一。

“你好好把这段背完,散衙后咱们去街上逛逛,买炒栗子和冰糖葫芦。”沈聿道。

怀安两眼放光,高高兴兴背书去了。

谢彦开看在眼里,笑着摇头,每天看着同僚兼好友为了教孩子,威逼利诱用尽浑身解数,直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正欲打趣几句,只见沈聿身边的一个书吏从外面疾步进来,对沈聿道:“大人,出事了。”

沈聿抬起头:“庞潜和杨璠?”

“都不是。”书吏道:“是兵部的陈郎中被北镇抚司的人给抓了,说他欺天谤君,祸乱人心。”

怀安倏然起身,手里的书掉在了地上。舅公下了诏狱?!

沈聿微微闭目,缓了半晌。面沉似水却不带一丝错愕,仿佛早有预料一般。

发生日食之后,舅舅瞒着他上了那到奏疏,结果如泥牛入海,并没有掀起一丝波澜,沈聿一度私怀庆幸

,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结果年后两位同门上书,引起吴琦的报复,连舅舅一起牵连进去。

春寒料峭,门外突然起风了,又冷又锋利,像小刀一样直往脖子里钻。

“明翰……”谢彦开神色黯然,有些担心的看着他。

沈聿朝他看了一眼,终是一句话也没说,回头去叫儿子:“怀安,跟爹走。”

话音刚落,已大步走向雨中。

“谢伯伯,我们先走了。”怀安不忘跟谢彦开打了声招呼。

谢彦开从檐下捡起一把伞,俯身递到他的手里:“怀安不要怕,跟着爹爹不要乱跑。”

怀安点点头,将书本收进书包,也顾不得打伞,快跑几步去追老爹。

李环跑到庭前:“老爷,有何吩咐?”

“备车,去陈家。”沈聿道。

淫雨霏霏,大街上行人稀少,车夫驾着马车行驶得飞快。怀安心慌意乱,却不敢开口说话,打扰老爹思考。

不一会儿就到了陈宅大门前,沈聿对怀安道:“留在车上等爹爹可好?”

他不想让儿子看到陈家上下的愁云惨雾。

怀安摇摇头:“爹,您把我带着吧,我不会给您添麻烦的。”

沈聿心头一软,抬手拧一把儿子的脸,转身下了马车,怀安也跟在后头跳下来。

李环上前敲门,敲了好半晌,才有个门房的老仆打开了一条门缝,看到沈聿,仿若看到了主心骨,急急忙忙请他进去。

沈聿牵着怀安快步往里走,一边问:“家里怎么样?”

“您可算来了,”老仆道,“太太刚刚得知消息,险些昏过去。”

沈聿来到上房,只见府里的下人们噤若寒蝉、如临大敌,年纪大些的孩子围着祖母宽慰,小一些的吓得直哭。

陈甍还算镇定,见沈聿到了,上前对表叔讲明来龙去脉:“祖父今天照常上衙,晌午时长随回来报信,说是被几个锦衣卫拿着上谕直接带走。”

与沈聿了解的情况大致相同。

怀安听得心惊肉跳,诏狱是什么地方?任谁进去了,不死也要脱层皮。

可他眼下除了宽慰舅婆,什么也做不了。事实上,沈聿此时比儿子好不了多少,同样形同困兽。

安抚好舅母的情绪,沈聿把怀安留在陈家,辗转去文华殿见郑阁老,郑迁显然已经得到消息,进宫面圣去了。

他便一直在值房里等,等到郑迁回来,脱下外头的毳毛大氅,才站定向他行礼。

“你都知道了。”郑迁道,不是问句。

沈聿没接话,算是默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