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迢迢仙途 第606节(1 / 2)

加入书签

“你还说,你再来晚一些,怕是最后一面都见不到了。”对方急得说了一声。

而后一把抓住小蚌妖的手,往里面拉去,小蚌妖更是被它刚才的话吓得六神无主,“奶奶,奶奶,怎么了……”

两妖在前面跑动着,没有心思再去管招凝。

而招凝便跟在他们的后面,聚集地的其他妖族看到了,并没有因此而产生敌意,相反他们对招凝报上了一丝同情,并且见怪不怪了。

水底洞穴中,里面围着不少妖族,石床上躺着一个完全化为蚌身的老蚌妖。

小蚌妖惊慌极了,跌跌撞撞的奔到面前,跪在地上,“奶奶,奶奶,你还好吧。”

老蚌妖的蚌壳微微展开,不过是一道缝隙,转而又阖上了,像是想要说什么,但是最后实在没有力气,只能阖上了。

小蚌妖连忙将怀里的珍珠捧出来,那盈盈的光华让周遭妖族心中一怔,小蚌妖哭着说道,“奶奶,这是我在圣地祈祷得来的珍珠,你收好它,一定能得妖神赐福的。”

周围的妖族并不认可她的话,但是事到如今若是直接点出了,实在是太过残忍了,于是便偏开脸,让小蚌妖哭着将珍珠塞入老蚌妖的蚌壳中。

却不想那珍珠刚入老蚌妖的身体内,老蚌妖仿佛真的得到了赐福,整个身体泛着与珍珠同样的光华。

这让所有妖族为止一惊,还不待他们反应过来有所行动。

那老蚌妖竟然在光华中化为了人形,而且气色没有那耄耋老态。

所有妖族呆呆的看着这一幕,“珠婆婆,您,您好了?”

这老蚌妖就是当年的珠婆婆,小蚌妖瞧着珠婆婆的状态,大喜过望,“我就知道妖神会庇佑的。”

老蚌妖讶异,并没有多想,只是抬手摸了摸小蚌妖脑袋,抬头目光在众妖身上划过,笑着感谢他们这段时间的照顾。

直至目光落在了洞口处的招凝身上,半边身子竟激动地撑了起来,抬手颤抖的伸向招凝方向。

所有妖族古怪的看了一眼,小蚌妖循着目光去看,小声说道,“奶奶,这是我遇上的同族蚌妖,我看她可怜就将她带了回来。”

“是你,你回来了。”老蚌妖颤巍巍的说着,招凝已经走近,她一把拉住招凝的手,激动万分。

可是她也知道这里聚集着太多的妖族,便没有说更多。

小蚌妖奇怪的看了一眼,“奶奶,你认识她吗?”

“认识,认识很久了,是我们一族的恩人。”小蚌妖更是不解,但是珠婆婆没有再解释什么,反而又将所有妖族赶了出去,说是要和故人交谈。

其他妖族都离开了,小蚌妖好奇的一步三回头,直至走出了蚌洞还是有些不理解。

珠婆婆上下打量招凝一眼,“怡妹!怡妹!真的是你,你还好吗,你回来了。”

一连几句话将珠婆婆的思念都表达出来,她甚至不待招凝回应,便直起身子欲感谢,被招凝拦了下来。

招凝问道,“珠婆婆最近可还好吗?”

“好,还好。”珠婆婆说着,“自从那年海沫洞的妖神印被解除后,我们似乎都轻松多了,可是你却被抓走了,我们一直担心你,还以为,还以为……回来就好。”

招凝笑道,“没事,事情都过去了。不过,你们怎么离开了,还说什么圣地……”

珠婆婆笑了笑,“既然海沫洞没有屏障了,我们在海沫洞困了大半辈子也是想出去看看的,当年你救了我们海沫洞众妖,亲自送了那些残存的魂灵进入轮回,所有妖族都看见了,既然妖神印记不再了,自然要有新的寄托,而且你亦能感应妖神印,便让海沫洞及附近的妖族奉你为王,我听说妖族的信仰是可以用来修炼,甚至挡灾的。”

招凝笑了笑,知道珠婆婆这么做是为了自己好。

“珠婆婆废心了。”招凝说道,“不过现在我还好好的,有自己的功法便不需要这些了。”

“哎,多一份力量,更是一份保证,你若是不适应,顺其自然就好。”

招凝应了一声,转而看向外面,神识划过,少有当年的蚌女。

“蚌女姐姐们呢?”招凝问道。

珠婆婆叹气道。“她们去寻转世了?”

“怎么?”

珠婆婆说道,“你还记得那些被送入轮回的妖族吗?”

招凝当然记得,珠婆婆道,“我们从海沫洞走出来后,遇见了曾经的妖族,是新生的孩子,它们的气息……很像是当年的那些妖族的转世。”

“我们本将它带在身边,却没有想到,那还在还没有活过几岁,肉|体便溃烂了,不知是何原因。”

招凝目色一顿,溃烂?

可能是命珠的影响,那些妖族都转世到了海沫洞的附近,再一寻找,便找到了更多新生的孩子,确实,这些孩子甚至活不过双十年纪,几百年寿元的肉身就渐渐溃败了。

“起初我们还以为是寿元短的缘故,但直到离开海沫洞附近,竟稍稍缓解了这般情况。”

连招凝都惊讶万分。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小妖族惊慌的跑了进来,“不好了,不好了,蚌霜的身体不好了。”

珠婆婆立刻就站了起来,几步奔了出去。

不远处,一个女子的声音呻|吟着,周围的妖族围着她不敢动作。

但招凝随着珠婆婆插入围观者中,珠婆婆惊慌地喊着,“小霜!”

而小双周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缩、老化,直至最后只来得及说一句话。“永别了。”

随后肉身便瘫软在地,她仿佛皮下的一切都被抽离了,但随着珠婆婆痛苦的去拥,她身体就化作了飞灰。

招凝察觉到一丝古怪,抬手,银光晕染,感知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