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她的1979 第74节(1 / 2)

加入书签

只是,陈兰君瞥一眼厨房内,见沈牡丹她们炸年糕炸得不亦乐乎,提醒道:“也不用弄那么多年糕啦,到时候要吃好久。”

“怎么会吃不完呢?这么多人呢?”郑梅说。

“就是,”沈牡丹附和道,“我还怕不够呢,叫阿宏去街坊那里买一点。哎,正好来了。”

赵宏双手端一个竹蒸笼从屋外进来,往灶台上一摆:“可买到了,绝对够了,十斤呢!”

瞧见那么多年糕,陈兰君眼皮一跳。

好了,这从初一到初五的早餐都有了。

到夜里,吃过年夜饭,大人们把饭桌收拾好,铺上一块毛毡布,开始打牌。小一点的就出去和街坊邻居家的孩子玩,赵宏跟在后头看。

沈牡丹、郑梅、陈志生与陈凤君等人刚好凑一桌,分坐四个角。

陈兰君拿着一纸袋点心,左看看这个牌,又看看哪个牌。

凑到郑梅身边时,正好母亲大人输牌,心情不爽:“你这里连台电视都没有,只能打牌。”

“就是有也没空看。”陈兰君嗑开一粒瓜子,说。

1981年,连第一届春晚都没举办呢,这大年夜的新闻联播播完,也没什么可看的。

沈牡丹打出一张牌,说:“她平常哪有功夫看呐?不是做功课,就是做生意。”

郑梅看牌的时候抽空看陈兰君一眼:“下巴是尖了点,刚好,过年这几天,你好好休息一下,反正我们都过来了,饭菜都不用你操心。”

陈兰君抱着瓜子,只是笑。

陈凤君看二妹这样子,就知道应该是有事:“怎么,是还有什么工作?”

“有一点。”陈兰君说,“一些朋友要摆摊,我得去看一看。”

陈凤君点点头,没有再追问下去。

只是到了准备睡觉的时候,她偷偷递给陈兰君一本活期储蓄存折。

“这里还有三千块钱,你若是要资金,可以拿着用。”

陈兰君一愣:“姐,你给我这个做什么?”

“你急着做生意嘛,”陈凤君说,“我问过阿宏了,他说你投了一些钱到这边厂里,怕你手头紧。你放心,我和茜茜的钱都够用,这个现在存着也是存着,你只管拿去用。”

怕她不收,陈凤君还特意将钱塞到陈兰君怀里。

“真不用,”陈兰君哭笑不得,拉着姐姐的手坐下,“我现在也没那么穷,等春节卖了一批货物,立刻资金就能回来了。”

“那你也拿着,也算我投资嘛。”

陈兰君想了想,说:“你还是带回去吧,过了年,我们应该要在香江开店。”

“哈?真在香江开店呀。”

说到这个话题,陈凤君有些雀跃又有些担忧。“那边的地租很贵的。”

“那也得有一个店。”陈兰君说,“我们现在虽然说主要是在这边做生意,但打着的还是香江企业的旗子,以后内地和香江的往来会越来越密切,万一有人发现,怎么在那边竟然没有这个牌子,会带来麻烦的。”

现在正梅公司已经起步了,势头也不错,陈兰君不想也不必再承受这么大的风险,等到第四食品厂的回款来了,差不多也可以开始筹划在香江那边开一家店的事。

陈凤君连连点头:“确实,那边是得有个店。啊,对了。”

她兴奋地说:“这半年鹏程市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我听说有些公司,能够申请下来通行证,让员工来回香江和内地。我回去就打听这回事。既然要在香江开店,还是要你亲自看过地方才好。”

有机会能申请通行证吗?

陈兰君也来了兴趣:“姐,这事你确实好好看看,如果我能去那边看看,是最好的。”

若是真能在那边挣钱,那收获肯定不小。

姐妹两个说话说了半宿,才睡了。

没睡几个小时,被一串鞭炮声闹醒。

陈兰君打了哈欠起床,煎了点年糕,配着猪骨粥吃,然后骑上自行车出门,去看看几个摆摊卖新年大礼包的情况。

*** ***

大年初一,早早出门的不止陈兰君一个,还有许多去拜年的人。

一位阿姨从家里出来,脸色有点不好看。

她今天本是要赶着去领导家拜年,结果起来才发现,原本准备好送人的糖果给家里的小孩吃了一半。

幸亏是过年,小孩才免了一顿打。

现在要出去买,供销社什么的都关门了,真是愁。

忽然瞧见街边多了个小摊,摊子边拿晾衣杆挂了个红彤彤的纸包,看着挺喜庆的。

阿姨不由自主走过去看热闹:“年初一还在外面摆摊呀?卖什么呢?”

摆摊的姐姐很热情地招呼道:“卖新年大礼包,阿姨你看看,这一包,又有糖果又有饼干还有‘开口笑’,是第四食品厂特意出的什锦礼盒款,领着去送人最好了。”

阿姨接过来一看,上面还用红绳系了个把手,拎着挺方便的,主要是看着很美观。

“这个怎么卖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