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种田日常 第236节(1 / 2)

加入书签

主藤长了,用树叉固定,长叉了,掐掉,谢承瀚看亲爹那模样,悄悄和亲娘说:“瞧我爹那模样,我怎么觉得他种西瓜比读书还认真”

赵晴凶他:“不许乱说,更不许和奶奶这么说”

谢承瀚摆手:“我没那么蠢”

过了端五节,五月中赵三竹和吴大妮活契就要到期,苏叶把两人叫来,说:“你们签的活契马上要到期了,之前你们说过,想继续留下干活,现在还是这想法吗?”

两人齐声:“还是”,这么好的东家上哪找,她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当地,父母亲族全在,更不可能背叛,偷卖方子

苏叶笑笑,说:“我和你们分析过,有多少人想谋了肥皂方子,会用尽各种手段,你们做得很好”,这两个孩子真不错,她和谢卫华有心理准备,应付外人收买两人亲戚逼她们交出方子的准备

不知是他们运气好,还是这两孩子保密做得好,到现在居然没任何麻烦出现,夫妻俩很意外

苏叶顿了顿,把拟定好的劳动合同递给她们:“这是劳动合约,你们好好看看,这不是卖身契”

第329章 第329章解契

五年,赵三竹和吴大妮从懵懵懂懂的黄毛丫头成长成能独立能干的女性,从目不识丁到能写会算,从没一技之长到身怀多技,大太太于她们,是师父!

师父,是跟父母同等的,在苏叶不知道的地方,有两个丫头心里对她充满孺慕之情

当大太太和她们说契约到期后想雇佣她们,签雇佣合约,赵三竹和原先一样,负责肥皂生产,吴大妮负责后期检验,包装,月薪皆十两,还有年节奖金和年节礼,两人还不知雇工合约内容,都表示愿意

赵三竹的对象定下来了,是苏家的苏华铮,苏华铮带妹妹自立门户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早期他半天练武读书,半天干家里农活,苏世泊商队出去时,他跟随打杂,做学徒,见世面

他人心有成算,又有股狠劲,不出几年,在商队里站稳脚跟,

早年,苏长虹在苏叶这里学会了做鞋,后因鞋被仿制厉害,批量少了做不划算,苏叶停了鞋做坊,叶德武的生意虽不如以前红火,不过老客户还是很多,他在村里收成品鞋,苏长虹卖给叶德武的成品鞋,得的银钱不仅足够兄妹俩生活,还能存到银钱

靠一点一点小钱积累,苏华铮随商队出去和回来,开始有了自己的小货品,到现在,更有了自己的一辆马车

有房,有车,有小小存款,苏华铮觉得家里应该有个女主人,有了长嫂,妹妹的婚事才有人操持,一个能和他一起撑起一个家的女主人,父亲和后娘同在村里,软弱的不行,娘家过于强势的不行

多方考虑,他想到去谢姑父作坊取货经常遇到的赵姑娘,赵姑娘长在叶姑姑身边,有叶姑姑的果断和利索,能干,自主力强,没有弯弯曲曲的心眼,再合适不过了

尽管,赵姑娘大他一岁,人常说大三岁,抱金砖,大自己一岁也无妨,于是他托三奶奶(谢雯)去问,经多方接触协商,事成了,赵姑娘契到期后就订亲,成亲

苏华铮大喜,听说谢姑父追叶姑姑时,天天送花给叶姑姑,成婚后也时不时的送,听伙伴们说,村里的大小媳妇们对叶姑姑羡慕嫉妒恨,一起喝酒时,伙伴们常抱怨,说他们媳妇嫌他们不够贴心

于是,只要苏华铮在村里,赵三竹就能收到花

赵三竹和吴大妮解了活契,签了五年雇工合约,搬到作坊,生活没什么不同,最大的改变是身上无形的枷锁去掉,不再低人一等

两人住作坊的是管事房子,两房一厅一厨一卫的套间,两人同时进谢府,性格虽不同,但五年来一起干活,一起读书认字,相互扶持,相互打气,感情自然深厚,搬到作坊,住一起,饭一起做

这天,用完晚饭,赵三竹说:“三天后我要订亲了,你的亲事订下了吗?”

大妮脸上为难,说:“同时递消息的两家,我父母想应条件较好的苏家,但我心里是抗拒的,没答应,苏家婶子拦过我几次,说些不着调的话,我总觉得她冲着我会的方子来的,可他家是大太太的娘家族人啊”

赵三竹笑笑:“你也知道,兄弟为挣家产打架,反目成仇的不少,只是娘家族人而已,另一家,杨家,杨家人挺老实的”

吴大妮叹气:“杨家那个男的我碰到几次,外人都说他老实憨厚,但我总觉得他憨厚是表现给人看的,你知道,某些方面,我是很敏感的”

赵三竹沉思一会,说:“这样的话,这两家真不行”

吴大妮:“是,我和我爹娘说都不要应,你说,这事,要不要和大太太说?”

赵三竹说:“说吧,虽说京城和江南作坊开了,来打探的人少了许多,我们还是要小心些”

得到消息的苏叶,考虑许久,以前她不插手两人的婚事,一是不喜欢麻烦,二是认为两人父母皆在,轮不到她操心,现在不插手不行了

家里要说最了解村里未婚的小伙子非谢卫华莫属,苏叶给他去信

谢卫华第二天早早骑马就从南丰回来,夫妻俩商讨到中午,列出最合适的三人,有了人选,还要看对方的意愿,还有吴大妮的意愿

从这件事上,苏叶感受用活契的短处,也幸好赵三竹和吴大妮两人都是好的,她和谢卫华说:“果园用人还是尽量买回来吧,长工用少点”

谢卫华微笑道:“现在还真不行,我们去年收干蘑菇带来的影响还没过去”,和当地人的关系还是要打好的,将来大量摘果时才有好人手

苏叶:“招长工,你打算麦收前还是麦收招?”

谢卫华:“麦收后签下来,我心里有了人选,不打算公开招”,从去年到现在,他对旁边两个村的人很了解

,哪个好用,哪个滑头,他清楚得很

苏叶明白,说:“你心里有数就好”

谢卫华握妻子的手,说:“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南丰那边忙完一段落,有张铎在,麦收后我再过去”

苏叶笑笑:“没有你这个当家人辛苦,今晚我给你做好吃的”

“好啊,我挺怀念修路那年你做的各种煲饭,晚上我想吃蘑菇鸡煲饭”

“行啊,用最小陶锅专门给你做,别人没有”,男人有时要哄哄

“好”,谢卫华开心得心里冒粉红泡泡

“娘,吃饭了,哎,爹你回来了,太好了”,谢云舒一脸汗的冲进来

“毛毛躁躁的,你不小了,要有女孩样”

不,老爹回来一点也不好

更不好的还在后头,晚饭老爹居然独享一锅娘亲亲手做的爱心蘑菇鸡煲饭,太过份了,除了分奶奶小五一点,他们只能闻到味儿,太过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