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种田日常 第254节(1 / 2)

加入书签

之后她听说村里很困难的,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收到一件棉大衣

那个冬天,所有人记得,两村没有一个老人离世

到年底,二孙子和二孙子从果园带回来的年礼够丰厚的了,没想过几天,大孙子和大孙女带回的年礼更多,一人还有一两什么年终奖

居兰花讲,他们这一批人奖金是最少的,大管家有多少他们不知,不过小管事们有十两,特别能干的有二十两呢

听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聊天,眼里光彩照人,再也不见半年多前的惶惶,麻木,看不到希望

现在,过年有白面白米,鲜肉腊肉,鲜鱼腊鱼,美好生活有了希望,两老这才确信,他们家最难熬的时候过去了

果然,之后大孙子和大孙女每个月都能拿回五十、一百文的奖金,预支工钱的年限到后,两人的工钱加起来一个月拿回来有一两半左右,各种节礼更是越来越丰厚

二孙子永辉更是进大书院读书,他们两老只管家里两亩中等地,养两头猪,养十几只鸡,管管小孙子,日子轻松了,饭菜也逐渐好起来,让刘秀英和老伴长胖了,脸上皱纹少了,侄媳妇说他们看上去年轻了七、八岁

刘秀英攒了两年的银子,大孙子快满十七了,她和老伴决定开春把正房起了,青砖瓦房,建好房子,大孙子就可以说媳妇了

二孙子说他十六岁再去考县试,不用急着给他攒银子去考试,零用钱他自己抄书挣

就着油灯,刘秀英数着卖鸡蛋的铜钱,边和老伴担心地说:“永明跟东家去京城一个半月了,还没回来,不会出什么事吧?”

罗老头瓮声瓮气说:“胡思乱想,能出什么事,谢家和苏家带那么多人,两人又是高手”

刘秀英:“听说有水匪”

罗老头:“怕什么,谢家和苏家是江南人,水性好得很”

刘秀英把铜钱收进木盒,说:“太神奇了,谢大太太一个女的,居然把当年让大家惶惶不安的土匪头子射下了,她怎么这么厉害呢”

刘秀英开始是对谢家有成见,以为面上是善人,暗里是另一套,自从她知道当年让他们恐慌好多天的土匪头子是谢大太太射下后,对谢家完全改观,全心拥护

村里长舌妇说谢家伪善,为富不仁时,她大骂人家忘恩负义,白眼狼,并教导永辉:

“谢家对我们有大恩,你可不能和别人一样想法,别人有钱是别人的事,有钱人帮别人是情份,不帮是本份”

“奶,您放心,我知道是非”

第353章 (惠及2)

张小草出生在离南丰镇十几里路的山拗里,村里重男轻女是常态,从记事起,她就没吃过一餐正经饭,经常一人偷偷在山里弄吃的,所以就算在家里长年吃不饱,她长得不矮,一身力气能和一个壮年男子相比

十六岁那年,刘家老五到娶媳妇的年纪,可上面四个哥哥娶妻掏空了家产,拿不出更多的娉礼娶附近的姑娘,只好看向山里,花一两银子把张小草娶回家

镇郊的日子怎么也比山里的日子强,按说嫁人后张小草一年怎么也比在娘家更好

可她娘家是山里,穷,又重男轻女,嫁妆只有几个柜子,被婆家人看不起,干活最多,吃得最少,婆婆为难,妯娌明里挤兑,暗里挑拨,下黑手,木头一样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帮她

第一个女儿出生,日子更难过,第二个女儿出生,家务活她全包了,第三个女儿出生,她抬不起头,第四个女儿出生,她心生绝望,人变麻木,活一天是一天

又过两年,她生下第一个儿子后,人才有一丝生气,有了盼头,可日子照样难过,刘家不缺孙子。

张小草第二个儿子满一岁时,刘家分家,没有固定进项的家庭,分家是越分越薄,五房只分得一亩中等地,一亩沙地,五百文钱,一些破烂的家当

宅基地划在空旷的村西尾,夫妻俩搭两间茅草屋住下

这在夏天住茅草屋没事,过冬确是不行,孩子都还小,一个风寒能要人命,在冬天来之前,得把泥砖房建起来

刚收了麦子,种下玉米,找短工的人太多,难找,刘老五去采黄泥来踩,做泥砖,没钱自己慢慢做

他不知道村西五座山什么时候被人买去,当一个姓王的小伙子问他要不要去那边干活,四十文一天,包三餐,他高兴应了

孩子大的看小的,孩子娘也成了厨房帮工

尽管在三伏天里上山砍树,活重又热,早晚不热,蚊虫又多的要命,可离家近,挣的钱多,现在去找短工,三十文一天最高了,虽也包三餐,但饭只能把肚子填个半饱

不像在谢家,每天晚餐有个肉菜,菜是定量,可不管馒头或米饭,只要不装回家,你吃多少都没问题

在谢家干一个月,他吃进嘴里的肉比以往三十多年加起来还要多,餐餐饱饭的感觉太好了,干重活人不瘦,反而长肉了

在得知东家收蘑菇,他知道机会来了,婆娘辞了做饭的活,去告知山里的大小舅子们,然后婆娘带二妞和三妞专去采蘑菇,婆娘是山里人,自然比平常人快一步找到蘑菇,收拾蘑菇也很麻利

大妞在家看弟弟妹妹,顺便照看晒的蘑菇

一家人早起贪黑,到九月卖完最后一次蘑菇时,家里存银竟有了十六两还多

这银子起两间青砖瓦房,砌起黄泥砖围墙,够了!秋收农忙后再去谢家做活,过冬的衣服有了

于是,刘老五和张小草带两个较大的女儿匆匆把两亩玉米收了,刘老五去买砖瓦,张小草去给和刘老五关系较好的堂兄弟家收玉米,换工

材料准备齐了,种完冬小麦,看好日子,开工建房,两间简单的青砖房,十天后就上了梁,起围墙,建猪圈,盘炕,安窗户,装门,再过五天,齐活

新房子通风晾干时,夫妻俩又急急忙忙去谢家挖树坑挣钱,虽然时间紧迫,忙的团团转,累到不行,可等到一个好日子,搬进新家,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办暖房宴时,生活充满了希望

暖房宴吃完,等送走全部来客,关上大门,一家人抱一起痛哭,一家八口,走到这一天,太不容易了,不再被骂绝户,女孩不再被人骂赔钱货,吃个饭不再惶惶不安,这一天,他们盼望太久太久了!

两个大人,几天个孩子,痛痛快快哭了一场

等年底腊月蘑菇价格疯长,大部分人暗里骂谢家心黑,夫妻俩却没有,心里感激谢家

他们知道,当时不卖蘑菇,或卖给镇上商家,拿到的钱起码少上两成,他们起房子的钱不够,只能建个黄泥房,一家人缩在一间房里面

翻过一年六月份,谢家招小孩,前面三个够年龄的,刘老五和张小草都把她们送进果园,家里少了三张吃饭的嘴,粮食压力大减

过年到六月,夫妻俩又在谢家做短工,攒了几两银子,买下挨着家的两亩荒地,用泥砖墙围起来,家和果园打通一个门,打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