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病弱白月光揣崽跑了 第97节(1 / 2)

加入书签

----------

文中中医部分不供参考哈~

第95章 九五 心机

三四日之后, 游萧也收到了苗笙的回信。

“游萧,诸事小心,我这里一切平安, 勿念, 等你回家。”

同样涂鸦才是精华, 画的是肚子圆滚滚的猫咪靠在小狗身上睡得正香, 小狗眼睛弯弯,看上去很开心。

游萧笑容灿烂,小心翼翼地将纸条折好,塞进了怀里, 接着神色骤然沉了下来, 变得冷厉严肃,对身边人道:“走。”

北岩府这边的事情不好办, 他已经有所预料。那个匪帮在当地盘踞已久, 比唤笙楼时间长得多, 跟北岩官府的关系确实不一般,可谓官匪一家, 沆瀣一气。

唤笙楼在这边的分舵规模不大, 其实就算是个中转站, 若不是要将情报网建得更广泛全面些,这里其实不是特别需要开设这样一个分舵。

但以游萧的性格, 情报网要建自然就得建得全面,况且唤笙楼不仅为江湖武林服务, 更重要的还要获取商业情报, 为万客楼的发展助力。

在北岩府开设分舵前, 他也将此地情况打探得很清楚,对眼前情况已有预估, 唤笙楼分舵的业务能分担官府压力,讨他们的欢心,也能帮助当地百姓,可谓名利双收,这对匪帮是极大的威胁,不出三年,匪帮肯定要找他们的麻烦,清除这个眼中钉。

只不过游萧没有预料到,这事儿会出现在当下这个裉节上,在他最舍不得离开苗笙的时候。

于是这次来“出差”,他心里也憋了一口火,打算把气撒在这匪帮头上。

这些事他没跟苗笙说,是不想对方担心,同样没说的,是他要清除这个匪帮的决心。

一旦发生冲突,和谈是没有用的,游萧最讨厌匪帮,他做生意出身,最讲究契约精神,可这些匪帮不管是土匪还是水匪,只相信谁拳头硬谁当家,前脚谈定的事,翻脸就不认人,从不遵守约定。

当然,讨厌匪帮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更不会跟苗笙提起。

游萧来北岩府几天,一直在了解情况,发觉匪帮对唤笙楼分舵的指控分明就是栽赃,那个死去的匪帮小弟跟分舵兄弟毫无关系,无非是匪帮用来挑事的由头。

但这些没有过硬的证据,而且问题的关键也并不在事实真相上,当地官府的态度很模棱两可,实际上又很明确——他们更乐得见匪帮和唤笙楼分舵互相制衡,自己渔翁得利,因此办事重点就在和稀泥上,不希望看到任何一边胜出。

于是今天官府牵头了一个“和谈会”,让双方在府衙见个面,坐下来把事情谈拢。

会上,匪首态度倨傲,分明就不是来谈判的,游萧乐得见他这个态度,正好可以拿来利用。

他让带去的手下时不时地垫上一两句话,激得那匪首唾沫横飞,态度嚣张,言谈间不肯接受和谈,表示非要把唤笙楼分舵赶出北岩府不可。

这缺德少教的土匪头子根本摸不清知府心中所想,还以为只要把唤笙楼赶走,北岩府还是自己和知府的天下,一直在夸夸其谈、口若悬河,游萧则一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模样,默不作声地观察着知府大人的表情。

这位张知府四十多岁,混迹官场多年,不能说老谋深算,至少也相当不动声色,但游萧仍从他的眼中看出了鄙夷和不屑,显然对匪首所言失去了耐心,“和谈”开始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他便借口有公务起身离席,让师爷在现场主持谈判。

就算官匪勾结,官也永远看不上匪,只会贪图匪给的利益,但这利益并不是不可取代的,若是那匪不摆正自己的位置,还以为官离不了自己,那实在是自取灭亡。

显然匪首出身草莽,在这方面领悟力很低,而游萧从小混迹生意场,见多了众生相,又跟着他那浑身八百个心眼子、专门跟间谍打交道的聂爹爹学了不少,再加上他自己天赋异禀,别看他才十八岁,心机可比那匪首要深得多。

待张知府离开后,游萧又示意手下人递话,激得匪首当场拍了桌子,叫嚣着北岩府“有我没他,有他没我”,连师爷面子都不给,不顾手下阻拦,当即踹凳子走人。

待他离场之后,议事厅里剩下的两拨人表面上看起来都十分不爽,但心中“各怀鬼胎”。

师爷代表张知府的立场,自然对匪首这表现很不满意,但又寄希望于眼前这个年轻的少年,希望他能够把失衡的局面扳回来。

他很精明,一眼就看出来游萧有这个本事,于是言语间偏向唤笙楼,表示相信他们绝不会伤害匪帮的人,这肯定是个误会。

游萧想的是一举铲除匪帮,自然不肯成为官府制衡的工具,因此只是默默听着师爷说话,直到最后才开口。

“宋师爷,别的先不说,唤笙楼永远跟咱们知府大人是站在一边的,毕竟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造福北岩府的百姓,这一点您能明白吗?”

一句话,就把匪帮的对立位置给明确地指了出来。

宋师爷表情严肃地点头:“这是自然。”

“匪帮的存在也实属无奈,我听说自张大人继任之前,这伙人就已经在北岩府城郊称王称霸,剿匪之事也不是轻易能动的,万一过于冲动,反倒会给周遭百姓惹来祸事。”

这说的是匪帮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张知府的责任,此前不剿匪也是知府大人为百姓着想,并非不作为。

师爷叹了口气:“还是楼主通透,懂得我们大人的苦衷,这些年多亏唤笙楼牵制住了匪帮,才换来一时平静,此后府内事务,也需要楼主您多多帮衬。”

这个时候游萧话锋一转,无奈道:“唤笙楼只是个做本分生意的,身为大曜的商户,享受官府照拂,自然也要为官府分忧,但论牵制,肯定是力不从心,而且匪帮越来越嚣张,恐怕连张知府都不放在眼里,这实在是……”

话不必说太透,点到为止。

师爷没有接话,与他一同沉默。

方才的情况大家都看见了,这可不是游萧故意背刺,而是事实。

议事厅里鸦雀无声,气氛沉闷压抑,午后光线也不好,整个厅内黑乎乎的,仿佛乌云盖顶。

片刻后,游萧又开了口:“知府大人在北岩府也待够了年限,后年应当有升迁的机会,可莫要让匪帮把大人的前途给毁了。”

师爷一怔:“楼主的意思是?”

游萧看了看在场的衙役,师爷会意,示意他们全都离开,把议事厅的门关上。

厅里只剩下唤笙楼的人,和宋师爷自己。

“我年纪轻,不成熟,有一点冲动的想法,不好意思当着大家的面说,只能关起门来跟师爷您商议。”游萧表现得有些赧然。

师爷连忙道:“楼主但说无妨。”

“若是能够除掉在此地盘踞多年的匪帮,也算大人一项政绩,在升迁方面,自然多了不少底气,也免得匪帮继续暴敛财物,荼毒北岩府百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