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她的1979 第85节(1 / 2)

加入书签

第103章

“这套房子的指标, 是我一个朋友的,他决定还是不住鹏程,所以要转手, 房子挺好的。”

沿着新铺不久的马路一直向前,老付指了指前边的小楼:“就是这里, 思安小区。”

这楼宇正在修建之中,但已经初见雏形, 是六层小楼的框架。小区不大, 大约七八栋的样子,但位置好,离火车站并不远,骑自行车只十分钟。

这样的距离, 往来关口非常方便。陈兰君心里比较满意。

“是还在建设中吗?不知道多久建成。”陈兰君问了一句。

“明年应该可以交房了。”老付扶一扶眼镜, 由于这种建造方式并不符合这时代人们的观念,还解释了两句。“这个叫做期房, 是向香江学的。”

去年,鹏程兴建第一座商品住宅小区,与政府合作的香江商人拿着图纸回香江转了一圈, 就把房子卖得七七八八, 从起打开了内地建商品房的新模式。

之前房产买卖市场未开放,主要是单位分房和换房,但无论是哪种形势, 那都得是先有房子。偏偏现在,房子还没起, 就开始叫卖出售。

陈兰君又详细问了几个问题。

这个思安小区是另一家企业与单位合作建设的, 因为规模不大,所以价格上比较有优势, 加上面向内地户口的房价比面向其他的要便宜,只要六百元一平米。

现在要转手的这套,是个约70平米的三居室,配备三个户口名额。正正好合适。

陈兰君问清楚了,直接拍板:“这房子我接了。”

了却一桩心事,原先与阿姐争吵的烦恼都消散了一些。

她特意请老付吃了一顿饭,记着这份情。

预备去提款的时候,被阿晶喊住了。这丫头竟然从床底下提出一旅行袋,摆在她面前:“兰姐,这个是最近的收款,我还没存呢,你直接拿去买房就好。”

拉链拉开,一袋子钞票,少说也有两万。

“这是你自己的钱还是?”

“不是,”阿晶解释说,“是最近的营业额。我们的盒饭卖得很好,各单位预定的一天大概就有三四百盒,这一包钱是刚回的款。”

盒饭卖得这样好,陈兰君欣慰之余,也说:“那么其他的供应跟得上吗?”

阿晶笑着说:“可以,现在我们村大家都在为餐厅养鸡种菜养猪呢。就是饭盒这方面,可能给塑料厂的订单要多一点。”

“那确实可以多定一些。”陈兰君说。

记忆里,似乎再过一些时间,鹏程就会提出缩短午休、节约时间来建设的政策,全市的午休时间会缩短为一小时,那可就是盒饭的黄金时期了。

这股东风得赶紧抓住。

陈兰君对阿晶说:“这样,你这几天写一份扩大盒饭生产的报告,把需要增添的原料数量都列清楚。写好之后寄给我。”

“行,没问题。”

将房子定下之后,陈兰君便踏上了回校的路。

又是从清晨到日暮,出站时,前边有一个大叔拍着大腿喊:“我的钱袋呢,我的钱袋呢!”

旁边的人都以同情的目光看着大叔。

陈兰君皱皱眉,上前提醒他如何去找警察。

最近随着南边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小偷小摸的案件也渐渐增多。这令陈兰君稍稍有点不安。

再有两年,这火车站周边大约会成为很乱的地方。

以后出行的时候,还是得多多提防。

返校报道,班上同学还是一如既往。

不过新学期,同学之间的热门话题变成了出国。

“听说了吗?大四的学生有拿到出国名额的,我们是不是也要准备。”

连寝室长也有些心动,夜里熄了灯,还没睡的时候,问:“不知道外国是什么样子?一定有很多高楼吧。”

“应该像电影里那样?”一个室友接话。

她们能接触到的外国,除了电影和文学作品,就只有想象。

这夜谈陈兰君没参与,只是静静地听。

左右她是没有“出国热”的,就凭她现在边做生意边学习的绩点,那也出不去。她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有课就好好上课,没课就去照看一下第四食品厂的生意。

由于香江与鹏程那边的销路慢慢打开,现在第四食品厂的生产任务排得满满的,还没满一年,已经实现了原先的承包额。

童彤与庞小芃过来榕树下向陈兰君汇报。

“任务完成了,”童彤说,“可是上级领导给我们来年的销售指标——”

她面露难色:“比之前翻了一倍。”

“这没道理啊?”陈兰君吃惊道,“哪有来年就翻一番任务额的?”

从前也没听说过要上缴的利润额能涨那么多的。她忍不住问:“是……有什么力量妨碍吗?”

别又是像钱厂长那样的搅屎棍心有不甘吧?

庞小芃叹气:“也不算是特别针对我们,打听过来,其他厂的任务额也有增加。一问上面就说我们这边算加得少的,北边的什么企业,那才加的厉害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