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你钓过鲨鱼吗 第2节(1 / 2)

加入书签

鲨鱼就鲨鱼,冰山就冰山,她还偏就喜欢挑战有难度的。

难啃的骨头,肉才多吃起来才香。至于行不行的,谁上手谁知道。

第2章 此山非彼山

上一份工作正收尾,新的工作还没开始。

小穗的辞呈提前一个月递了上去,领导象征性的挽留了一下,听说是去甲方,又改口说女孩子离开投行也挺好,以后有业务别忘了老东家。

既然去意已决,一切就要向前看。小穗提前几天打电话给新老板,准备要些资料春节带回家看去。

也有点讨新老板欢心的意思,让人知道她还没入职就很卖力,这个人设得先立起来才行。

“公司的情况很复杂,一时半会说不清。这样,你先找找我们行业的研报,了解了解大环境。”

新老板是她大学本科商学院的直系师兄廖驰,两人相熟多年。

小穗找新工作时,不少猎头给她推荐机会,也拿到了几个offer,最终思来想去选择了廖驰所在的公司。

除了工作内容和专业对口,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知根知底,廖驰脾气温和,待人宽容,在朋友之间素有名声,脾气比她的难搞上司不知好过多少倍。

另一方面,廖驰是云驰科技大老板的独生子。背靠大树好乘凉,她相信他不说是一言九鼎,在公司拿住话语权、护住一众下属,肯定是妥妥没问题的。

这方面她没和廖驰明着问过,所以一听他说公司“很复杂”,心里就轻轻提了起来。

“好的师兄,研报我先去数据库里搜罗搜罗。”

她话一顿,“不过,你说的复杂,是什么意思?简单说说呗,让我先有个心理准备?”

廖驰那边传来哗哗的纸张翻页声,旁边有人请他签字。过了两分钟,周遭安静下来,不知是他换了个办公室,还是周围人已经走了。

“现任的投资部经理,今天last day。”廖驰的音色温润有加,听起来十分无害,“我忘了之前和你提过没有——他是被公司辞退的,并非主动离职。”

小穗心说,当然没提过啊。

当时这个工作机会她和廖驰聊了足足两个小时,可是这位前任的投资部经理,他一句带过,只说年纪太大,和职位的要求不大合适。

坑这个东西,往往一开始都不在表面上,谁踩了才知道。

现成的位置,临阵换将,内幕肯定有那么一点点。幸好,她从没有过太高的预期。

她和廖驰不客气的调笑:“师兄,我怎么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你们公司这工作,不太好干啊。”

怪不得薪水开得不低,不仅和她在投行的package打平,还额外给了丰厚的业绩股票。

入职的时间都定好了,她的辞呈也交了,廖驰这会也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了。

“难度肯定有,所以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三顾茅庐请你这个大将出山。”

他倒会说话。第一次谈的时候,廖驰主动约的她。

但他的公司在城北的科技园,位置偏僻,小穗过去的话路上就要很久。所以他进城的时候,顺便约了来找她,被他一说倒成“三顾茅庐”了。

“行,有多难?你直说吧,我承受得住。”

云驰科技是一家正处在上升期的芯片设计公司。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小穗以前tmt企业接触的不少,对电子行业确实了解不深。

之前她查过公司的市场情况,作为一家创业五年多的企业,云驰凭借在垂直领域的独特技术,增速和市场占有率都十分可观。

再加上国内宏观政策对芯片企业的大力扶持,公司前景不错。总有人争论新工作要先选行业还是先选职位,小穗是坚持行业是第一要义的一派。职位决定了能否积累经验,但行业决定了出路和速度。

云驰的融资做到c轮,政府主导基金、民间基金都很活跃,正是最吃劲、最紧要的时候,能有什么问题呢?

廖驰话锋一转:“云驰的问题,不在外部,而是在内部。”

三年前他从国外回来,本想和小穗一样,找个大型券商或投资机构待几年。以他的资历,在金融圈内呼风唤雨,赚个盆满钵满不成问题。

可他的父亲老廖同志卯足了劲的反对,甚至以死相逼,让他回自家企业开荒拓土去。

同样做资本运作,给别人挣钱还不如给自家卖力。云驰科技就是他的第一站。

这一站就是三年,可惜他给公司前前后后做了三轮融资,未来的资本运作迟迟定不下方向。

“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培育公司上市套现,但公司另一位副总不同意。我需要你和我一起,把这座大山移开。”

内部阻力这么大吗,小穗问:“愚公移山吗?那是个慢工夫。”

“不,速战速决。三年了,我等不起了。”

“为什么不直接把人拿下?那肯定是最快的办法。”

小穗试探着问。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和老板对着干的人,不都是被拿下的下场。

但她直觉的知道,三年都拖了,这里面的事情肯定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拿下当然必须拿下,只是智取还是强攻的问题。除了我这个总经理,公司还有另外两个副总,分别主管产销和研发。在我进来之前,他们已经站稳了脚跟。业务上,我几乎全部被架空,根本插不进去手。”

他从电脑文件夹里找出公司的组织架构图,“拿下他们个人不难,但业务必须平稳过渡。否则,上市了、公司架子却散了、客户丢了,我没法和投资人交代。”

小穗明白,这是典型的集权和分权的困局。职业经理人和股东之间,有很多晦涩地带。谁是企业真正的掌舵者?有时还真说不清。

业务在经理人手里,收益归股东手里,互为掣肘,微妙得很。廖师兄这里,显然并不是她以为的一言九鼎的美好局面。

听起来水深,且棘手。

“多问一句,你父亲呢?作为大股东,他也反对上市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