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是女炮灰[快穿] 第1404节(1 / 2)

加入书签

他刚走近,便听到那官员道:“丞相大人,大事不妙啊!”

王丞相问道:“细细说来。”

官员道:“今日早朝时,皇上收到萧将军发来的急报,急报中说,萧将军已收复远城,让皇上尽快派管理远城的官员北上重建。”

王丞相的声音带上了惊诧:“此事当真?”

王大老爷听得心中一沉,顾不得别的,马上走了进去。

刚走到门口,便听到那官员道:“此事千真万确!皇上在朝堂上一边督促户部即刻准备好粮草和军饷,又开始物色管理远城的官员。且皇上对萧将军极其有信心,还打算连永城的官员也提前选好,一旦萧将军收复永城,便马上派官。”

王大老爷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再无原先出门看美貌卖唱小娘子的喜悦,他难以置信地道:“怎么可能?是不是萧遥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特地虚报?”

那官员摇摇头,道:“这种事如何能造假?”

王丞相冷冷地看了一眼王大老爷,这才问来禀告的官员:“可曾说过,萧将军是如何收复远城的?远城的壮丁俘虏,损伤如何?”

官员道:“只有寥寥几个受伤,其他尽数安全。”

王丞相和王大老爷顿时面沉似水。

没有伤及俘虏,又打了胜仗,他们便是想拿捏萧遥也无从拿捏。

许尚书从女婿周侍郎那里知道萧遥成功收复远城一事,瞬间失去了一贯的冷静。

过了许久,他才咬着牙道:“倒算她有几分造化。”顿了顿又问,“皇上可曾赏赐将军府?”

皇帝如今将萧遥当成了最为得用的重臣,肯定会想方设法赏赐将军府的,以萧遥如今的战功,说不得,皇帝会给将军府升爵,让将军府重新变回国公府!

周侍郎露出异色:“皇上倒没怎么提赏赐。”很快脸色一变,道:“或许是等萧将军收复永城后,给将军府升爵。”

许尚书也是这么个想法的,脸色阴沉阴沉的。

周侍郎见他脸色难看,便宽慰道:“瑾儿此次也跟着一同收复远城,想必立下许多功劳。他是读书人出身,又有实在的功劳,将来我们再使力,他在仕途上定能走得更远。”

许尚书没说话。

许瑾有功名,又背靠他这个祖父,即使没有去北边挣下的功劳,他也能推他走得更远。

所以,还不如让他跟萧遥都没有北边这功劳呢。

许尚书以为,听到萧遥收复远城的消息,自己的心情就够糟糕的了。

不想次日早朝结束,更糟糕的消息还在后头。

他难以置信地看向周侍郎,站了起来:“你说的可是真的?皇上当真封将军府为国公府了?”

周侍郎脸色难看地点了点头:“千真万确。……原本,是无人提及的,可勤国公那老东西出列,认为萧遥收复远城,需要好好赏赐,免得寒了功臣的心,于是皇上便下旨将将军府升为国公府。”

许尚书脸色铁青:“皇上到底在想什么?”收复远城便升爵,若萧遥再收复永城呢?

赏赐什么?

太过了,实在太过了!

许尚书的喉咙痒痒的,再次想起从前将皇帝喷了个狗血淋头的事迹。

他多希望,此刻也能像从前那样,进宫喷皇帝一顿啊!

可是,他现在连见皇帝的机会都没有。

许尚书压下心中的恼怒,问道:“朝臣没有反对么?”

周侍郎苦笑:“自是极力反对的,可是我们都不是大人你,哪里敢明着反对皇上?”说到这里咬牙切齿,“礼部尚书和勤国公那些老东西又开始扯两度南逃,那些老东西!”

他已经可以预感,未来一旦有什么争吵,礼部尚书和勤国公那些老东西,会再三扯两度南逃这件事来奚落和嘲讽他们!

许尚书听了,想起听到的童谣,想起那些书生的嘲讽,再也忍不住,喉咙一阵腥甜。

从这情况来看,两度南逃,将会成为他们这些南逃派一辈子的耻辱!

萧遥在远城休整几日,得知朝廷给北军的粮草辎重等已经云出,便领兵北上。

这一次,队伍又壮大了,准确来说,是女兵和医疗兵的队伍壮大了许多。

那些被□□的女子,那些不得已委身北戎利用身份救下远城百姓的女子,大多数都提出加入军队,或做医疗兵,或愿辛苦训练上战场杀敌。

萧遥将人都收了下来,不过不是直接收,而是让她们回去,被家里人嫌弃驱赶,不得不与家中决裂出走,再跟她们在别处悄悄汇合。

关于这些女兵,她也是有想法的,觉得适合成为细作。

不过,她没有规定谁该做细作,而是根据那些姑娘的意愿来定。

穆姑娘和丁姑娘很坦然:“从前入了青楼是身不由己,可是多年养尊处优,怕也适应不了艰苦的日子。这身子已然不再清白,若做细作合适,愿以此身献国。”

萧遥听到这些话有些恍惚,感觉自己从前,似乎也说过类似的话。

她收摄心神,看向坐在自己跟前的穆姑娘和丁姑娘几个,缓慢但认真地说道:“身子不清白这些,休要多说。难道男子婚前眠花宿柳,便清白么?他们既然不清白,又如何要求女子清白?”

穆姑娘和丁姑娘听了这话,都用讶异的目光看向萧遥,半晌才道:“我以为这般说的庞三姑娘已经够异类,想不到萧将军亦是这般。”顿了顿又叹了口气,

“可惜,世人多半不是这样想的。”

萧遥笑起来:“当你为国效力,当你有了收入,有了自己的工作,又何必惧怕世人怎么想?”

穆姑娘一正脸色,点点头道:“将军说得是。我们愿做细作,为国捐躯。哪怕今世不得善终,后世提起来,有一句夸赞,便死不瞑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