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是女炮灰[快穿] 第1403节(1 / 2)

加入书签

这时林稽站出来,直接用读书人那一套,旁征博引,从国家大义到匹夫小义再到恩义进行论述,以圣人之言论证穆姑娘等女子身上所呈现出来的大义,直说得那些面露不服的男子脸上露出羞愧之色。

萧遥和庞三姑娘看向林稽,既觉得惊讶,又忍不住想笑。

笑过后,萧遥若有所思。

远城的知府和县令当初死守远城不成,最终自尽殉国,以至于城中再无朝廷委派的官员,她收复此城之后,才不得不暂代知府一职,只是她终究不是专业的,并不懂这个,只能硬着头皮管。

如今看来,林稽作为状元,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又有族中教育,对如何管理一座城,显然比她更合适。

作为管理者,再没有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更妥当了。

林稽说完了,那些骂得最激烈的,都被驳斥得哑口无言。

其中斯文男人忍不住问道:“兄台可是读书人?”

庞三姑娘忍不住道:“自然是读书人,林公子连中三元,乃今科状元郎。”

围观的读书人听说林稽竟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全都倒抽一口气,用敬佩的目光看向林稽。

萧遥见此事有了定论,当下道:“根据乡亲们所述,穆姑娘丁姑娘等女子小节有亏,大义尚在,现判无罪。但为了谨慎起见,我点一位姑娘,在场的父老乡亲将其作为道来,查验清楚,免得放走了坏人。”

四周的老百姓纷纷点头,那些读书人看了看林稽,也没有说话。

萧遥用这方法,将如穆姑娘、丁姑娘等分出来,将那些的确做了北戎走狗帮着北戎人欺压城中百姓的女子押进大牢。

这种女子毕竟不算多,天色将擦黑时,便分了出来。

处理好了,萧遥便宣布退堂,又看向穆姑娘和丁姑娘等女子,道:“你们先留下。”又让军中士兵驱散百姓。

庞三姑娘很不解,便踱到萧遥身边好奇地问:“将军,你留她们做什么?”

萧遥道:“为了避免她们自尽,留下她们问一问话,鼓励一番。”说到这里想到庞三姑娘一贯与众不同,便说道,“我看你的想法与时下大为不同,这次,不如便由你来鼓励她们?”

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庞三姑娘,应该是适合管这个的人,因为她的思想与时下女子不同。

庞三姑娘听了,愣了愣马上干劲十足道:“行,交给我好了!”顿了顿又问,“若有人想像梅三和檀云那般,跟将军从军杀敌,将军不会拒绝罢?”

萧遥摇摇头:“不会。不过,从军十分艰苦,还有上战场直面伤兵和尸体的考验,所以你一定要跟她们说清楚。”

她回到住处没有马上休息,而是给京中写折子进行报告。

此时的京中,已经收到萧遥说远城难攻的折子,正在商量是否再委派一名将领北上援助萧遥。

各势力为这个名额吵翻了天。

皇帝有点不解,从萧遥发回的折子来看,远城分明很难收复,为何各势力要抢成这个样子?

因为王丞相和许尚书等都被赋闲在家,所以朝堂上,都是一些官位不高的官员互掐。

不是多年的老臣,皇帝并不怕,因此挨个压下,坚定只让萧遥统帅北军。

他很清楚,比起分属不同派别的所谓将领,萧遥无疑是忠于他的,这太难得了,所以他不容许任何人挑战萧遥的权威,分走萧遥的权利。

此外,他对各派别推出来的人选都嗤之以鼻,因为这喜人不是没经验的关系户,就是出名但是战功难看的老资历,屁本事没有。

大臣们被皇帝驳回,纷纷回去告知自己背后的大佬。

王丞相捋着胡须,沉吟不语。

官员有些不解地问道:“大人,远城难攻,若领兵攻打远城,岂不是吃力不讨好?我等为何要抢着北上攻城?”

王丞相道:“你懂什么?”顿了顿,才慢慢解释,“远城说难攻,不过是怕伤了那些俘虏。可若狠得下心,决定牺牲一批俘虏,随时能将远城收复。至于骂名,无论如何,都先落到一军统帅萧遥身上。”

那官员恍然大悟,一脸叹服地拱手道:“原来如此,大人高见!”

他们派出的将领到了北边,拿着皇帝的旨意要求作为先遣的军队打头阵,萧遥能说什么吗?

她什么都不能说,只能听命行事。

等到攻城了,打头阵的将领无视萧遥的命令直接冲向俘虏,萧遥一个人还能拉住他们不成?事到临头,萧遥只能硬着头皮让大军出击,然后攻城。

如此这般,就算萧遥战后问罪,将领随便搪塞过去,又点出萧遥也跟上了,萧遥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这真真是一步好棋,难怪人人都在争这个名额。

王丞相道:“如今最要紧的,是将这个名额抢到手上!”

抢不到,有再多的谋算,都是空话。

许尚书同样在跟属下商议,殚精竭虑地想办法将这个名额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日,金銮殿上,同样吵成了一团。

皇帝端坐在龙椅上,淡定地看着下面的官员吵成一团。

时间差不多了,便说道:“人选的事以后再说,众卿先商议北军需要的粮草和军饷罢。”

众臣可不愿意让萧遥顺利拿到粮草和军饷,然后一帆风顺地攻城,当下纷纷表示,各地雪灾严重,国库空虚,而北军前不久才得了一批粮草和军饷,着实不能给了。

他们这次可不怕萧遥班师回朝了,她若敢回来,他们便马上联合起来逼迫皇帝换将,至于换上哪股势力的人不是问题,先将萧遥弄下来,他们再分配好了。

礼部尚书马上出列:“某以为,不管国库如何空虚,都该将给北军的粮草和军饷准备好。须知,北军取得的战绩越是亮眼,两度南逃之臣的名声才能越多地挽回。”

朝廷上大半的官员听了这话,都有吐血的冲动。

尼玛怎么还提这个啊?

是不是他们一旦不听话,这些老东西就要提一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