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74 章 多事之秋(四)(1 / 2)

加入书签

时下有句话,叫“生有爵,死有谥,爵以殊尊卑,谥以明善恶”,大意是朝臣重名,生前追求爵位,死后追求谥号,爵位用以区分尊卑,谥号用来辨识善恶。

简单来说,一位臣子死后是否能得到朝廷追封的谥号,谥号是好是歹,至关重要。

若为恶谥,甚至没有,子孙后代在圈子里都抬不起头来。

而当今对爵位把控十分严苛,之前隋青竹九死一生,也才换了个聊胜于无的子爵,其他人就更难了。

没有爵位,世人自然更看重谥号。

故而天元帝命礼部拟谥号的旨意一下,众朝臣就都松了口气,纷纷赞美天元帝念旧情、尊师重道。

死后殊荣都是做给活人看的,那卢实都快被剃光头了,给老爷子留点脸面,有何不可?

试问陛下对待晚节不保的老臣都能如此宽容,又怎么会苛待我们呢?跟着这样的主子,安心。

于是前番天元帝接连抄家灭族带来的血腥压迫,瞬间消弭于无形。

感受着身边同僚们的情绪变化,秦放鹤不禁暗自感慨,论及恩威并重,天元帝当真是其中佼佼者。

不过轻飘飘一句话就扭转气氛,安了满朝文武的心。

谥号需概括死者一生,拟定颇有讲究,褒义的多以文忠庄定素等常见,另有勤慈等中意的。

柳文韬素来谨小慎微,一时拿不定天元帝的意思,便去讨董春的示下。

董春也不明说,只给了一句话,“陛下重情念旧。”

柳文韬就懂了。

真要论及卢芳枝的生平,可谓晚节不保,换做狠辣的君主,不给谥号甚至给个恶谥也不奇怪。

但天元帝既然大张旗鼓命礼部来做,必然不是这个意思。

可董阁老又特特说陛下念旧,也就说明天元帝依旧赏罚分明,并不因卢芳枝曾经的功劳而抹去他晚年过错……

梳理明白这些,柳文韬最终选了五个谥号递上去,分别是“文、忠、诚、勤、慈”,三上二平。

天元帝见了,意义不明笑了下。

“文”者,常表有经天纬地之才能,也有德高望重之意。

“忠”和“诚”不必多言,就卢芳枝晚年表现来说,实在讽刺。

柳文韬垂着头装死,一声不吭。

天元帝睨了他两眼,随手往“勤”字上一点,“卢阁老一生勤勉,临终之际仍不忘忧心国事,勤之一字,恰如其分。”

一个“勤”字,不光抹去临终前的不堪,也掩盖了他前半生的功绩。

一遍就过了!

柳文韬心中窃喜,面上四平八稳地应了,“是,臣这就吩咐下去,命人加紧刻碑。”

晚间正守灵的卢实接到消息,久久无言。

勤,好个勤……

正月下旬,卢芳枝正式下葬,天元帝又赐下恩典,追封其太师衔。

领了这道旨意之后,卢实被“勤”字谥号刺

得体无完肤的心情才略略和缓了些。

“卢府”的规制和格局完全是按照卢芳枝生前的品阶来的,如今他故去,天元帝又没额外开恩,家人便不能继续居住。

整个二月,卢实都在忙着搬家的事,又要抽空去工研所与高程交接,脚不沾地。

老夫人悲伤过度,也病倒了,卢实又要随侍汤药,越发忙了十倍不止。

三月初,卢实处理好了京中事务,预备带母亲扶灵回乡。

对这个同僚,高程的感官还是很复杂的,憋了半日也只是道:“节哀。”

现在卢实什么都听不进去,只是木然点头,“按计划,殿试之后五月会先后开工科和算学恩科,届时必然广纳人才……”

因卢芳枝生前所求,天元帝只给了他七个月孝期,如今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剩下的时间,也不过堪堪够往返于老家和京城,最多再处理下族里的事。

高程应下,“你只管去。”

目送卢实离去,高程心中不免感慨,你说说这爷俩弄得,如今连正经守孝的空都没了,图什么?

会试在即,内阁却进行了大幅度人事调动:

董春顺势升首辅,兵部尚书胡靖升任次辅,天元帝又提拔杨昭领吏部尚书,杜宇威继续统管工部,柳文韬管礼部,尤峥辖刑部。

至此,内阁六人再次满员。

胡靖素来耿直,爱憎分明,威望颇高,又领着兵部,在当下朝廷生出对外用兵企图的大背景下,升任次辅也算顺理成章。

别看首辅和次辅虽只一字之差,但实际权力和地位天差地别。

说得直观一点,若将内阁整体权力视为一,那么首辅一人便掌六成,次辅掌两成,剩下四人分两成。

如此首辅总领,次辅辅佐,井然有序,尊卑分明。

任何规则的形成都有其必然性,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坏处,也同样明显:容易成为靶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