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你钓过鲨鱼吗 第11节(1 / 2)

加入书签

善意是善意,网上小店里医用口罩已经被炒到快十块钱一只了,而且行情还在水涨船高的不断上调。

周望川也被不少人询问有没有这方面的渠道,不过他一个做芯片的,和做口罩的工厂实在没交集。

他接过来,拿在手里看了看标签,徐徐说:“不如,我微信转你。”

微信……小穗闭嘴,默默脱下手套,掏出手机,调出二维码名片。

紧绷着脸伸手:“好,你扫我吧。”

他在微信上点击的空当,她自己给自己找补:“这真不是钱的事,你实在觉得过意不去,我也理解……”

好友申请发过来,单单一个“川”字,简洁利落如他本人。

小穗通过,顺手把自己的微信昵称也改成了一个字,“穗”。

他在手机上继续操作,随口问:“实习的工作是做什么的,有没有考虑过销售?”

“销售的工作要求多高,我不大行的。”小穗笑得双眼一弯,“不过,你们公司招销售的话,你帮我引荐一下也行啊。”

周望川低头没回答,身后快递小哥忙活半天终于搞定,把所有包裹扔进手推车,叮叮啷啷地一阵响。

他大嗓门地喊了一句:“您二位慢聊,我先走了!”

小哥凑近小穗,一挥拳头,摆出加油的手势,“姐,没看出来你还是个高手!”

下楼前,他顺手帮周望川把垃圾提走,还不忘隐晦地和小穗挤眼睛,“小姐姐好会啊!”

把小穗闹了个大红脸。这小哥人挺麻利痛快,就是太多嘴。

周望川没听懂:“会?会什么,他什么意思?”

小穗装傻充愣地,瞪着圆眼睛摇头:“不知道啊,我会什么?我什么也不会。”

回家收到他的红包,好大一笔巨款,小穗惊呼:哇!土豪。

她很开心,去超市时顺便买了一个垃圾桶,专门放在两人楼层安全通道的出口,歪歪扭扭地贴了个“回收旧口罩专用”。

初五,全国假日办统一发布了一则文件,“建议企事业单位将今年的假期延长到正月十五,非必要不提前开工。”

小穗闲得每天大把大把的时间空下来,除了做家务,就是摊在沙发上追剧。肚子上的肉肉吹气球似的鼓了起来,郁闷得她差一点就要立志也学周望川下楼跑步了。

当然并没有成功,她对运动的恐惧,比对肥胖更甚之。宁可管住嘴,也不迈开腿。

初六,她正发愁如何在家再熬过漫长的下一周,廖驰来了电话,通知她按原定时间办理入职。

很多工作箭在弦上,廖驰的原话是,工作形式可以协调,在家办公也问题不大,但进度一天也拖延不得。

小穗这头表示ok。一个假期一直是离职无薪状态,没有经济来源,她自己也有点心慌。

新老板有他的原则,她刚开始,肯定更要百分之二百的全力配合。

云驰科技的大楼坐落在科技园北区一个独立的小院里,第二次踏入公司,小穗的感觉比上次踏实真切了很多。

朴实无华的六层小楼,楼顶立着靛蓝色的logo,看起来当然没有cbd写字楼那么耀眼和fancy。

但楼前大片草木的绿化几乎占到了院子面积的一半,错落蜿蜒的石径延伸其中,和城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比,也别有一番生趣。

小穗最先体会到的,是公司的效率。她以为入职手续要很久,实际全套办下来连十分钟都不到。

前台保安登记完,仍不让她进。说除非有特别的出入证件,谁也不允许进入工区。

小穗在大厅接待处等了一会,人力资源总监许嘉玲出来迎她。

“抱歉,公司内部在集中消毒,员工不能进出,园区最近管得特别严格。”

许嘉玲看起来三十岁左右,个子高挑,穿一套同色的西装套裙,干练中透出一丝女性的斯文。

她的五官小穗看不清,隐藏在厚厚的口罩之下,估计至少戴了两三层。眼神亲和,却带着hr惯有的审慎和打量。

小穗笑:“没关系,严格一点才安全。”

“廖总昨晚和我说你今天入职,上午我让部门同事把所有文件都准备好了。”

许嘉玲递给她一个pad,“你在这上面填一下基本信息,生成内部账号后,剩下的入职程序,系统会自动给你发短信,你用手机电子签就可以。”

系统页面很简单,小穗逐个输入自己的信息。到英文名字这里,她好奇地多问了几句。

“公司员工一定要用英文名吗?”

“是的,工卡、邮箱等等都是英文。”许嘉玲解释,“这个习惯源自廖总。咱们廖总是海归派,喜欢洋气,刚任副总时让我们把所有系统规则都改了。”

小穗刚刚听前台打电话的时候,管她叫许总监,这下更觉疑惑。

“那为什么大家称呼的时候不用英文名,而是直接用中文的某某总、某某经理呢?”

许嘉玲的话说得耐人寻味:“名字是一回事,文化又是另外一回事。有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就要入乡随俗,我们hr也改变不了。”

公司是一家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这一点就像人的基因,不是说改就改的,谁也没法一蹴而就。

许嘉玲在前台把工作电脑交接给她,给她一份回去要电子签的清单,就说她可以回家了。

小穗对公司的效率很满意,一切流程电子化,高科技企业果然不一样。

但她还是在许嘉玲的话里品出了别的味道。文化再虚,也是事在人为。

现成的规则不用,反而让新人入乡随俗。入公司的乡,随谁的俗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