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她的1979 第106节(1 / 2)

加入书签

第132章

原来鹏大那么有钱的吗?

陈兰君摆弄着键盘鼠标, 啧啧称奇。

这年头的个人电脑,非常罕见,外观瞧着很简陋, 显示屏比砖头还厚。

见她在那里四处摸来摸去,一副极其感兴趣的样子, 尹玉弯了一下嘴角。虽然这个学生是半个人钻钱眼里去了,但好歹对于所学的电子专业尚留有一两分热情。

抛开她一心二用的事不谈, 尹玉其实挺喜欢陈兰君这个学生的, 聪明、热情、点子多,尤其是对于具体的可生产电子产品形态能有大胆的想象和见解。这也是为何听说她来报名参加鹏大的招录,尹玉帮忙说话的原因之一。

正欣慰着,只见这一位摸完了电脑, 以一副感叹的语气说:“还是很落后啊。”

都是费了一番功夫和钱从国外拉回来的新款个人电脑, 却获得“很落后”的评价?

尹玉一瞬间有点无语,不自觉把手臂环抱起来, 斜着眼看她:“哦,你是怎么想的呢?”

“受硬件问题所限,电脑太厚太丑也就算了, ”陈兰君直言, “但是体验感确实不太好。”

电脑一打开,出来的界面就是一串一串英文字母,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尚可,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绝对显得麻烦,看不懂, 也不知怎么操作。

她发表了一通感想, 尹玉大致听明白了:“你是说,这种电脑最好能让普通用户的使用感很强?”

“当然, ”陈兰君说,“毕竟是家用电脑,定位就是家庭用户,自然操作越简单约好,越方便越好。”

尹玉点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越方便越好用,愿意购买的人一定越多。我相信,对于如何扩大消费者这一点,你一定有心得。”

她走近几步,语重心长地说:“鹏大的各项研究刚刚起步,你若有兴趣,都可以看看,提出些建议。”

陈兰君琢磨了一圈,明白了。她说尹玉和蔡主任推荐她进校,还那么好说话,工作任务安排得比较轻,简直是方便她摸鱼一样,原来根子在这里。

现在的鹏大电子学院,处在新生阶段,想要研究的课题很多。

但是科研就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纵使有科研人员的忘我努力,那也是要钱才能出成果的,尤其是电子业这种目前芯片多半依赖进口的行业。

鹏大虽然是建在特区,有钱。但也正因为如此,规矩和其他纯靠拨款的大学有所不同。有一部分的研究经费,需要研究组自筹,颇有点市场经济的意思。

要筹研究经费,最快捷方便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成果卖出去,或者找到感兴趣的商人投资。之前的“运动力”就是一个例子,本来那个研究员因为没钱都快暂缓研究了,四处找拨款找不着,然而她们正梅公司与第四食品厂介入充当财神爷,并给了充足研究经费之后,配方研究得以继续,一年之内迅速出了成果。据说那个研究员也是春风得意,高升了。

很显然,尹玉知道这一事情的首末,虽然未必知道得很详细,但对于陈兰君能挣钱这一点是有充分的了解的。

陈兰君瞥了一眼尹玉,她依旧是一副标准的学者所有的儒雅表情。

瞧着浓眉大眼的,心里也有小九九。

这位老师虽然一心向学,但于经济俗物方面也并非一窍不通,不然,自己也不会站在这里了。

但陈兰君倒是没有感到愤慨,能被利用,说明她有能被利用的本事。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就相当于她拥有了鹏大电子学院的项目挑选优先权,若能把握住,绝对不会吃亏。

既然双方都能有所增益,那么也没什么好计较的。

一两分钟之内,陈兰君想清楚了,笑着开口:“我是科研界的后辈,也没什么天赋,唯独在将技术转化为产品上,能想到些新点子。在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上,应该能有所帮助。”

“产学研一体化?”这个新颖的名次令尹玉有些意外,“你这词,倒还概括得挺精准。确实,如果三者能相辅相成,那就最好了。”

尹玉见她并不反感,从实验室里边上锁的办公桌内取出一份文件,递过来:“这些是目前本院一些有结果的项目,你可以看看。”

既然有这个任务要交给她,其他的工作尹玉和蔡书记都有意放宽了标准。

除了一周有两天的晚上要上夜校的课程,以及跟着尹玉学一些必备的授课技巧之后,陈兰君的工作日相当宽松。

她甚至可以不必打卡!像其他单位那样来了在签到本上写一个名,走了再写一个名,反正有正经事时在就可以。

夜校,她担任的是英语课老师。蔡书记对此的解释是:“电子系涉及到程序,要学习英语,你就相当于是给同学们做学习前的铺垫,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句话非常流畅,像是解释过很多回,陈兰君疑心蔡书记就是这么和英语系分辨的。

教员室的另一位老师悄悄告诉陈兰君,其实是因为电子学现在招不到足够的学生,毕竟大家对于电脑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还不高。但夜校的学生所缴纳的学费,也是学院各老师工资的来源之一,不能不办,所以曲线救国弄了个电子系英语班。

这才顺利有人报名。特区的人,都是格外务实的,对于工作有帮助,就愿意去学,没有那就暂时免谈,毕竟又要花钱又要花时间。

现在好了,沾了“英语”两个字,电子学院的夜大总算顺利开班了。

第一天上课,陈兰君提前一个小时进校园,她新弄了辆自行车,从父母家一路踩到学校,感觉绰绰有余。

结果到了学校,她推着自行车,望着教学楼下停得满满当当的自行车和汽车发呆。

好家伙,这么多交通工具,愣是横七竖八地将教室外给堆得满满当当。

来夜大的学生,还是很多嘛。

陈兰君抱着教案走进教室,一看,同学们的岁数大相径庭。有极为年轻,瞧着只有十五六岁,也有一看就是人到中年;穿着也不一样,有些像是外来打工者,有些像是小干部,各不相同。

但唯一相同的,是眼睛里那份对学习的热情。

陈兰君清了清嗓子,宣布上课。

结果教室里响起清一色的声音,洪亮清脆:“老师好。”

第133章

“陈老师, 头一次觉得,被这样称呼也挺好听的。”

一颗剥好壳的龙眼送到嘴边,陈兰君吃了, 含糊不清地感慨:“我可能还是有一点好为人师的毛病,他们一喊, 我就想把自己能教的全部都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