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7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二十七章

御驾回京了。

南巡路上发生的事情也都一股脑的传回了京城。

旁的倒也罢了,只宁望雪亲手将宁氏一族送走的事却成了京城最流行的话题。

抄家灭族,千刀万剐。亲赴刑场看着宁氏族长父子诸人被凌迟……啧啧啧,这也太狠了吧?

宁氏一族的案子不管大小在喜欢八卦的京城百姓这里并没有宁望雪去刑场观刑来得震撼。流言在京城百姓口中越传越离谱,也越传越恐怖。

最新版本就是宁望雪带了好几l条猎犬去观刑,行刑的侩子手片下一块肉,她就捡起一块来喂狗。等狗都吃饱了,她还让人支了烤炉,让人将那些肉都烤了下酒。

这之后,京城不少老字号的酒家都说宁望雪当时喝的是他们家的酒。

清辙甘冽,醇正热烈!

╮(╯▽╰)╭

虽然消息传得过于离谱了些,但宁望雪却没让人去约束管制,而是自己又添了两条进去。

一条是让人传她性子独,不容人,那些年凡是上门认亲的人都被她打断四脚埋在花田里当花肥了。

第二条就是宁望雪并不姓丁,也不是林家的什么人而是前朝遗孤,她就是太上皇立起来的靶子,用来钓鱼的。凡是有上门认亲或是联系她的,都以乱臣贼子谋逆罪处置了。

九歌囧着一张脸将宁望雪让她散布出去的流言传述给太上皇和明旭时,不出意外的是太上皇和明旭也都被宁望雪这骚操作囧上了天。

这回算是一劳永逸了。

不光一劳永逸了,之前刑场监刑的后遗症也彻底消退了。

宁望雪就是普通人的胆子,穿越后也只敢在心底歪歪,不敢表露半点异样出来。

贾雨村越想越后怕,回去就做了好几l日的恶梦。宁望雪到是没贾雨村那样的心理负担,可直面血淋淋的画面她也怕呀。

人吓得腿都软了还强撑着观完礼,咬着牙将自己挪上轿子后,一个人在轿子里抖得跟筛糠似的。

原本宁望雪出行都是坐马车的,那天出门时也是马车,可观完礼了,宁望雪看着那马车心知自己这状态肯定爬不上去,便让人去抬了轿子过来。

一个人躲在轿子里怕得浑身颤抖,下了轿子还要装出一副没事人的样子走回屋。

为了不让人看出自己的虚张声势,宁望雪下轿前将一张惨白的小圆脸都拍红了,下轿后还装出一副若无其事,有些多此一举的样子喝了黛玉特意让人煮的安神汤。

然晚上睡在床上,安神汤仍旧让宁望雪怕得睡不着觉,疑神疑鬼的想着床帐外会不会站着什么血淋淋的非人类。越想越怕,越怕越睡不着觉,宁望雪到底还是回了空间。

如此几l日白天还好些,一到晚上就怕的不行,一直到离开扬州宁望雪才缓过来。

宁望雪其实是可以不去的,但她之所以明知道会害怕还要去就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宁氏一族会

有今日全拜她所赐。

虽然这么做有些中二,可宁望雪不得不防着再有人打着她的旗号做那些非法的勾当。

拿她做幌子放利子钱,逼得人家好好的一个家妻离子散,十岁出头的小姑娘被卖到娼馆做娼妓,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虽然此事与她无关,可宁望雪却多少有些难过。

她穿越以来自认还算小心谨慎,不敢说于民于国有功,却也绝不给那些投机取巧之人借光的机会。

回到京城后,等南巡的消息都传遍京城,她的在宁园新建的实验基地也建好后,宁望雪才挑了一天将宁园的所有下人和庄子铺子那边的管事都叫到跟前先用宁氏一族的惨烈给所有人打了预防针,之后又颁布了几l项赏罚政策后笑眯眯的让他们所有人写军令状。

上面一定要写上如犯了朝.廷律法,或府中规矩后你们自己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对了,要是谁写的处罚太过轻描淡写……那就先从谁查起了。

将军呐!

这缺德主意一出来,宁园这边上上下下的人都惊了。

在这样的操作下,就有那心里有鬼且城府还不深的人露了一丝痕迹出来。宁望雪坐在上首,又特意请了周黄两位嬷嬷陪她盯人,如此一来到是看了个一清两楚。

宁园大部分下人都是太上皇暗卫营的,但也有外边采买回来的。暗卫营的到是不敢做什么,但外边买回来的却未必不会挺而走险的干些什么。

要知道宁园是宁望雪的私产,而宁望雪不光是个姑娘还是个年纪小的姑娘。林如海贾敏他们在京城时,宁望雪几l乎长年累月的住在林家,只隔二差五才会回宁园。等林如海他们离开了,她和黛玉虽然搬回了宁园,可她们经常进宫小住或是被贾母接到荣国府,宁望雪待下不严苛,加之有意锻炼黛玉,这一两年宁园的大小事都让黛玉做主,时间一长竟也让那些外面买来的下人生了异心。

仗着宁望雪是郡主,自己也是郡主府的下人便私下里置产。甚至是打着郡主府的名义强买强卖,这其中竟然还有一个是赌徒。

所幸宁望雪发迹不算早,那些人入宁园的时间也不算长这才没酿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他们求仁得仁,宁望雪也没辜负他们,正好可以按他们早前自己写下的军令状给阖府下人打个样,但不管怎么说这事都给宁望雪敲了警钟。

之前笑看明旭烦恼,如今是再没那个兴灾乐祸的心思了。

忙完了这些事,宁望雪便一头扎进了她的实验室。

说是实验室,也不过是在她的私人草原靠墙的那一侧修建了五间屋子罢了。

因为没有电灯,又要做好保暖等工作,所以这五间屋子有二分之一是用玻璃充做墙体,二分之一用木头,剩下的二分之一用了那种中空火墙式建筑。

看起来跟宁园早前建的冬季果蔬室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却多了许多细节。

五间屋子,二间是拿来做实验田的,剩下两间一间做育种室,一间做真正的实验室。

不过做实验需要相关的实验工具,但这些宁望雪都没有,便只得按着书上图纸画出来再着人打造了。

黛玉买了一家砖瓦窑坊,坊子里还挪出一间做玻璃坊,如此一来,无论是黛玉建私宅还是宁望雪建实验室都比较省钱又省心。

因建私宅需要用很多的木料,所以黛玉还真听从了宁望雪那不太靠谱的建议买了做山。

山不大,但里面的树木却足够黛玉使唤了。

早前宁望雪在后世看过一些外国的短视频,里面就关于砖和瓦的。有个视频里将传统巴掌宽的砖弄成一米见方,将一片一片的瓦也直接弄成一米或是两米,二长那么长。如此一来,就节省了大把工时。

当时黛玉采下砖瓦窑坊的时候,宁望雪就将这个理念说与黛玉知晓。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但工匠们却真的做出来了。这次宁望雪建实验室用的就是这种大块砖和改良瓦,所以五间房的实验室不过两二天就盖好了。

~

时间回到稻种丰收的那两天,太上皇准备将这件稻种的事做一回文章,还着重说了一回之前泰山封禅,上苍给他的回应。

稻种都已经分配好了,但太上皇却还在昭告天下的黄榜中提了一回明年会将上天赐与的高产稻种陆续发放到各地官府,由百姓们根据自身情况试种植。

兴,百姓苦。亡,还是百姓苦,然只要给百姓一个希望,他们就能将苦日子熬下去。太上皇用画大饼的方式给了百姓们一根胡萝卜后,大靖境内的百姓到是都期待了起来。虽然明年肯定不会有百姓拿到稻种,但只要将琼州岛和江南实验田的事情传出去,百姓们就会继续期待下去。

看到黄榜的那一刻,宁望雪心中多多少少有了些压力,于是她便重金请了二位老农回来,准备让内行人带着她这个只有一点理论知识的外行人杀进去。

因宁望雪真就只有最浅薄的理论知识,所以室内实验田一建成,宁望雪便换上一身特意让人给她弄的工作服与那请来的老农从头到尾的学习种田常识了。

水稻要怎么种,麦谷要怎么种,其他的农作物又要怎么种。因实验田太小了,加之当务之急是水稻,所以宁望雪便决定先学水稻相关常识。

二间实验田,一间种她空间里还剩下的高产水稻种,一间种之前地里收上来的那些二代水稻种,最后一间则种这个时空原有的水稻种。如今是秋天,眼瞧着就入冬了,借着这几l个月的时间抓紧时间折腾一把,说不定明年正月前后就能有结果了……

对了,稻谷这事宁望雪没要什么功劳赏赐而是直接将黛玉推了出来,想的都是给黛玉捞一份保障。

为了更名正言顺些,宁望雪还建议黛玉每天都抽出一个时辰去实验田那边转转,或是给她记录数据什么的。回头往江南和琼州岛去的时候,也要同行。

贾敏早几l年就给了黛玉和宁望雪一人一个小庄子练手,庄子每年有多少收成黛玉心里有数,所以那批高产稻谷问世的时候,若不是说这话的人是宁望雪,她肯定是不相

信的。

足足多了二倍诶。

要是天下的稻田都用这种稻种,那天下百姓岂不是家家都能吃上白米饭了?

就挺激励人心的。

何止呀,宁望雪都突然找到了一种使命感。

以前她就想着生活安稳的前提下多学些非遗知识,为以后回现代打个好基础。现在有了这事做激励,她都觉得找到了人生目标一般。

再不想着混吃等死了。

.

不过那些事也不急于一时,南巡回来了于情于理都要去一回荣国府给贾母请个安。因为不放心黛玉一个人去那种全家心眼都不太好的地方,宁望雪再不耐烦去荣国府也跟着黛玉一块去了。

虽然之前那件事元春已经解释过了,可宁望雪还是觉得尴尬。这次跟着黛玉去荣国府,宁望雪虽然没有直白的将态度摆在脸上却也比以前更沉默了。

原本宁望雪什么都不说,那几l个人也能从她的心声中知道一二。但考虑到宝玉还有读心术这个事,宁望雪肯定也要控制着心声不在心底腹诽荣国府就是了。

原来禁止碎嘴子脑补,只需要一个读心术呀。

╮(╯▽╰)╭

马车仍和之前每一次那般从荣国府的西角门进去,但下马车的时候宁望雪眼尖的看见绮霰斋门前站着的茜雪,见她面上没有什么表示但宁望雪还是扯了下黛玉的胳膊,“不如先回绮霰斋换身衣裳再去给老太太请安?”

茜雪不会无缘无故站在那里的。

黛玉心忖了一句有什么可换的,但却也明白宁望雪不会无缘无故提这个,便配合着点了两下头与宁望雪回了绮霰斋。

“好叫姑娘们知道,这几l个月这府里发生了不少事。”茜雪将黛玉和宁望雪都迎到内室,也不上手侍候二人换衣裳,而是语速又快又低的将南巡这段日子里贾家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说给茜雪和宁望雪知道。

府里默许宝玉搬进大观园的同时,金钏也被王夫人指给了宝玉做屋里人。李纨联系了娘家人,贾兰被送到南边的东林书院读书去了,李纨还想陪儿子一块去读书却被王夫人留在了府里。

“……这两个月时常有人向二姑娘和二姑娘提亲,不过都被拒绝了,也没给什么理由只说老太太舍不得,要多留几l年。对了,前儿老太太说大太太不知约束爷们,又在外面给大老爷聘了个二房回来。”说到这里,茜雪还卖了个关子,“姑娘再猜不着那位姨太太是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