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种田日常 第247节(1 / 2)

加入书签

谢云舒懒懒道:“还行吧,不好也不坏,反正我不是学得最差的那个”

“谁最差”

“嘿嘿,不好说”,不能说,不能出卖同伴,

“我和你爹不在,偷懒了吧”

“一点点,娘,小弟刚说你们喝了蛇汤,怎么回事”

吃过午饭,小五跟他小四哥小三哥走了,回屋里,苏叶抱了抱谢承熹:“承熹宝贝,想娘了没”

谢承熹在娘亲怀里满足蹭了蹭,然后退开点头说:“想了,很想”

大儿子不让她多抱了,苏叶遗憾:“跟王先生画画怎样”

谢承熹两眼发光:“娘,先生的画真好看,我将来也要和他一样”

苏叶笑笑,小声说:“傻儿子,青出于蓝胜于蓝,你要比他画得更好”

谢承熹眼里闪耀:“娘,我可以吗”

苏叶语气肯定:“努力肯定可以”

谢承熹开心在原地转一圈,然后抱住苏叶的腰:“娘,你真好”

儿子投怀送抱,苏叶心情愉快回抱儿子

谢云舒拿三根红豆冰棍蹬蹬跑进来,给苏叶谢承熹一人一根,说:“娘,吃了冰棍,我们中午不睡了,你和我们讲讲南丰的事呗”

两孩子练武,少一天不睡午觉也没什么,苏叶应了,家里只要不是什么保密大事,孩子们想知道,苏叶都会和他们说,她和谢卫华觉得把孩子们养得什么事不知,单纯得像白纸不是好事

吃完了冰凉的冰棍,苏叶和两孩子说家里的助学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是怎么补漏,孩子们的反应,孩子家长的几种反应

两孩子听得认真,听娘亲说完,谢云舒问道:“娘,一个孩子一天干半时辰的活,秋收完挣的钱能做两套棉布衣服吗”

谢承熹算:“大人一天工钱一般是三十文,最高五十文,按最高五十文算,小孩工钱减半,一天二十五文,一天干五时辰,一个时辰工钱是五文,半个时辰才两文半”

苏叶笑:“很明显,不能,干活只是个由头,我们有能力白给她们做衣服,但不能白给”

谢云舒:“娘,我明白,傅先生教过”

谢承熹笑了笑

在家里看孩子,玩孩子,宠孩子,时间到八月,苏叶夫妻俩又带小五拉着棉布来到南丰

一个半月,孩子们外表有着明显的变化,原来猴精瘦的脸长肉了,看过去全干净利落,小姑娘们干黄的头发滋润了些,最明显的是精神面貌的改变,原本拘谨,畏畏缩缩,变得大方得体

苏叶看了欣慰

棉花已零星开了,张铎组织人采摘过两次,量很少,进八月是高峰采收期

棉花种在今年栽的果树间,分散开来,摘棉花比较麻烦,不过孩子们非常有干劲,新的棉布衣啊,很多人长这么大没穿过新衣服呢,全捡哥哥姐姐的旧衣穿,这回又机会穿新衣服,还两套,能不兴奋吗

棉花摘过一遍,开始挖花生,孩子们在忙活时,秦嬷嬷带着果园里不在厨房的所有妇女,按量的尺寸裁布缝衣

苏叶去看过一眼,这小孩衣服做着简单,没刺绣什么的,她们做得非常快,上衣脖子处和裤子后腰处,还绣上了人名,除了大小,布料款式都一样,绣上人名不容易混乱

得空时,谢卫华把张铎叫来,问男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张铎回道:“聪明的背熟三字经,字会写完,进度慢的背一半,会写几个字,留下来的都很认真,学得慢是真没有读书天份”,人的脑子是不一样的

谢卫华当然知道人和人不同,他和张铎说:“你多观察下他们的人品”,明年送去书院,他不想资助人品不好的人

他和妻子的单纯助学想法不同,他可以不要求有回报,但不能资助出白眼狼,回头捅他们刀子

张铎应下

第344章 第344章蟹美

中秋节的前三天,安排好果园里的事,谢卫华苏叶带小五回家,去年的棉花还剩有,今年种得更多,收成也不差,棉花堆积了三个仓房,地里还能采摘两、三次

所以谢卫华和苏叶打算回来去找苏景楠做些纺线机和织布机,深秋冬日里事少时,教小姑娘们纺线、织布,她们初学织的布不够好,不过给自家下人长工们用就足够了,他们用布不用再从府城布铺拿回来

冬日里男孩子半天能干什么,他们还没想出来

回到家,过节应用物品谢母和赵晴已备齐,节礼已送得差不多,就差村里的亲戚

谢卫华一回来,正好和谢卫辰一起给姑父一家送去节礼

两人回来,除了带回和往年差不多的回礼,竟多了一篓螃蟹,还都是活的

一家人围了上去,谢母惊讶:“大闸蟹,还活着,你姑父怎么从江南运来的”,太好了,在北方,吃个大闸蟹太不容易了

谢卫华回道:“放木盆里养,木盆固定在马车里,每天换水,喂豆饼,玉米饼,路上也死了一些”

苏叶:“佩服,为吃这一口,这么麻烦的事他们也做”

谢卫辰笑:“为自己的口服之欲,也为银子,直接拉去府城卖的,卖十两银子一只”

赵晴好奇:“大闸蟹在当地怎么卖”,姑父就是大气,留给他们家一篓

“五百文一只”

“也很贵了,一只鸡才七、八十文”,十两一只,有人买吗

“这东西吃的是鲜,中秋就是吃蟹喝菊花酒,哎呀,家里没菊花酒,明天去买”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