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种田日常 第258节(1 / 2)

加入书签

叶梅泡着茶,说:“有,但不多,问苹果苗的多”

“娘,去年我家忙,梅菜干婆子们做得不地道,你给我装点呗”

“行行,一会给你一袋”

“去年你卖给和风楼有多少?”

“三百斤”

“真多,你是种多少青菜啊”,八斤鲜菜经三蒸三晒,才制成一斤梅干菜

“随便种果树间就有了,家里几个婆子,又不缺人手”

“”

和叶梅聊会天,弟媳妇回来说说话,逗逗小侄女,苏世伟和苏景枫回来,又跟他们说会话

快午时回家,苏叶心头郁闷去了大半

苏华旸在马车里,让谢承瀚揉揉他肩膀,抱怨道:“叶姑姑力气真大,她笑起来好可怕,承瀚,你真可怜”

谢承瀚嘻嘻笑道:“我大伯娘很讲道理的”

第358章 出行

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中旬了,风还是很冷,谢家果园的长工房这边却很火热,排着两排长长的队伍,前几年谢家只收南丰镇的孩子,今年终于向镇外扩招了

得到消息的隔壁两、三个镇家长们带孩子赶来

谢卫华和苏叶站果园门楼上看下去,排队的队伍越来越长

苏叶说:“来人太多了,我们收不了这么多孩子”

前两批大部份结业走了,少部份留在谢家做工,现果园的两批孩子人数达两百多人,每年招收一百二十个孩子,收太多管不过来

招进来的孩子第一年在果园里读书认字,第二年才送去书院,经过一年的半工半读,有些孩子知道自己读书不行,不愿进书院,就在果园里学着简单的技能,比如基础木工,果树管理,养兔子

也有些孩子想长远,想学更精,就和谢家签二十年长契

南丰镇也不是所有家庭都把孩子送来,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不会送来

也有些人觉得送孩子来,不管怎么说,孩子付出劳力比得到的好处不对等,得到的好处远比付出的多太多,那么就欠谢家人情了

人情是最难还的,他们宁愿辛苦点自己花银子把孩子送去私塾,也不愿孩子欠谢家的人情债,这人情债可能跟随孩子一辈子

谢卫华和苏叶不知道一些人的想法,知道也不会去辨解,他们问心无愧,一些优秀的孩子结业了,不留在谢家工作,去他处谋生,他们都没勉强

谢卫华看东南方向,说:“不要紧,姑父和另几家人手不足,他们也招一些,不过条件可能没我们家宽松”

果园除草是个大工程,摘果也是大工程,买来的下人和长工很难完成,助学方式另几家全面和谢卫华了解过,觉得可操作,有一部份人跟随

铺桥修路是做好事,给人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是做好事,况且那些孩子是半工半读,他们付出的也不算太多,笔墨纸砚可以批发回来,花不了太多银子

夫妻俩看了两刻钟,估计其它家在招人了,后面来的人少了很多

过两天就县试了,从果园里出去参加县试的考生,谢卫华只派人给他们送一套文房四宝过去,并没有亲自去说些什么激励的话

夫妻俩从门楼上下来,现在的人员管理成熟,没太多事需要他们亲力亲为,小五也长大了,两人的时间多了起来

谢卫华见风力小了,和苏叶说:“风小了,现在也没事,去池塘钓鱼,今天我烤鱼给你吃,如何?”

苏叶笑:“好啊,真难得”

谢卫华微笑:“这附近有想去玩的地方吗?这几天我们去转转?”

“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不如我们去栖来县吧,一路走一路玩,清明节回到家就行了”

“好,下午回家,明天就出发”

定好行程,两人也不急,慢悠悠去池塘钓上几条鱼,回到别院,谢卫华杀鱼腌鱼,苏叶就跟在一旁等吃,这感觉真不是一般的好

中午,谢承熹回来见爹烤着鱼,娘坐一边,他愣了一下

苏叶朝儿子笑道:“今天你爹烤鱼,我们有口福了”

确实有口福,谢承熹记忆中亲爹极少动手做吃的

爹烤的不如娘烤的好吃,不过谢承熹觉得自己不会忘记这味道,当父母告知他,他们去栖来县转一圈,他没什么意见,不过:

“娘,小五会闹着跟你们去吧”

谢卫华看他一眼:“他闹也没用”

谢承熹笑了笑

下午,两人回到家,和谢母说了出去转转的事,谢母没反对,家里不忙,又有管家管事,且两人去的也不远,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了,她没理由反对

晚饭后,小五知道父母出去游玩,闹着要跟着去,被谢卫华果断拒绝,小五“哇”一声哭了:“你们不要我了,娘,你不爱我了”

谢卫华黑着脸:“闭嘴,都这么大了还哭,像什么样,我们出去几天就回来了”

小五抽噎:“哪里是几天,清明前回来,明明是半个月”

苏叶把他拥进怀里,给他擦了眼泪:“你不是我们离开了哭,而是不能出去玩哭的吧,也不嫌丢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