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6 章 僖公五年(1)(2 / 2)

加入书签

【既然都要变成敌人的城池了,何必给自己添麻烦呢,应付一下得了。但是虽然主题思想是这个,也是解释自己不好好干的理由也是这个,但是他也试图劝谏了。如果晋献公修德,然后又好好对儿子们,这些城池根本没有建设的必要。】

【当然,士蔿是个聪明人,当年他可是亲身上阵去挑拨桓庄之族,并且成功达成目的的。所以他自然也知道,劝晋献公根本没有卵用,虽然他还是劝了。说完这段话他就结束了稽首大礼,起身离开并且又开始唱歌了。】

【他唱的这段歌大概意思就是说,我身为国之大夫,如今一国二主,我该听谁的呢?不用特别在意这个二,他是个虚指。无非就是感叹,老国主想要残害亲子,身为臣子他们夹在中间也很无奈。当年第一个劝申生效仿吴太伯跑路的人也是他。】

“太子申生颇得人心。”寤生道,他突然笑了起来,“若是当年忽能有如太子申生,突亦能如公子重耳一般,郑国或许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重耳摇头,似是不能苟同,却也没有多说半字。

诡诸冷笑:“你竟以为他是什么好人吗?不过彼时无有他生出别样心思的机会罢了。有申生,晋国君位自是与他无干;没了申生,奚齐才是晋国名正言顺的太子。”

本想反唇相讥“可惜奚齐少年而夭”,然而重耳随即意识到他的君父可能也并没有多在意这个幼子,于是隐下神色,不再多话。

【刚才那是插播的建城时候的事情。等到太子申生死后,重耳和夷吾分别逃回封地,果然如士蔿所料,晋献公派人去伐蒲了。派出的这个人叫寺人披,《晋世家》里面叫勃鞮,这两个字快速连在一起念就是披,《晋语二》里用的他的字伯楚。】

【重耳收到被讨伐的消息,先是说,君父的命令不敢抵抗。然后因为城内的抵抗情绪比较强,又命令城内的人,有抵抗的人就是与我为敌。看着是不是跟他哥一样死心眼?都是假的。】

【他没有抵抗并且让手下人都不要抵抗,但是立马自己就翻墙跑路了,绝对不是束手待毙引颈就戮,和他哥完全不一样。不过虽然跑了,但是他爹派来的这个人还有点本事追到他

了,最后斩下了他的袖口。重耳随即跑路去翟了。】()

【骊姬之乱的今年份剧情就到这里了,在开始假虞灭虢之前,需要再插播二条事件。第一条是公孙兹,就是叔孙戴伯娶老婆啦,叔孙氏快要有后啦!第二条比较重要一点,说的是诸侯们在首止这个地方举行了一场会盟。】

?万年眉寿提醒您《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与会的诸侯包括鲁国、齐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和曹国,但这还不算完,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王世子。事实上这场会盟正是为了这位王世子而举行的。王世子是周惠王的太子,前面提过一句,惠后和武姜是一路人。】

【对了,虽然汉朝的时候诸侯的继承人叫世子,皇帝的继承人叫太子,但这么久了大家也发现,其实这会诸侯的继承人两种叫法其实是通用的。通常经里用世子,传里用大子,世、大音近。】

【武姜大家还记得吧,郑庄公他娘,一手导致了“郑伯克段于鄢”还有“不及黄泉无相见”两场大戏的人物,就是因为生大儿子难产所以偏心小儿子。惠后呢,也是偏爱小儿子王子带。周惠王这会儿其实就有废太子的意思了。】

【《史记·周本纪》里说惠后是王太子郑,也就是日后的周襄王后母,但是根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周襄王自述,王子带是他的母弟,两人都是惠后所生。嘛,就算是一个妈偏心也很正常啊,参见郑国那两个咯。】

【扯远了,这场首止之会,正是因为发觉周惠王有废太子之意,齐桓公觉得这不合适,因而发起的。这么多诸侯与王太子相会,自然保证了王太子的地位,从而也有利于周王室的稳固。众所周知,争位是导致国家混乱的重要原因。】

【呃,我是不是太针对郑国了?真不是故意的,只是刚好这段很适合用他家来举例子而已。而且这段事件确实也又和郑国有关,刚说到其实周惠王想废太子,被齐桓公强制按下去了,自然心有不甘,于是他要开始搞事了。】

【他派人把郑文公叫来,跟郑文公说,我帮你,你去跟楚国干吧,再加上晋国,郑国不会有事的。】

【这场首止之会等于说是齐国和与会国都让周惠王很不爽,而楚国和晋国都没有与会让他比较满意,于是周惠王挑拨郑国从同盟中背离。其实没太大用处,但是能膈应到齐桓公他就满足了。】

【郑文公其实之前被楚国讨伐的时候就有心从了楚国了,但是碍于齐国起兵,又有臣子谏言,才放弃了这个想法。现在周惠王都这么说了,可以扯来当大旗了,那叫一个欣喜若狂。而且郑文公心中其实一直在忌惮齐国。】

【理由是庄公十七年的时候,齐国因为郑国没有朝见齐国而抓了郑文公的弟弟叔詹。至今二十二年,郑国依然没有去朝见齐国,郑文公心里始终忌惮这件事情。现在终于有机会了,立马就想从首止之盟跑路。】

【之前劝郑文公不要从了楚国的那个大夫又来劝他了,让他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失去各路援助。一旦大家都不愿意援助他了,危险就会来临。等到危急时刻再乞求助力,势必付出更多代价,到时候国君一定会后悔的。】

【郑文公当然是选择不听啊,甚至为了跑路得足够隐蔽,连军队都丢在首止自己先跑回家了。按礼来说,军队一定要与国君同行,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他是真的很害怕齐国了。】

【第二条插播事件是楚国的,令尹子文,这时候他可能还不是令尹,就还不用他的字,而是他的名字斗榖於菟来称呼他。斗榖於菟率军灭掉了弦国,弦国的国君不得不逃亡黄国。】

【所谓兔死狐悲,楚国周边的江国、黄国、道国、柏国甚至全都和弦国有姻亲。事实上弦国国君之前也是仗着他们这些小国都有姻亲才既不事奉楚国,又不防备,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前面还只有江国和黄国开始跟齐国靠拢,现在大家都开始想从齐国那边蹭点温暖。不过说实话,你离楚国这么近,离齐国那么远,真的能蹭到吗?楚国打你就打你了,都不用挑时候,齐国根本赶不过来啊。】

【何况这种弹丸小国,感觉也没有为他们出头的价值。齐国接受他们的示好其实也就是聊胜于无的感觉,反倒是郑国的价值还大一点。所以更有价值的国家注定要当墙头草了。】

【也不知道到底是直接被吞并了痛快,还是当墙头草左支右绌左右为难勉力维持,但好歹还是维持了自己国家的独立更有意义一点。多少是有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味道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