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85节(1 / 2)

加入书签

从一座光秃秃的荒山,到一个丰富的山间农场,其?实只要三四个月就够了。

王家人这时才明白?陆尚买山的用意何在,可他们?既没钱又没人,更是没有陆尚的人脉和脑子,便是再怎么?眼馋,也只能看着人家种了半山的树,养了半山的禽畜。

若以?山间农场来衡量陆尚这段时间的成果,那当然是极好?的,可除了陆氏物流的生意,他另有一层身份——

鹿临书院的学子。

自从盘下南星村的山头后,陆尚可谓是一门心?思扑在他的山间农场上?,书院从一个月里请假五次增长到十五次,各种借口讨了个遍,到最后连夫子都懒得拆穿他的谎言了。

而乡试在即,与其?将时间浪费在一个不求上?进的学生身上?,何不如?多看看其?他人呢?

两个月过去,陆尚进出学院已无人管束了,只要不影响到其?他人,讲学的夫子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期盼他小考大?考全不过,也好?早日驱逐出去。

奈何之后一场大?考一场小考,陆尚凭着算数,全部擦边合格了去。

姜婉宁也隐约察觉到不对,可看他隔三差五回家时,浑身都是干劲儿,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和力气,纠结许久,终归也没多说什么?。

这一眨眼就是三个月过去了。

八月最后一天,秋闱如?约而至。

姜婉宁已不是第一次送学生上?考场,而私塾中的学生在她手下学了四五年,各自水平如?何,她心?里可是门儿清,谁能中谁还差点?,谁又能在榜几名,她基本都有猜测。

可这不妨碍她越发紧张,尤其?是到了乡试前两天,她几乎彻夜难眠。

无他,只是因为陆尚要上?场了。

别?管他在书院里学得怎么?样,毕竟是个秀才,哪怕只是去场上?感受一番氛围呢?

便是庞亮虽不打算今年下场,他也报了名,一起进到乡试考场上?,也算熟悉一番流程,再看看试题,对自己的水平有个大?概估量。

当然,为了避免意外,庞亮是不打算作答的,且等下一届科举,再来展露锋芒。

乡试当日,府城考场外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除了从松溪郡各城来的学子外,另有许多考生的家人,还有些纯粹看热闹感受氛围的,也一齐拥簇在外面。

当然,这些人里并没有姜婉宁和陆奶奶的身影。

按理说,大?孙子/夫君考试,她们?怎么?也要来送一送的,可这个提议刚出来,就被?陆尚高声?否决了:“不用不用,那天考场外人太多,我?怕你们?被?冲撞了,再说乡试足足三日,我?也不放心?你们?一直守在外面,我?那么?大?个人了,一个人也无妨的。”

话虽如?此,可陆尚深知这理由有多假。

但凡他有一成的把握,他也是想看着姜婉宁入场的,奈何他在鹿临书院混沌度日,待了一年时间,实际学得的东西……不提也罢。

陆尚明面上?是上?场考试,但不等入场,他已猜到了结局——

无非是到场上?看一看考卷,记一记题目,再吃点?喝点?,趴下睡一觉,等着考试结束罢了。

已经知道的结局,何必再牵扯其?他家人跟着操心?。

因着陆尚坚持,另外两人拿他没办法,只好?作罢,便是想接他下场,也叫陆尚一口否决了,只叫她们?在家里等着,就当他是去临郡出趟门了。

姜婉宁:“……”行吧。

许是被?陆尚的态度影响到,随着乡试开考,姜婉宁焦躁不安了数日的心?也跟着平静下来。

便是三日后考试结束,陆尚回家她也没有问询任何与考试相关的东西,只捏了捏他的手臂,笑道:“夫君在考场待了三日,怎好?像还胖了点??”

旁人乡试,那是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用,吃不好?喝不好?,睡觉也不能安生,反观陆尚,在考场上?吃吃喝喝睡睡三整天,只当是去度假了。

他老脸一红,眼神飘忽,顾言其?他。

乡试结束,私塾和书院里的学生也放了假,直至放榜才会恢复上?学。

至于陆尚更是没了拘束,三天两头往南星村跑,全是为了他新?办起来的山间农场。

十月底,乡试放榜。

放榜当日,陆尚去了塘镇未曾回来,而整个无名私塾的学生及其?家人都到了官府外,姜婉宁想着该合一合气氛,又或者还是存了什么?妄想,也跟着早早守在张榜处。

辰时一到,官府衙吏张登榜单。

姜婉宁不觉屏息,从第一名看到最后一名,其?间看见许多熟悉的名字,而乡试榜单最后一名,是冯贺。

她下意识重?新?看了两遍,从头到尾,从尾到头,可不管她怎么?看,都没能寻到最熟悉的两个字,在她又看一遍后,姜婉宁终于肯承认——

陆尚落榜了。

第63章

乡试放榜后的第一天, 陆尚滞留塘镇未归。

乡试放榜后的第二天,陆尚托人送信回来,说他跟着物流队去了临镇, 要再晚两天才能回来。

乡试放榜后的第三天,私塾中的学生结伴来了陆家, 抬着重?礼拜谢恩师,从早到晚, 陆家的大门就没?合上过,且进出的皆是远近闻名的富商善人,惹得邻里?连连瞩目。

此番乡试, 无名私塾上场的学生共十九人, 中举者十一人, 位次最高的在第三十名。

而整个松溪郡中举者不过一百二十二位, 光是一个府城, 一个府城中名不见惊传的小私塾, 就占据了十分之一的位置, 传出去已足够骇人了。

要知道,便是府城最出名的鹿临书院,今年上榜者也?不过二十二位, 书院中的学子又多是天赋较高的青年俊才, 只?从生源和学生资质上说, 便比无名私塾高出几个档次去了。

饶是当年院试已刷新了各家对?无名私塾的认识,可家中真出了个举人老爷,心情自是大不一样了。

大喜之下,他们也?顾不得低调了, 大堆的金银铜器不要钱一般往陆家送,还?有珍贵的布料首饰古籍字画, 反正值钱就对?了!

除了前两个上门拜访的人家还?内敛些,只?抬了两个大箱子过来,后面的越送越多,实在没?什?么稀罕物件儿的,就直接抬整箱整箱的金子来充数,最上头再铺一层房契地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