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种田日常 第55节(1 / 2)

加入书签

苏景林:“舅舅,今年雨水依然很不妙,上次下春雨直到现在没再下,快到端午了”

叶国健叹气:“种冬小麦的倒是不担心,过几天再浇一次水,小麦收成基本无碍,虽然河道加宽挖深好好多,今年拦截雪化的河水比去年还要多,但在田里种冬小麦的就没几家,都是种的水稻,之后也不知还会不会下雨,我感觉现在比去年同期还热上几分。”

次日辰时正,叶国健来和叶德武叶德正来叫苏叶,苏叶背着背篓,里面放几个麻袋和叶梅一早起来做的菜饼,一罐水,叶国健几个背着背篓,扛着锄头和铁锨还有铁钎,带上干粮和水,苏叶:“三表哥也有空?”

叶国健:“有空,过几天再给小麦浇水”

苏叶四人出了院了,看见谢卫华在不远处等着他们,几个打过招呼,谢卫华在前面带路,几人过了石桥,沿着河堤向南走,河堤上足有三米宽,足以通过两辆牛车。

苏叶自去年冬天起就没来过这边,感觉变化挻大的,原来修河堤时就把河道加宽,现在河坝建好蓄水,河里水位上升,河道由原来的七、八米变成了十几米。

河堤边上仟插一米宽的野蔷薇带,有些还是成株挖来种下的,看过去基本上都成活,其中有零星开着的野蔷薇花,有白色、粉白粉的、浅红、深红,虽然没有在山里看到的震憾,但也很美。

走过去每两百米的地方就有石阶下到河边,石阶旁边便是水渠进水口,水渠进水口全是石头砌的暗道,河水从暗道流向水渠,再流向各水田,此时没种冬小麦的水田都灌满水泡着,好多人正在田里整理水田,为插秧作最后的准备。

苏叶看了暗自惊奇,谁这么有才,竟然规划这么好,谢卫华回头瞄见她表情,目光收回,向前走了几步,说:“野蔷薇是旭哥组织人种的,说能野茴薇长茂盛了,能避免河边泥土冲刷下去”

苏叶:“这主意很好啊”

谢卫华笑了笑说:“还有一个原因,其实他就是惦记着山里那长长的野蔷薇带,去看一回太远,太费时间,还不能保证安全,所以河堤修完他就和十三叔提了意见,所以就成现在这样了。”

不难想像,再过两个春天,河堤两岸春天时盛开的野蔷薇带是多么的壮观,从江南到这里不足两年,村民们努力生活,短短时间内已经在这里落地生根,并有了长远的规划,还不落下生活品质。

苏叶心中钦佩,心下觉得以自已的身体健康,不是短命的,那么接下来几十年都要在这方土地上生活,苏叶不会想着要进城生活,城里的生活是苏叶前世想逃离的地方,早厌倦了戴着面具生活,讨厌与人交流。

苏叶心下觉得在这方小天地里,每天干活,秋天时上山打打猎,河里有鱼摸更好了,空闲的时间做出一个茶盘出来,茶盘也可以用树根雕出来,嗯,过段时间去上山找找树根,让老爹帮着雕出来,不够精美也没关系,不需要大师级的雕工。

现在去找瓷石,背些回去,烧一套茶具出来,不精美也没关系,家里最简单的土陶碗苏叶早不想用了,让小姑父捎点茶叶回来,闲时在草亭下慢悠悠泡茶喝,光想就挻美,在有限的条件下,能让自已的生活过得精致些,享受生活,不是将就着生活,就很不错。

等哥哥弟弟都成婚了,姐姐妹妹也嫁了,到时候实在是找不到合意的嫁出去,自已立个女户,自已建一小座石头房子,一个人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多爽,村里大部份是自已族人,也不怕会有人上门欺负。

思绪间一行人走到了河坝这里,这河坝修好了,苏叶第一次见到,这河坝建在南边两山之间最窄处,长约十二米,约五米宽,河坝上每隔一米就有一个下水口,下水口宽一米,上面橫搁大石块供人经过,此时河水从下水口流下,出水不多,浅浅的,想来是河水没雨水补充,这流下的水是从上游下来的水量。

苏叶记得割的石块没这么多吧,能建到五米宽?

叶国健仿佛知道她心里想法,笑道:“两侧是石块砌起来,中间是用碎石和泥土填充,夯实,最上面才全用石块砌”。

苏叶了然。

从河坝这里开始上山,上山小路是人走出来的崎岖小道,谢卫华在前面说:“这小道是去年摘野葡萄时昊哥带人开的,只是稍为整一下,大家走时小心些”。

几人满山跑习惯了,并不在意这小路好不好走,山里没路他们都能走,这是小意思。

谢卫华带着他们转过一个小山头,这是矮小的小山头,并不费劲,在第二个小山头上,谢卫华停了下来,说:“就在这里了,这里有白色土,叶子,你看看是不是你找的。”

苏叶去了前面,周围表层土黑中带白,有个地方被挖出一个坑,下面是白色的泥土,

苏叶抓起泥土,松软细腻,确实是自已要找的。

说:“是这个不错,谢谢”

谢卫华笑了笑,道:“这是观音土,人饿极时会吃这个,吃少量不会死,吃多会涨死”

叶德正抓起一把泥土,说:“原来这是观音土啊,前年逃灾路上爷爷不断盯瞩再饿也不能吃观音土,这一路来也没见到,和面粉挺像”

叶国健道:“叶子,要装几袋?”

苏叶:“装上五袋吧,我拿了八个麻袋。”

几人手脚麻利,很快装满了五个麻袋,放在原地,谢卫华走前面带路,过了山上都是野葡萄的小山,再往南走一会,来到一小山下,这小山全是石头,表面灰白色的,苏叶摸了摸,把表层掀开,下面石头更显白。

苏叶抠出一块,说:“运气不错,就是这个。”

几人听了,把背篓的东西都倒腾出来,叶德武用铁钎把石头掀出,其它人把石头装背篓里,装满了背篓装麻袋。

余下的三个麻袋也装满了,几个找个小溪流洗了手,吃了干粮,喝点水,苏叶背着背篓,扛着一麻袋,另两麻袋几人抬着走,回到河坝边上,几个把麻袋放下,背篓解下,叶国健对叶德正说:“你回去把牛车赶来,我们返回山上把五袋土搬到这里。”

叶德正应一声,扛着锄头回去了。

第74章 鱼

叶国健赶着牛车先回,苏叶四人走路回去,谢卫华在一个巷道口和他们道别,叶德武叫住他:“今天辛苦你了,晚上来我们用晚饭吧”

谢卫华笑道:“小事,不用在意,晚饭就不麻烦了。”

苏叶看向他:“我要是能做出东西,分你一些”

谢卫华微笑着说:“好,我很期待”

次日一早,叶国健和叶德祥继续做着镂空梅花窗,苏叶想了想,苏叶找苏世伟让他帮做两个圆木桶,底座不用做,一大一小,大的直径为一尺,高也一尺,一头大,一头小一点点,小的也是一样,大小比大的小两寸,苏世伟也没问她用来干嘛,答应中午给她。

苏叶抓叶德正做劳力,让他把白土用筛子筛一遍,自已用大铁锤把石头敲碎,再用大石舂把碎石舂成粉。

临中午,苏世伟把两个圆形木桶给了苏叶,苏叶找块木板,把大的圆桶立在木板上,小头在朝下,底下均匀撒下一些干净的细沙。

叶国健和叶德祥为做镂空梅红花窗搅拌出大量的石灰糯米沙浆,苏叶用木桶装了半桶,叶国健问她:“叶子,你要做什么?”

苏叶:“小火炉”

叶国健想了想,说:“那你去吧”

苏叶提着木桶走了。

叶德祥说:“爹,小火炉不是用红泥做的吗?”

叶国健气道:“砖头能盖房,石头也能盖房,木头也能,你脑筋就不能灵活点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