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有种地金手指 第2节(2 / 2)

加入书签

文爸埋头吃杨梅,根本不说话,只顾着频频点头认可。还是文妈拦住了他:“别吃太多了,伤胃,饭后再吃。”

文林琳摘杨梅时就吃了不少了,这会慢悠悠地说:“爸,明天去地里,现摘的更好吃。”

文林琳想着这批杨梅,家里人吃点,亲朋好友送点,还要寄点给前同事小钰姐,前房东林姐,剩下的也不少,还是要找销路。

先把淘宝店开起来,再去县城超市、酒楼转转找出路,她这批杨梅不错,不甘心低价卖给水果贩子,零零散散地卖又太麻烦了,最好来个大顾客一口气包圆了。

正当文林琳满县城瞎逛,琢磨杨梅销路的时候,上京一栋别墅里正有人对她的杨梅赞不绝口。

正是文林琳的前房东林姐,文林琳为了感谢林姐爽快退押金,还带了一群闺蜜市价收了她不方便带回老家的花花草草,特意寄了一箱新鲜杨梅给她尝尝。

林姐接到顺丰的电话时还在商场和闺蜜逛街,傍晚回家时顺手把杨梅提回家,打开包裹,一股清香的杨梅香味扑鼻而来,闻着就让人口舌生津,箱子里的杨梅又大又红,看着就有食欲。

林姐捡了一盘子杨梅过了过水,抱着盘子就吃了起来。

林姐的老公罗志成罗总一进门就看到自家馋嘴老婆,抱着盘杨梅站在厨房里就吃起来了,他好笑道:“好吃得都走不动了啊。”

罗总走过去捏起一颗杨梅,丢进嘴里,杨梅汁在嘴里爆炸开来,满嘴的杨梅清甜味,好吃得罗老板眼睛都眯了起来,摇头晃脑地夸道:“好杨梅,在哪买的,多买点。”

林姐瞪了罗总一眼:“先去洗手再吃,”接着回答道,“不是买的,是小文送的,就是之前我买金桔的那个租客,她辞职回家了,这是她家里种的杨梅,真好吃。”

“还有多的吗?给我拿一点。”罗总吃着杨梅说,“老石来上京了,我们几个兄弟今晚聚一聚,我回来拿上之前出国玩买的那瓶红酒。”

罗总年轻还是小罗的时候,和村里几个兄弟一起搞了个建筑队,创业刚起步时缺人手,林姐还在工地上帮忙做饭。

当时为了赚钱,建筑队什么脏活累活小活都接,他们肯吃苦也正好赶上了时代的红利,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小罗接手的工程也越做越多,顺理成章地成立了公司越做越大,从小罗变成了罗总。

直到时代变化大资本入局,房产被资本家玩成了金融游戏,用来收割韭菜钱生钱。

罗总他们觉得搞资本搞金融搞不了,商量商量就把公司买了钱分了,做点小生意或者干脆退休收租养老得了,林姐现在收租的几栋楼就是当初他们自己建的。

罗总口中的老石大名叫石传光,是罗总当初从村里带出来的几个兄弟之一,脑子灵活会办事。

拆伙后石传光看好南方的发展,去深洲郊区拿了块地,开了个当时很新潮的高尔夫俱乐部,谁也没想到深洲发展得那么快,当时的郊区现在变成了高新区,周边都是新兴产业园,石老板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俱乐部会员门槛都变高了。

林姐听到是曾经的合伙人老石来上京了,一边捡了一篮子的杨梅,一边说道:“这杨梅真不错,老石难得来一趟,带去给老石尝尝,你少喝点酒啊。”

罗总拿着酒提着杨梅出了门:“好,知道了。”

罗总出门不到一个小时,林姐就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老婆,你问问送杨梅那租客,她家杨梅卖完了吗,老石他看中这杨梅了,想在他那俱乐部添个果品,价格好说,老石不差钱,哈哈哈。”

林姐隐隐约约还听到电话老石的抗议:“你这老家伙。”

罗总回到家还和林姐抱怨,国外大价钱买的葡萄酒,还没一篮杨梅受欢迎,下次出国玩不花这冤枉钱了。

就这样,文林琳在县城瞎晃悠,还没摸着门路,就天降大老板,她家杨梅有销路了。

三天后,文林琳在县城高铁站接到了石老板,带石老板逛了杨梅林,亲手摘了杨梅吃,聊了聊杨梅的种植过程。

文爸文妈觉得自家女儿长大了,生意的事没插手,但石老板远道而来,文爸亲自下厨请石老板吃了小鸡炖蘑菇,清蒸鲈鱼,地方特色菜扣肉,自家种的小白菜,南瓜,西红柿,自家腌的黄瓜等小菜,吃得石老板头也不抬,嘴里说的全是好吃。

不得不说和老板亲自谈的好处就是他能直接拍板,石老板开的是高级俱乐部,愿意为了提升一点点口感花大价钱,直接开出了50元一斤的高价。

这里离深洲不远,走高速不到6个小时,俱乐部安排送货的车,杨梅当天摘当天送,保证新鲜。

石老板吃完饭就急急忙忙回深洲安排人手,约定两天后送第一批货试试,而文林琳也忙起来了,对杨梅树的浇水施肥更用心了,还要准备大量采摘杨梅的工具。

约好拿货那天文林琳起了个大早,天还蒙蒙亮时就开始摘杨梅,忙了一早上,摘了两大筐杨。

9点多两个小伙子开着一辆小货车跟着导航拐进来了,石老板给的价高,安排的来拿货的人要求更高,两个人愣是一颗颗杨梅地选,小了一点的不要,颜色不够艳的不要,外表有一点点破损的也不要,两筐杨梅硬是挑剩下半筐。

文林琳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好杨梅被他们挑挑拣拣,脸色都快变了,但石老板给钱爽快啊,这边货还没上车呢,10万块订金就到账了,约定好月底结尾款。

看着手机银行里热乎的六位数转账,文林琳笑得牙齿都露出来了,还热情地招呼两个小伙子留下吃午饭,但他们急着送货,拉上杨梅就赶紧回去了。

文林琳哼着小曲继续处理剩下的杨梅,还打电话叫文爸买鸡买排骨,今天吃杨梅宴。

晚上一家人喝着杨梅汁,吃着杨梅鸡,啃着杨梅排骨,文林琳打开手机银行,给爸妈炫耀刚到账的订金,眉飞色舞地说着自己的计划。

“这批杨梅挑剩的不少,零零散散卖新鲜的太麻烦了,我打算做杨梅蜜饯,杨梅酱,杨梅酒,能存放地久一点。”

“我之前开的淘宝店用上了,杨梅蜜饯、杨梅酱都可以挂在网上卖,还可以送亲戚送朋友送同事,这批杨梅能赚不少。”

“爸,隔壁村是不是有一家做了十几年的酒坊,你把地址发给我,我明天去买一批酒回来酿杨梅酒,过年时可以喝杨梅酒。”

“妈,你吃这个杨梅排骨,我看着网上的教程做的,酸甜不腻,和县里大饭店有的一比,我做饭还是可以的嘛。”

“哎呀,这批杨梅卖得那么好,等忙完这一阵钱收回来,我们一家人可以出去好好玩玩,放松一下,你们想去哪里玩?”

……

文林琳没喝酒但觉得自己有点晕乎乎的了,她第一次做自己喜欢的事赚了钱,有点飘飘然。和每天上班细水长流地攒钱不一样,自己种下一棵树看它开花结果收获,有一种质朴的满足感。

文林琳也不知道是因为血脉觉醒的影响,还是华夏百姓深藏的种田基因,自从她回到老家,开始种杨梅,不用每天掐着闹铃起床,不用处理人际关系,不用担心工作中犯错被责怪,不用内卷,她觉得好幸福。

其实人人都知道自己当老板最好,但大部分人都在打工,而不是自己创业,还不是因为自己创业风险大,网上还有段子说,一个富二代吃喝玩乐谈恋爱怎么花钱都没事,就怕他太有上进心自己创业,上亿家产都不够赔的。

文林琳也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不是觉醒了神农血脉,她也还在老老实实上班拿工资。回家种一块地,过采菊东篱下的生活,谁不向往,但刮风下雨冰雹虫害,种田不是那么容易的。

凭着金手指,文林琳才有底气回老家种杨梅,但她也只敢在自家地里试试水,直到这批杨梅真的卖出去,她才真正放下心来,等这批杨梅卖完,她就能做更多事了,比如扩大种植面积,比如包山。

第4章 第四章招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