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成欢 第3节(2 / 2)

加入书签

湛君审时度势,立刻放软了声调,“我不过顽皮些,只想着离家两日,叫家里人着急,日后好多爱护我些,你这样带了我走,我家里人该多担忧?”

“我已经写信给你家里人了,讲你爱慕繁华,央我带你往都成去,我实难拂命,只好顺了你的意,叫姜先生不要着急。”

湛君一时语塞,脸憋的通红,最后骂道:“你怎可这般颠倒黑白?”

元衍眨眨眼睛,笑着说:“不是你讲的,我是坏人,坏人怎么会做好事?”

湛君不知为何会惹上这等人,此时已经歇了玩的心思,着急要回去,可她掀开手边竹帘,低眼见水光如绫,白鹭击水而过,是生平未见之景。已不知身处何地了。

她喃喃一句,“我这是在哪里……”

元衍回答她:“你睡了一天了,这是原江,我们坐船去都城。”

湛君拽着帘子,回了头,恨恨讲:“我说了我不去!你送我回去!”

“为什么要回去呢?你出来不就是想玩吗?我带你玩,你不感激,怎还怨怼?你一个人,知道的又少,有我在,你不知道要多省心力,何必这般抗拒?”

“我怎样是我自己的事!与你何干,要你管我的事!”

元衍义正言辞,“你讲我不是好人,你骂我,当然干我的事。”

“少装模作样,你必有所图,不妨明讲,好过这般白费口舌。”

元衍突然间正了脸色,猛地伸手抓住了湛君的胳膊,一用力便将湛君整个人带到了矮几处,两人面目相距不过数寸,四目相对。湛君只觉心跳的厉害,她不明白自己为何产生了这般剧烈的想要逃避对视的欲望。

他笑着说:“你难道瞧不出来,我所图的,便是你啊。”

他逆着光,牙齿明亮好似白玉。

第4章

湛君想回青云山上去。

她并不后悔下山,只是遇上这人,实在是时运不济。

湛君久居山间,并没有什么机会通水性,不然她就直接跳进这江里。可她不会水,且还十分惜命,于是再孤高不肯屈服,于此事也只能想想。

她不跳水,便只能任人摆布,最后被强拉上一艘楼船。

倘若她先前所乘小舟不过江上一苇,如今脚下这楼船可谓是庞然巨物,简直是座水上漂流的宫殿。

湛君从未见过宫阙,她料想应是如是,她站在登船的踏板上,失掉了言语的能力。

船上万声涌动,风声笑声歌声管弦声不绝于耳,来往众人皆是髻云高簇,眉目如花。衣香鬓影,非复人间。

“停在这里做什么?”元衍从后面拢住湛君肩膀,带着她往楼船上走。

此人先前的轻佻之言犹在耳畔,此刻又做这般举动,湛君恼怒起来,挣扎着要脱离他。只是两人力量悬殊,湛君未能如愿,无可奈何被他挟制着登上了船。

一群人笑着围上来。当然,都是围元衍去的。

元衍先同这帮女子调笑了几句,又问:“青娘呢?”

有女孩子飞快指了一处,“在那儿呢!”

“是吗?多谢你了。”元衍朝那女孩子笑了笑,搂着湛君往她指的方向去。

那女孩子因元衍单独同她讲了一句话,如同醉了酒,不知今夕何夕了,身旁她的朋友,因嫉妒同她打闹起来,一群人嘻嘻哈哈,笑声清脆如银铃,仿佛这一生没有过哀愁。

元衍的手一直不曾离开过湛君身体,湛君对此抵触至极,可无论如何抵抗,不能撼动他分毫,反而叫两人挨得更近了。

元衍搂着湛君肩膀进了那道门。房内正有一女子对镜梳妆,问声回头,大约双十年岁,绿鬓红颜雪肤花貌,见到元衍,笑道:“是二郎啊,真是许久未见了。”眼睛紧接着挪到湛君身上,目光亮了亮,新奇问:“这是哪来的小娘子?我阅美无数,还没见过更标致的。”

“我也觉得她美,观音似的,不过在我心里,还是青娘你更美些,她还是个小孩子,比不得青娘你。”

青娘以手掩面,笑得身躯颤动,讲:“真是这样吗?我可要信了。”

元衍道,“如何不真?”说罢亦笑起来。

只有湛君气愤难当。

元衍再一次攥住湛君挣脱的手,对青娘道:“青娘,劳烦你给她收拾一番,你不晓得,她前几天扮做路边一乞儿,真是不能入眼,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伤眼睛。”

湛君闻言大骂,“谁又叫你看了呢?难道全天下只你一人生了对臂膀?专爱管别人的闲事。”

青娘觉着有趣,哈哈大笑起来。

元衍将湛君往青娘处推,“青娘,人交给你。”

青娘顺势抓住湛君的手,把人带到眼前,笑着应道:“交到我手里,二郎放心好了。”

元衍又去看湛君,面有揶揄之色,“那过会儿再见。”

青娘笑着将盛怒的湛君按在了妆台前,抬起湛君的下巴左右看她的脸,再一次由衷赞叹,“美的不似凡人,我手底下那些女孩子,当真只是脚下泥土了。”

湛君皱着眉避开青娘的手。

青娘一双手雪白细腻,动作又轻柔,并没有给她带来半点身体上的不适,只是她动作本身叫湛君觉得冒犯,好似她是旁人手里一个物件。

青娘笑眯了眼,抬手抚上湛君长眉,“这眉天生就很好,不过好似没休整过,显得你还像个小孩子。”

湛君现在听到什么话都想反驳,不然不足以证明自己愤怒,“像小孩子怎么了?这难道是什么丢脸的事吗?”

青娘怔了怔,又立刻回作先前神情,道:“好,这如何不好?是天大的福气。”她拿起钗环,往湛君头上比划,“小娘子丽质天成,不施粉黛也是美绝,不过要我看来,浓妆许比淡妆合适,更显得出小娘子倾城之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