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扶贫从万界车站开始 第90节(1 / 2)

加入书签

她虽说觉得火星果园第二年达不到这样的状态,却不免对他们所描述的未来展开了想象……

可桌上的另外两人却没有停下,又说起了果园的横向发展。所谓的横向发展,就是将种植园中品种从单纯种植农产品变成多种类发展,这样的横向发展在农业中早有应用,比如说稻田混养小龙虾.柑橘园中养羊等等。

而秦小渝为火星果园预想的两类混养生物,却是“果园除草能手”大鹅.“果园除虫能手”走地鸡,这两种家畜都很适合作为果园的补充,也是她在东京农场取到的经验,不过这外来的和尚能不能在本地念好经,还要看吴易这些专家的判断。

作者有话要说:  从粗放型转为精耕型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也是秦小渝要在火星庙里抓扫盲的理由之一。

解释一下之前说的第三次分配。大家应该都注意到,我兔最近有很多动作,一直在抓垄断.反垄断.调控楼市,这些政策有时候出的特别急,也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

但第三次分配的政策一出,就让人懂了。这是我们在解决了绝对贫困之后的又一动作,是试图将金字塔型收入结构调整成相对公平的“椭圆形”或者叫做“纺锥形”,扩大中层收入人群,减少贫困人口,打破财富二八定律。

不得不说,我兔牛逼!(破音)

感谢在2021-08-21 17:57:09~2021-08-21 21:16: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沫沫的晚安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1章 第七十一章

关于火星果园未来的发展, 秦小渝三人探讨了很多,可仍有一件大事在等着她和魏副书记,那就是如何将周边的几个村子拉上这辆战车, 让各村合作社真正合作起来, 让深山里的生鲜真正成为都市商超里的常客。

先前共有周围十三个村子和白犀生鲜见了面, 可最终决定下来要跟着火星庙一起干的只有六七家,还在前期的土地测量.选作物中闹出了不少幺蛾子, 最终顺利完成这些前期准备, 也向魏副书记报备的, 就只有五家。

平庄.十三里沟.十五里庙.十二里河和十八里河, 五家的合作社骨干都聚在了火星庙, 他们所聚的地方是山脚下收拾出来的老宅子, 站在门口就能看到不远处快要封顶的果园综合楼。

“真好啊...”,孙小娥站在门口,对这栋四层小楼十分地羡慕。这栋楼看上去很是简单干练,却是这附近村子里最高的建筑了,她还听说这楼里筹划建了研究室和影音学习室, 还建了停车场.篮球场等配套设施, 都是供给员工们使用的。

十三里沟扶贫干部小顾长着一张娃娃脸, 却比小孙多两年工作经验, 看向这座楼的眼神中就不只有艳羡,还有着要学习的坚定, “咱们努力努力,争取两年内也起这么一座楼!”

她的目光沿着小楼往上,就看到了半山腰间被遮掩了一些的红顶小洋房,还有在一片青翠之中格外显眼的月季花墙,那才是火星庙崛起的根本, 也是十三里沟人如今的一个梦。

“好志气~!”十三里沟的村长过来了,朝着小顾举起了大拇指,他们之前也闹了不少矛盾,好在受到了各方劝导,又被火星庙实打实地发展给刺激到了,终于在内部达成了一致。

这五家合作社大部分都经历了一些波折,魏副书记和秦小渝除了从侧面旁敲侧击外没有给予任何强迫,因为她们知道,只有真正发自内心想要脱贫,才能将合作社中村民们拧成一股绳,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魏副书记带着秦小渝.吴易赶了过来,朝着站在门口的人招呼了一声,“走吧。咱们进去详谈。”

十来人围坐在明亮的堂屋中,前面竖起来一面白板,白板上已经被写满了各村基本定下的作物。

吴易仔细跟各村合作社对过细节,点了点白板说道,“总结来说,平庄地势开阔,可种植面积最大,我们推荐的是夏麦与花生混种,在冬春时节先养殖苜蓿草进行肥田,麦种选农科院最新出品的豫麦39,花生品种可选用豫花999,出仁率能达到70%以上,籽仁含油量高,很合适;而十二里河.十八里河河水资源丰富,十二里河的土壤为黄壤土,适合大批量种植芦笋,这也是白犀生鲜给出的高需求经济作物品种目录中之一,且十二里河也可以发展家禽养殖业,白犀生鲜也给过相应的收购白皮书,对吧?而十八里河土壤情况复杂,但日照时间长,建议作物则是香瓜,品种可选的比较多,要看你们最终决定。十五里庙的选择比较多,我们的建议是做普罗旺斯番茄和香椿树的种植。”

这五个村子中最特别的是十三里沟,别看它带个“沟”字,却是周边村子里海拔最高的,可种植的面积少,村民们先前都是勉强开的地,种的麦子收成也不好。可经过省农科院的调研,发现十三里沟村子旁的松树林比较多,适合种植赤松茸.蓝莓等经济作物,做过的土壤检测也支持这两种作物的生长,这两种作物的经济价值也不算低,可把小顾给高兴坏了。

“平庄的种植面积的确是很大,你们合作社的户数也最多”,秦小渝想了想还是将之前的决定说了,“我们今年种植的金麒麟瓜,你们若是愿意的话,可以在这边定下苗,也在村子里种植,不过这西瓜会占用夏麦和花生的种植面积,具体的分配还是要你们合作社商量才行。”

孙小娥的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她刚想答应却又想到了这事却要通过合作社大会投票同意才可以,便和村长对了个眼神,矜持地笑着点了点头。

平庄的村长更是抓住了云村长的手,“老葫芦,还是你对兄弟最好!”

“这算啥”,云村长之前也心疼得很,可他早就被秦小渝给说服了,这时候也做出一副大方模样,“只要兄弟村都能富起来就行!”

虽说明年的种植形势还未知,可如今在这里坐着的各位心头都热乎乎的,恨不得立马出去大干一场,将这深山改造成最美的花园。

“对了”,魏副书记站了出来,像是刚想起来一样提了竹林汇碳补贴的事,“咱们这几村的半年补贴都下来了,按照人数每户落的钱不一样,多的有两三百块,少的也有一百来块,先前测定的竹林一定要保护好,明年环保汇碳方面的同志还会下来复测的。”

这钱虽说一年也就几百块,可它在村民们看来就是“凭空”来的,只要保护好家门口的竹林就能每年拿到这些钱,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而这样的好福利又是秦小渝带来的,让所有人都喜笑颜开起来。

趁着这样的好时机,秦小渝也站了起来,却是提了一件大事。

“各位前辈,咱们得商量一件别的大事,那就是将咱们六家连在一起”,秦小渝往白板上挂了一张简单的地图,正好是各村的分布图,不过却被一条看上去十分稳定的灰色粗线连在了一起。

“这...这是什么意思?”五村合作社的骨干们先是吃惊地议论纷纷,随后立马有人反应了过来,孙小娥一下子站了起来,眼含惊喜地看向秦小渝。

“你要修路,对不对?!”

“修路是对的”,秦小渝点了点头,“不过却不是我要修路,是咱们一起修。”

“这...”,孙小娥心中的火焰才升起来就凉了一些,她张了张嘴没能说出话来,身旁坐着的小顾倒是很坦诚,“我们也想修路,不过没钱。”

“只是现在没有钱”,秦小渝微微一笑,各个村子的扶贫款申请已经递交到了魏副书记那里,应该会在年前发放下来,而她也知道平庄和十三里沟已经在和何经理接触,打算申请第一批扶贫贷款了。

现在他们没钱,火星庙可以先垫一部分的先行款,但等他们的扶贫款项下来了之后,就得从这里面将修路的钱给支出来。

联通六村的路的确造价很高,造价应该超过了百万,可秦小渝他们账上其实是可以支出来的,却不能这样做,火星庙可以在这修路工程中多承担一些,却不能全包全揽,而且她始终认为,只有六村一起花了钱,才算是交了“投名状”。

况且路却不能等到那时候再修了,秦小渝看向魏副书记,“这条路是必修不可的,咱们要把东西运出去,就要用到小火车,十二里河那里是有经停点的,但是没有车站,上货也算是困难,而我也知道有两个村子更靠近王庄,是想从那边运出去的,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

秦小渝点了点在最深处的火星庙,露出了个略带狡黠的笑容,“目前火星庙拥有的农机最多,马上就要到货两台开沟机.两台多功能履带旋耕机,一台沤肥专用机,还有两辆叉车.两台小型货车,也只有我们这里有温控冷库,能将香瓜等时令水果拉过来进行一定时间的储藏,各位不会都忘了吧?”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虽说种植的事情分配好了,育苗和技术可以请教省农科院,可最重要的出货还在火星庙这边压着呢,况且火星果园的农机有多好用大家都知道,若是能在秋冬借用这些机器,就能剩下更多的人工对田地进行更细致地修整了。

平庄的地最多,虽说平庄更靠近王庄,可要修从平庄到王庄的路,那肯定是比跟着这边五家一起修要贵,孙小娥很快就在心里转过了弯儿,立马站起来成了秦小渝的簇拥。

“我觉得,咱们就该一条心,将这路都修起来了,那咱们这六个村子才算是真正连在了一起!”孙小娥指着白板上那条灰色粗线,“这就是能将咱们的作物送出去,又能将钱收回来的大血管,咱们可不能拖后腿!”

小顾也转过来弯儿来,拉着十三里沟合作社的老乡们一阵嘀咕,在她看来,这修路的事若是做成了,其实是他们十三里沟最占便宜,他们那儿海拔最高,修路的造价应该也会高一些。其实各村之间不是没有联系,只不过都是山路和土路,肯定是走不了农机的。

五村的人各自商量了一会儿,最终都同意了,不过只是在每个村需要负责的部分上“稍有分歧”。

“我说,火星庙多负责了一段儿,往外多修了这么多,你们十八里河也该多承担一些了吧?”十五里庙的村长站了起来,多少对占便宜的十八里河有些不满。

十三里沟的人顺势出击,“对,对,你看俺们十三沟这上上下下的路,造价肯定不低,让我们少负担点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