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种田日常 第178节(1 / 2)

加入书签

谢卫华握着她的手:“五百两买下五百亩,买人、请人开二百两够了,修路、修河坝几家人一起修,三百两足够,就是全亏了,一千两我们也亏得起,而且大哥不可能让我们吃亏的”

苏叶眼睛眨了眨:“华哥,谢谢你。”

“傻瓜!不说别人,三叔和刘姑父两家一直想买个庄子,但现在世间安稳,这么多年都没买到,他们两家肯定去买下荒地,建庄子”

事实上和谢卫华猜的差不多,接到苏景林的来信,苏世良和刘清晖没怎么考虑便决定开春去靖安一趟,两人对苏景林更有信心,觉得苏景林任满两届县令,肯定升官,调进州府

第250章 第250章

谢卫华决定了去靖安置地,投进的一千两说多也不多,少也不少,苏叶让他去找两个弟弟合计合计,谢卫华应了。

谢卫华去找谢卫辰,两人一起进城,第二天中午回来,谢卫华脸色有些难看,苏叶以为两个小叔不同意,用过午饭回房,苏叶拍拍他后背:“他俩不同意也就算了,生什么气,用我自己的银钱”

她的嫁妆银一分没花,每年年底还有二表哥,二堂哥送来的分红,苏景谦开的书局,她写的一些幼儿小故事,苏景谦画图,印出来好销得很,这又是一笔收入。

谢卫华叹口气:“他们不是不同意,而是同意得很痛快,两小子同时表示,只要不让他们管家里的产业,我爱怎么干就怎么干,银子怎么花就怎么花。

卫辰跟我说: 大哥,我觉得自已考个举人已经很了不起了,会试我只考一次,回来当个先生,养家糊口,闲时上山打猎,等承瀚成年了,他来养家糊口,我回来养老。”

苏叶被谢卫辰的话惊到了,如果嘴里有水,她肯定会喷出来,她定了定神,说:“就算承瀚十八岁,他也还没四十,没四十就养老?”

“是啊,他现在读书非常用功,他觉得举人一定考中的话,不如早点努力考,中了举人,他就自由了,所以现在读书很认真,随他去了,他是大人了,有自己的想法。”

苏叶笑了笑:“卫远是什么想法”

“他呀,和我说他想努力进府城的六扇门”。

“三法司衙门,不好进吧”

“不好进,他现在天天有空时就背律法,分析各类案例。”

“不错,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话真不错。”

谢卫华想起一事,又说:“我们的鞋县里没供货,但昨天我发现城里不少人穿上我们的鞋子”

苏叶一点也不意外,何芬和她说过,村里不少人去作坊买鞋,货有点余头时,她就按批发价卖给他们,肯定有人倒腾,不过数量不多

她回道:“村里人去作坊买,三弟妹按批发价卖的”

“卫远说现在许多杂货铺有各种木头鞋底零售,二十文一双,生意很好,不是景楠那里传出来”,买个木头鞋底,回去自己仿着做,能省太多钱

“不要紧,从我们这买回去一拆就能拿到样板,先不说码数做出来是否标准,木头底买回去自己做,做不好穿不了几天就坏掉,景楠那里也可以做鞋卖啊,他有较标准的尺码”。

这可不像千层底,套底和上鞋面都非常重要,弄不好的穿两天就脱底,好一点做不到位能穿时间长一点

“穿几天坏掉,照你这么说,木头底很快冷清下来,景楠的生意一直很好,看不上这点,我们订的鞋底全是学徒工们做的”。

他没说的是,苏景楠把少部分鞋底交给学堂里学木工的少年们来做后期打磨,两双一文,少年们既能磨练手工,又能挣点零花钱。

“平底的木头底不会冷清,学堂里不是有人学木工吗,这又不难做,让孩孑们练练手,拿去姑父店里卖,既能磨练手艺又能挣几串烤串钱”,苏叶说道,平底木头底又薄又轻,最主要不像纯布底容易浸水。

虽说木头鞋底福家村也用了几年,嫁进来的大小媳妇,从村里嫁出去的姑娘有传到外面,但都是小范围的,这一次他们做的鞋流行开来,也带起木头鞋底的热潮。

谢卫华也觉得这主意不错,说:“明天我趟去堂”

次日中午,何芬回来用饭时,脸上气呼呼的,饭已摆上,苏叶没当场问她,用过午饭,孩子们在堂屋嘻闹,苏叶和何芬坐壁炉旁。

何芬泡着茶,苏叶问她:“回来时气呼呼的,作坊发生何事了。”

何芬默了一会,说:“吴大婶和朱二嫂子五天前不是辞工了吗,今天有人和我说她们家里有人在城里摆摊卖鞋,样式细节上只稍改了一点,按我们批发价卖的,生意特别好。”

苏叶回忆那两人干活的模样,说:“她们一个是上底,一个是上鞋面的,倒是两个重要环节,她们是分开做还是两家合伙。”

何芬:“分开”

这种情况是没法找她们算帐的,一是款式不完全相同,二是做鞋几乎是每个妇女都会,她们从谢家学的只是小技巧,和她们对质,她们不会承认是从谢家学的,说自已琢磨出来的,三是木头底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用,她们为什么用不得

苏叶一点点慢慢品着茶,小茶杯空了,她才说:“你没必要生气,有这种人很正常,虽然现在我们奈何不了她们,你不觉得她们很蠢吗,那两家不姓苏,也不像顾家大房和我们谢家有能力有银钱”

何芬脸上茫然,苏叶笑了笑说:“吴家和朱家都是单户,两家男丁都不是会钻营的,且孩子多地少,婚姻嫁娶用钱多,所以两家常年做短工挣钱,你信不信,明年开春村里没人请那两家男人干活,在纸坊和瓷坊里干的说不定会回家吃自己。”

这种事苏叶早预料到了,她并不生气,谁都想挣钱,都想生活更好,只是那两人不该用从她这是学到的手艺技巧,设计的款式,理所当然的拿去挣钱。

何芬嗫嗫道:“那这两家会不会家破?”

苏叶笑笑:“不会,挣的钱少些,村里和两家交往少些,年底分鱼分到的差一点”,还有以后村里有好事也占不上

何芬到底是个善良的人,虽然那两家的行为令人生气,却也不希望因为这些令人家家散了。

苏叶微笑喝着茶

进了腊月,下了好几场大雪,现在出村的路只要雪停,第二便清雪,所以进城的路一直通的,方便大家年前卖货。

进腊月后,天太冷,孩子们太小,幼儿学堂就放假了,精力充沛的孩子们可没睡懒觉之说,照样天天早起。

也不怕冷,吃完早饭就从南门溜去晒场,晒场是孩子们玩乐的天堂,各种雪人,雪动物林立,堆了推掉又堆起来

,乐此不疲,好多小雪橇拉过来拉过去,嬉戏声,坐不上雪橇的哭闹声,很是热闹

玩够了,孩子们乌拉拉回跑,小文婧穿得圆滚滚的,小手缩在衣服里,小脸红扑扑的,走路不稳,追不上哥哥姐姐,含泪瘪着嘴,快哭出来了,苏叶快一步把她抱起来,小家伙委屈巴巴嘣出两字:“伯娘”

苏叶从口袋里拿出纸巾,给她擦了眼泪:“哥哥姐姐不等你,大伯娘抱你回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