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6节(1 / 2)

加入书签

陆显的媳妇儿马氏问道:“大哥是饿了吗?咱家的饭一贯用的早,不知大哥会醒,便没有留着你的,大哥想吃点什么,我这就去准备。”

陆尚不挑:“随便做点就好,怎么简单怎么弄,稍微清淡一点。”

马氏爽快应下。

厨房太小,一下子进来这么多人,实在是又挤又热。

等灶台那边一点火,屋里更是闷得喘不过气来。

眼看陆尚的呼吸变重,陆老二可怕他挺不住,赶忙招呼一声,叫没事的人都出去,最后只留下他和陆显夫妻俩。

他紧张问道:“尚儿你还行吗?要不然我送你回去吧?”

陆尚说:“不用,不差这一会儿。”这会儿人散去了,他才发现姜婉宁没有跟过来。

“阿宁呢?”这样亲切的称呼也就最开始时有些不适应,多喊上几遍,陆尚也就习惯了。

但他习惯,并不代表其余人也能习惯,就连陆老二这个少与姜婉宁打交道的都感到不自然。

他搓了搓黝黑干瘦的手:“兴许还在外头,我给你把她叫进来。”

正说着,姜婉宁慢吞吞地走了进来,也不知是刚到,还是在外面等了一会儿。

陆尚没有纠结这些小细节,抬手招呼:“过来坐。”

姜婉宁摇摇头:“我去帮忙做饭。”说完,她闪身就绕了过去,低着头走到马氏身边,挽起袖口,很是娴熟地洗起菜来。

陆家没有男人下厨的习惯,陆老二和陆显就陪在陆尚身边,但显然,无论是异母兄弟还是亲爹,跟陆尚都不亲近,像这样坐在一起,都很难找到话题。

最后还是陆尚开口打探:“我听阿宁说,今年的玉米刚种下,出苗可还好?”

如今正是七月底,前段时间正是秋玉米播种的最晚时节。

据姜婉宁所说,陆家共有二十六亩,正好在免除田税范围内,每年家里都会种小麦玉米,两种作物轮流种植,小麦收割后紧跟着就下玉米种子。

一年里收获的小麦玉米,一部分留着当粮食,更多的则卖给镇上的粮店,便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了。

姜婉宁来陆家来得晚,并没赶上今年的插秧播种,前些日子小麦成熟,又赶上陆尚病重,她就留在家里照顾病人加洗衣烧饭,也没能去田里看一看。

因着时间较短的缘故,陆尚只了解了一下陆家的情况,依着庄稼收种的情况,勉强猜出地处北方,至于再深一点的朝代等,就没什么判断依据了。

他本想根据出苗率等猜一猜朝代的,哪想陆老二一摆手:“你不用操心这些,只管好好念书,争取考个举人回来!”

陆显在旁应和:“是是,大哥你不用操心这些,家里有钱,还能供你读书。”

“……”陆尚哭笑不得,“我不是这个意思,我——”

“可以吃饭了。”马氏端着饭菜过来,打断了陆尚的追问。

“……”行吧。

陆尚想到费劲吧啦出来的目的,叹息一声,放弃了探究。

虽然陆显说着家里有钱,但那也只限于能吃饱饭,所谓供陆尚念书的银子,全是一口口省下来的。

如此,也不能奢望饭桌上的饭菜有多奢华。

就像现在,唯一一个水煮蛋,还是看在陆尚大病初愈的份上才有的。

剩下的就是一盘辣椒炒肉,翻遍盘子才能找出两块肉沫,就算这样,辣椒炒肉也只有浅浅一盘,看分量只够陆尚一人吃。

家里的其他人都吃过饭了,至于一起跟来的姜婉宁,她来家里两三个月,就没有人把她当做家人,上桌吃饭那更无可能。

馒头炒菜水煮蛋都摆在陆尚跟前,他张口欲喊姜婉宁过来,抬头却见她仍在收拾灶台。

想到旁人对她的态度,陆尚到了嘴边的招呼突然止住。

他改口说:“谢谢弟妹,时间不早了,你们也去休息吧,我慢慢吃着,等吃完再找你们。”

陆老二父子俩正愁不知如何跟他相处,闻言如释重负。

“那行,我们就先走了,这边叫你媳妇照顾,等会你要回房再叫我们。”

陆尚点点头,目送他们离去。

一直到厨房里没了旁人,陆尚才将注意力放回姜婉宁身上。

也不知她是故意还是怎的,从进来后就没看过陆尚一眼,便是到了现在,她仍只顾低头收拾着,全然没有过来的打算。

陆尚喊:“阿宁。”

姜婉宁擦拭的动作一顿,却没有回头。

陆尚又喊:“过来吃饭。”

这回,姜婉宁总算应声。

但她还是把最后一点收拾好,去旁边的橱柜里翻找半天,总算找出半个已经干硬的麸麦馒头。

看着姜婉宁走过来,陆尚的一口气还没松,转眼就瞧见她手里捧着的东西:“这是?”

“馒头。”姜婉宁道。

许多年前,陆尚也是实打实吃过苦的,在他过得最困难的那段日子里,在街上跟狗抢食也是常有的,麸麦馒头虽然不好,但在贫困的古代人家,有吃就不错了。

叫陆尚不解的是,他指了指桌上的白面馒头:“这不是有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