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病弱白月光揣崽跑了 第62节(1 / 2)

加入书签

第59章 五九 巧合

休息了大约四五日, 苗笙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恙,至少恢复到了吐血前的状况,于是不想再耽搁时间,打算继续去寻访苗氏宗族。

游萧这些天也都在帮他调理内息, 总算是带着他把那一点若有若无的内力给驯服了,见他精神的确比前几日好了不少, 白了几天的嘴唇终于见了血色,便也答应带他出门。

这次要去的,是城郊乡下的一处苗氏宗族,族长是一名乡绅, 于是提前一天, 游萧便叫平小红送去了拜帖,约好今日前去拜见。

因着要去郊外乡下, 路途略显遥远, 三人便驾了马车出行, 恰逢今日天气晴朗,秋高气爽, 一路看着风景变换,从繁华闹市到美丽村落, 大家的心情也都不错。

苗笙靠在车窗边,唇角始终挂着微笑, 出城之后,看到路边野花与绿树, 又见农田里正在辛勤忙碌的农夫, 他兴致盎然地哼起了一首小曲。

只是哼了曲子, 没有唱词,又因为只是轻声低哼, 因此他的声音显得有些微微沙哑,却哑得十分撩人。

至少钻进游萧耳朵里,就像有只小手在他心口轻轻挠动。

明明对方连琴弦都没拨,却好像轻轻拨动了他的心弦。

苗笙今日穿了件石青色的大袖衫,手里拿了一把折扇,气质显得越发优雅,宛若一名富家公子。

他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悄咪咪回头,用眼角瞥了眼游萧,想看对方在干什么,没想到一瞥就被抓了个现行。

游萧正抱着双臂,笑吟吟地看着他。

两人眼神碰撞,苗笙立刻转回头去,重新把目光投向窗外。

心却跳得厉害。

一定是这马车太颠了,吓得我心神不宁,他想。

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时辰,他们到了这处宗族所在的苗家村。

乡绅派了人在村口迎接,已经等了一小会儿,见到苗笙三人便热情行礼,带着他们往村里走去。

游萧怕苗笙走太远会累着,跟迎接的人解释了一句,便没让他下车,自己和平小红牵着马步行。

苗笙继续靠在窗口好奇地向外张望,这里的村落修建得很用心,村路是石板路,马车走在上边很平稳,农家小院之间挨得不算远,看起来比寻常乡下要好得多,家家户户的大门都又高又宽,应当算是比较富庶的那种。

他是靠在车右边坐的,看到的只是右边的风景,等抵达目的地、游萧将他扶下马车的时候,他才发现来人直接把他们带到了宗祠外。

这宗祠修建得富丽堂皇又威武庄严,外边是个高大的牌楼门,上边写着“苗氏宗祠”,门前两侧还有两尊石狮子。跟着迎接的人进去,院子又宽又大,有好几进,苗笙一边跟着走一遍东张西望,一时间都没能记住路。

恍恍惚惚地走过一处天井,来到了祠堂大厅外,一个须发皆白、慈眉善目的老头站在大厅门口,笑着迎接他们:“欢迎三位到来。”

这应该就是族长本人了。

苗笙、游萧和平小红三人齐齐行礼道:“见过族长。”

族长笑吟吟地向大厅内示意:“三位请上座。”

昨日来送拜帖,已经说明了来意,因此四人就坐后,族长也没有浪费时间,直接将桌上放着的一本册子推到苗笙游萧面前:“这是本宗族的世系表,里面的确有一人与苗公子年纪相近,单字也为“笙”。”

“真的?!”苗笙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十分惊喜,立刻将折扇放下,把册子拿起来,急切翻阅。

族长贴心提示:“在第三十二页。”

苗笙翻到那页,果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上面写明父亲名“苗砚”,母亲“苗苏氏”,兴奋地给游萧看。

游萧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背:“看来不算难找,这不很快就找到了。”

“族长,那我爹娘现在在哪里?也在这村里吗?”苗笙想,自己说自己出身世家果然也是吹牛的,不过倒也能理解。

男人都要面子的嘛!

族长摇了摇头:“不在,你看世系表,实际上你们家人已经出了五服,跟我们关系已经不太紧密,此前应当就不住在村里,只是我们宗族记录详细,把你们也都记了下来。”

方才的惊喜一下子变成了兜头冷水,苗笙失落地沉默了。

“虽然出了五服,应当不是毫无联系,不然他们也不会出现在族谱里,请问族长,您是否还记得有关他们的只言片语?”游萧温声问道,“一点线索也可以。”

族长沉吟道:“其实我昨天也把编纂族谱的人叫来问过话,他只记得当年这家人得了个漂亮儿子,生得伶俐可人,父亲十分为他骄傲,特意捎信回来,要将孩子录入族谱。”他看看对面的苗笙,笑道,“如果没猜错的话,应当就是这位相貌周正的公子。”

苗笙勉强对他笑了笑,自己相貌好毋庸置疑,只是这对寻找双亲并没有什么用。

“不知这家人以何为生呢?”游萧追问道。

族长转着手里的扳指,思忖道:“我记着好像说是经商,远在外地,不便回乡,因此才来往少了很多。”

“什么样的生意,您知道吗?”苗笙急切道。

族长面露歉意:“这就确实不知了。”

稍后游萧又跟族长说了些客套话,想方设法地问了很多,希望能寻出一些线索,但令人失望的是,族长这边的确是一问三不知。

苗笙快把手里的世系表翻得卷了边,也没找出更多的线索,别人那里一代又一代记录得很详细,只有他们一家上边记了长辈,父母平辈都有空缺,而自己名字左右该记录族兄弟的位置也什么都没有,旁支更远,自然也没了记录。

就好像他们一家被孤立了起来似的。

当然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们出了五服,是特意捎信回乡才被记录在案,或许族兄弟们没有这个闲心,便没有这么做。

与族长告别、离开祠堂之后,苗笙连那表面上的客套都维持不住,俊俏的面孔沉了下来,冷得像冬日的阴天。

他暂时不想坐车,便说要走一走,游萧也没勉强,静静地陪在他身边,平小红牵马拉车,也安静地跟在他们身后。

“笙儿,别急,现在有了你父母的名字,又知道是经商的,我们再打探就是了。”离开祠堂很远之后,游萧见他情绪始终不振,便出言安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