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81节(1 / 2)

加入书签

他一时?不知是否要感慨缘分,嘴里说出的却是:“可我不是一直以百两的价格买的吗?碰上逢年?过节,还会包一红封,少说也有三四十两,这些……可到了姜夫子手里?”

姜婉宁无奈地摇了摇头:“一直是一两一贴的,年?节时?倒也有赏钱,最多一年?是五两,至于郭老爷说的那些,我却是不曾见过的。”

怪不得书肆的黄老板对她这般热切,到后面两年?太忙时?,她一旬也就能写一张帖,姜婉宁觉得愧对黄老板托福,欲结束合作,对方却只说一月一贴也行,直到她搬来府城才算结束。

那时?她还觉得黄老板人怪好的,合着好的不是人,是银子呀,几年?下来,只怕黄老板从?中吃的回扣也有上万两了,家财万贯,也亏得他还愿意开间小书肆。

像陆尚替人采买货物,从?中也是吃回扣的,只是他的回扣都是按几文算的,哪里比得上黄老板,一次就是二三百两。

糊涂了许久的字帖之事?,却是一下子清晰明了了起来。

姜婉宁忽然想?起,好多年?前陆尚对她再三叮嘱,黄老板可不是什么好人,要离他远点,虽不知陆尚何?出此言,可眼下也算一语成谶了。

郭老爷又气又窘,过了好久才重重一拍桌子:“我这就去?找黄霖问?个清楚!这些年?我给他的银票少说也有大几千两了,姜夫子且放心,我全替你讨要回来!”

对此,姜婉宁只是勾了勾唇角,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过了片刻,又听郭老爷忐忑问?道:“那请问?姜夫子,犬子入学一事?……”

姜婉宁请他重新?坐下,而?后又将私塾里的束脩和规矩讲了一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入学后无论是否高中,皆不可大肆宣扬私塾,最后才说:“还请郭老爷跟郭公?子细细讲明,若能做到,下月一号便来入学吧。”

郭老爷喜出望外,连声应下:“好好好,我一定会叮嘱犬子牢记的!”

“那拜师?”

姜婉宁说:“我只是私塾里临时?授课的夫子,不做师徒,要不要拜师,且看以后缘分吧。”

听了这话,郭老爷反是心头一松,对着姜婉宁又是再三拜谢,方才从?私塾里离去?。

这会过去?,内间的学生们也开始往外走?了,姜婉宁估摸了一下时?间,索性又多等了会儿,待项敏几个孩子出来,才跟他们一起回家。

从?私塾到陆宅距离不算远,走?路只需两刻钟便够,中间还会经过一个小菜市,里面的菜价肉价稍微贵上两文,但品质远比其?他市场,姜婉宁有时?便会在里面稍些菜肉。

正好项敏他们的纸笔快要用光了,姜婉宁又带他们去?买了纸笔。

府城物价远非塘镇能比得的,便是最粗糙的宣纸,都要比塘镇贵上一文。

当初姜婉宁提出把?几个孩子带来时?,几家全是犹疑不已,除了舍不得孩子外,更是害怕无法承担在府城生活的费用,还是姜婉宁提出可以援助后,才勉强打消了几家的疑虑。

而?她帮忙养孩子,并非是全然不要报酬的。

就像大宝和林中旺,离开私塾后要给陆尚做满十年?工,前两年?就是打白工,后面才会给工钱,而?项敏则是要在姜婉宁手下帮忙至少三年?。

只有庞亮,因他是走?的官途,谁也说不准他的未来如何?,看在他是姜婉宁徒弟的份上,便不讲这些见外的话了。

这些置换要求听起来有些苛刻,但实际受益的,还是在几个孩子身上。

从?外面转了一圈,几人再到家时?,陆奶奶已经回来了,她又淘到了两盆成色极好的牡丹,正给它?们换土,等适应了环境,好做嫁接了。

姜婉宁去?她院里把?老太太叫出来,一家人吃了饭,到下午又是各忙各的了。

转日姜婉宁公?布了小考成绩,不出意外庞亮又是优,若非姜婉宁想?定一定他的性子,又怕他这个年?纪中举太过惹人耳目,其?实他今年?就能参加秋闱了。

虽然庞亮还要等下一届科考,私塾里的其?余人却不打算再等了。

三年?前的那届科举,冯贺和另一个秀才因自身根基不深,只去?考场感受了一番气氛,实际根本没?有作答,自是名落孙山,这又是苦学三年?,今年?跟着大家伙一起上场。

私塾里,姜婉宁板着脸:“诸位就打算以这等水平去?参加秋闱吗?我就不说你们最后一道时?政题了,就说第?三题!我是不是已经讲过两次了,为何?还有这么多人答不出?”

“高以林你笑什么呢!你以为你答得很好吗?你且瞧瞧你那字,也就是我才肯给你仔细看,等到了考场上,你还想?叫阅卷官给你对着蜡烛看吗?”

高以林扑腾站起来,低头看着试卷上蚯蚓一般的字,蔫头蔫脑道:“夫子我错了……”

私塾里的学生都知道,姜夫子脾气很好,平日讲学时?总是温温婉婉的,与他们印象中的大家闺秀全然相符,唯独小考过后——

简直!就是换了一个人!

每回小考后,私塾里一多半的学生都要被批得狗血淋头,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差,不光辜负了夫子殷勤教诲,更是愧对家人愧对自己,真真是太羞愧了。

姑娘们不会挨骂,那全是因为姜婉宁才点了名,不等下一句,她们已经红了眼眶:“夫子对不起,我会好好复盘纠错的,您骂我吧……”

姜婉宁:“……罢了你坐下吧。”

最叫人难过的是,小考每月一次,出成绩后就是休沐的那天了,众人拿着这样一份答卷,又带着夫子的批评,难得休息一天,也是全没?了心思,只恨不得读死在书上,哪还顾得上花天酒地啊。

以至于有子弟在无名私塾念书的人家,惊讶地发现,孩子不光学识进步了,就连跟酒肉朋友沾染的坏习惯都改了不少,越发勤奋刻苦了。

一举两得,可是让众人越发坚定了送孩子来念书的心。

这日下了学,哪怕明日就是月假,学生们也不见多少高兴之色。

而?姜婉宁就与他们恰恰相反了,不上班的日子总是美好的,再说私塾放假,书院当然也有月假,等到晚上,约莫就能等到陆尚回家了。

虽说陆尚逃学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但这样光明正大的休假,姜婉宁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

果?不其?然,当天晚上吃饭时?,陆尚就回来了。

其?余人明智地没?有过多打扰,早早离开餐厅,只把?空间留给两人。

陆尚明日要回塘镇一趟,又不愿跟小妻子分开,便想?带着姜婉宁一起。

说起这个,姜婉宁放下筷子:“夫君还记得书肆的黄老板吗?”

“记得啊,怎么了?”

姜婉宁将白日遇见郭老爷的事?说出来,讲完后不禁轻叹一声:“要是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直接把?字帖卖给大户人家,不说赚上百两,总会比一两要多些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