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托儿(1 / 2)
王绾是旧奴隶主贵族出身的,可以说不管是他位极人臣之前还是之后,他都不缺银子花。
这就意味着竹简过于笨重,他可以直接选择使用绢帛,哪怕绢帛昂贵,他也用得起,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像他这样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王绾一开始才笃定始皇帝即便推行新政策,短时间之内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
但是现在……
王绾看着下人从外面买回来的、被称作是“纸”的物品,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他伸手拿起一张感受了一下它的重量——
轻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王绾再让人给他取笔墨过来,亲自在纸上书写一番之后,王绾的脸色彻底地沉了下去了。
买纸回来的下人见状,吓了一跳,连忙把脑袋垂得更低了,心想该不会是卖纸的店家骗人吧?说好的比竹简和绢帛还要好用呢?
真要是骗人的话,那么他要是遭了罪,店家也别想有好下场。
然而下人不知道的是,王绾的脸色之所以沉了下来并非是因为他买回来的纸张不好用,而是太好用了。
书写流畅而墨不晕纸。
待纸上的墨干了之后,王绾将其拿了起来,然后注意到墨汁连背面都没有渗透,更别提垫在它下面的纸张了。
“你刚刚说一两银子。”王绾低头问向面前的下人,“是一两银子一张纸,还是一两银子一沓纸?”
“回老爷的话,是一两银子一沓纸。”下人虽然不知道王绾生气的原因,但是他知道他是生气的,所以回话的时候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一个没回答好就让王绾把怒气发泄到他的身上。
“小人当时去晚了,店家说剩下的纸张中,就属这个档次的纸最好,其他更便宜的纸小人并没有买,怕入不了老爷您的眼。”
“当时店家将这些纸夸得天花乱坠的,小人头脑一热便花钱买了,却忘了便宜没好货的道理,还请老爷恕罪。”
下人为什么自己掏腰包花了一两银子买这一沓纸,是他需要吗?
当然不是了,他大字都不识几个,之所以自己掏腰包花钱买不过是想要讨好王绾罢了,但是下人没想到自己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想到这儿,下人便悔得肠子都青了。
早知如此,他还不如不干这事儿呢,钱花了不少,人还没讨好到。
直到这会儿,下人仍然以为是自己受到了店家的欺骗,买到了虚假产品才让王绾那么生气的。
如果不是的话,下人想不明白王绾为什么会生气。
毕竟如果一两银子能够买到这么一沓纸的话,那么读书成本能够降低多少?易便携程度又能够提高多少?
一两银子虽然不算少了,但是一两银子能买几张绢帛?
而竹简虽然便宜,但是一卷竹筒才能写完的内容现在用一张纸就可以解决,一卷竹筒有多重?一张纸又有多重?
“你下去吧。”王绾并没有处罚
下人,当然了,也没有给他奖赏,因为他完全没有这个心思,他现在正沉浸在被纸张带来的冲击中。
他错了,他们都错了。
原本他们不反对始皇帝推行新政策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在他们看来,只要他们、或者说只要贵族和士族活得够久,够长,那么他们早晚有一日能够“拨乱反正”的。
毕竟那些低贱的平头百姓有什么资格能够和他们同朝为官呢?
大概不少不是旧奴隶主贵族出身的大臣们都是这么想的,更何况是旧奴隶主贵族出身的王绾呢?
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更别提有这个想法的人本就不多。
始皇帝为什么想改善底层百姓的生活,提拔底层人士?
是因为大秦是始皇帝的大秦,是秦赢家的天下,但是却不是朝中那些大臣们的。
对始皇帝来说,底层的黔首同样是大秦的子民,他们过得好,大秦才会越来越好,但是对贵族或者士族出身的大臣们来说,底层的黔首只是底层的黔首罢了,他们可以过得好,但是如果他们过得好会损害他们的利益的话,那么大臣们自然不乐意了。
王绾看着桌子上的那一沓花了一两银子买回来的纸,然后让刚刚出去的下人再进来。
“外面卖纸的店铺多吗?”王绾问。
“不多。”下人不明所以,却还是老老实实地摇摇头道,“小人认真逛了一遍,发现卖纸的店铺只有二家而已。”
王绾又问:“那买纸的人多吗?”
这次下人倒是点头了,他道:“很多,小人也是因为人多所以才会被吸引过去的。原本大家都不知道纸是什么,直到店家在门前演示了一遍如何使用之后,购买的人就多了,尤其是那些士子们,更是争先抢后的。”
说着,想起自己买纸之前听到的事,他又道,“听说其中一家店铺的纸卖得最快,只剩下一份的时候却碰巧有两个士子要买,谁也不让谁还差点打起来了,要不是店家解释说明天还会有,只怕那两位士子都要闹笑话了。”
“这事儿小人没有亲眼所见,但是见大家都那么说,想必也八九不离十了。”
“为何明天才会有?可是店家入货入得少?”王绾再问。
“不是。”下人这次又摇头了,“小人当时买纸的时候还特意问过店家了,据说他们二家都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每天的纸张都是限量卖的,今天的量卖完之后,客人想买只能够等明天了。”
都是限量卖的?
为何?
王绾心里不由地想到,难不成是因为产量小?
这自然不是了。
从小骊珠造纸成功到现在少说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了,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始皇帝安排了不少的人造纸,按理来说可以安排店家敞开来卖的,但是始皇帝并没有这么做。
为什么呢?
原因有二。
其一自然是造好的一部分纸得留着自用了,别忘
了,太学馆即将建成;其二则是始皇帝打算放长线钓大鱼呢。
就像始皇帝让人每日到太学馆门前的告示牌上更新太学馆建成后会收录的书籍,勾得不少学子每日都到太学馆门前转一圈一样,始皇帝不让店家一下子敞开来卖,也不让客人一下子敞开来买的原因就是想利用这些纸张将各个学派的有识之士都勾来咸阳。
日后自然不止只有咸阳这二家店铺能够卖纸了,但是如今确实是只有咸阳这二家店铺有纸卖。
谁想买,那都得来咸阳。
当然了,除了有钱不嫌麻烦还死犟的。
原本始皇帝没打算在太学馆建成,对外开放之前向百姓们出售纸张的,毕竟始皇帝都已经打算好了,想要给纸一个隆重的亮相。
结果小骊珠却道:“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不提前给纸做一下宣传的话,那么等太学馆建成之后,又怎么会有人为了一睹真颜而前仆后继地赶往咸阳?()”
要知道就算真的提前对外出售纸张,但是因为限量的原因,不可能出现有人大量购入的情况。
既然没法大量购入纸张,那么自然不会破坏始皇帝原先的想法了——
毕竟对外售卖的纸张都是一张张的,而太学馆内出现的纸张都已经被装订成本了,之后更是会被井然有序地摆放在提前让人打造好的架子上,方便众人找寻和拿取。
始皇帝光是在脑子里想象一下,都可以想象得到那个画面有多震撼了。
“你说的也在理。?()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于是始皇帝就改变了计划,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一套确实不太适合现在的他们。
也正是因为有小骊珠的这个提议,所以纸才会在太学馆建成之前就在咸阳亮相了。
而这一次亮相是成功的,对于在此之前只见过竹简和绢帛的士子们来说,纸的出现简直颠覆了他们的想象。
在见到纸之前,他们从未想过世上竟然还有这么细薄雪白又物美价廉的书写材料。想到他们赶往咸阳时所携带的竹简,再看着他们手上拿着的纸,蓦地觉得自己的肩膀都轻松了几分。
其实因为太学馆而慕名而来的士子们大多数都并非出身贵族或者士族,出身平民的他们其实没有太多的求学之路可以走,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地来到咸阳了。
而在太学馆建成之前,咸阳又突然出现这种物美价廉的书写材料,这让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子们犹如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似的,仿佛摆在他们面前的求学之路都宽敞平坦了许多。
因为店家在卖纸的时候已经说了这些纸是小骊珠带人造出来的,又说是始皇帝下令让他们对外出售的,还说为了让人人都用得上纸,特意按照纸质分了等级,这样一来,有钱人家用得上纸,贫苦学子咬咬牙也能够用得上。
经过店家的一番讲(宣)解(传)之后,现在整个咸阳城的人怕是没有几个知道纸却不知道这是小骊珠和始皇帝的功劳的人了。
“从前都说秦……陛下残暴,依我之见不过是无稽之谈罢
() 了,陛下若是真的残暴,又怎么会下旨修建太学馆,让我等可以免费读书?又怎么可能让昭阳长公主带人造出如此物美价廉的纸张,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得起书,减轻我们的负担?()”
“刘兄所言极是,陛下甚至下旨日后挑选官员都不问家世,随才录用,这对我等无权无势无门路的平头百姓而言,真可谓是天大的福音啊。?()?『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大秦有陛下,有昭阳长公主这么为我们着想的贵人,我们何愁没有机会出头?又何愁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没错,我还听说了等太学馆建成之后,陛下为了补贴我们,特意准备了一份抄书的差事,让我们既可以巩固知识,又可以拿一份钱补贴生活。”
“陛下真的是仁义啊。”
“可不是?我听说陛下有心想要提拔我们,结果朝中却有官员阳奉阴违,散布不利于陛下和太学馆的谣言,在陛下提出打算不问家世,随才录用的时候甚至联手反对呢。要不是陛下坚持,我们说不定就失去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了。”
“还是陛下英明,朝中那些大官只顾着自己升官发财,连我们的死活都不会管,又怎么会管我们的前途呢?”
“有此明君,实乃我大秦之福,百姓之福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