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望余雪 第66节(2 / 2)

加入书签

年迈体弱的老皇帝只会对年富力强的儿子更加警惕,而迟迟掌握不了东宫之权,还被父皇疑忌的祁旭也只会更加紧张。

一根绷紧的弦,只需要轻轻拨动一下……便会承受不住地崩裂开来。

从科举一案到如今的局势,每一步,都在祁宥的掌控之中。

崔锦之第一次对祁宥说过的话产生了怀疑。

他说自己前世死于祁旭之手,可这样的智谋,哪怕是她,都不得不分出全部心神来对付。

不过是倚靠着背后萧氏一族的祁旭,真的是他的对手吗?

崔锦之心中的不安越扩越大,终于在几日后的深夜,化作实实在在的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将她吞进深渊之中。

-------------------------------------

令和帝醒来后,知道了宫中发生的事,气得直接将桌上的九龙玉玺砸到祁旭的头上,颤抖着手臂指着祁旭说:“竖子悖逆!”

祁旭额头被砸出一个豁口,鲜血顺着侧脸缓缓滴落下来,却依旧无波无澜地回道:“四弟牵扯谋逆重案,丞相身为他的老师,须得查验清楚后才能放出来。”

令和帝拼命地喘着气,心悸得不行。

一个是战事结束后,乖乖交回兵权,只带着几个亲卫返回京城的楚王;一个是被无数世家大族簇拥着,能够轻松调动戍卫京城禁军的景王。

皇帝此刻会相信谁,已然不言而喻。

他面沉如水,嘶哑着嗓音道:“你到底放不放人?”

祁旭一字一句道:“事关国之根基,父皇,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

其实此刻早就不是放人与否的问题,而是证明,谁才是那个真正掌握权柄的君主。

这对父子在此刻无声地对峙着,令和帝突然觉得自己教导宠爱多年的嫡子陌生极了——

不,或许他一直都是这样。

只是从前自己还能掌控朝政,所以他温和恭谦,良善似潇潇君子。可自己一旦心力不支,他立刻撕开那张人皮,化作青面獠牙的厉鬼,扑上来将他撕咬的干干净净。

令和帝筋疲力竭地瘫坐在龙椅上,下了一道诏令。

嫡长子祁旭,悖逆圣意,禁足于景王府内。

到底还是心软了,不痛不痒的旨意,并没有封死祁旭的后路。

可惜高高在上,自出生以来就顺风顺水的景王,怎么受得了圈禁府内的屈辱。

于是那根绷紧的弦,终于在此刻骤然迸裂——

“崔大人。”一位面生的禁军握着腰间佩刀,立于牢房外,沉声道:“陛下有旨,着令我们即刻放您出诏狱。陛下如今正在太和殿等着您,请吧。”

丞相衣袍整洁,面容沉静,丝毫看不出来关在诏狱多日,她视线缓缓掠过门外的禁军,心中无奈。

不知道祁宥有没有预料到这个局面呢?

刚同他们踏出诏狱,崔锦之抬头看向远处的沉沉夜幕,总觉得空气中都流动着肃杀之气。

陈元思带着一众将士急急忙忙地向诏狱奔赴而来,身旁的禁卫军突然上前,铮的一声拔出佩刀,稳稳地架在了崔锦之的脖子上。

陈元思投鼠忌器,只能停在不远处,怒道:“你可知那是崔相!若伤了崔大人,几条命都不够你死的!”

“上头点名要的便是崔相。”禁卫军动了动长刀,冰凉的锋刃贴上她温热的脖颈,“得罪了,崔大人。实在是怕出了乱子,只好请您这样跟我们去太和殿了。”

手上不轻不重地推动着崔锦之,架着她向太和殿走去,元思带着几名精锐跟着,又不敢太过靠近。

令和帝全身都在发抖,被李公公搀扶着站在太和殿外的丹陛之上,看着跟随自己多年的文武百官皆低着头,战战兢兢地跪在地面上。

王道的尽头,祁旭身着甲胄,骑在骏马之上,用幽沉晦暗的目光和他对视着。

黑压压的禁卫军将这里团团围住,气氛沉寂到落针可闻。

突然,一角骚动起来,将太和殿围堵得水泄不通的禁卫军向两边散开一个通道——

丞相被禁军架着脖子,带了进来。

陈元思无法,只能跟着束手就擒,心中只盼着殿下的安排万无一失。

令和帝抖得更加厉害,不忍地闭上了眼睛。

“奸佞权倾四海,蒙蔽圣聪,才令父皇耳不能听,目不能视。”祁旭高声道,“儿臣今日于此,特率禁军与通州将士,锄奸扫恶,以清王道!”

王宾鸿自地面上颤颤巍巍地站起身,双手呈上一道拟好的圣旨,缓慢地行至令和帝前,平和地开口:“楚王祁宥,早生不臣之心,同丞相、定远将军勾结,致使天下大乱,还请陛下扫除昏氛,还朝野清明。”

令和帝目眦欲裂,狠狠地拂开那道圣旨,喉间发出嗬嗬的声响,气喘吁吁道:“……一派胡言!乱臣贼子,安敢以下犯上!”

王宾鸿耷拉着眼皮盯着染上灰尘的圣旨,微微侧身,看了眼一旁的何参。

身旁的禁军立刻从跪着的队列中抓出一位官员,一路拖行到丹陛之上,只见那官员涕泗横流,哀嚎求饶。何参大步上前,一把抽出佩刀,紧了紧手心便重重地挥下!

只听噗嗤一声,滚烫的热血溅了令和帝一身,他双手不可抑制地颤抖起来,无声地张了张唇。

何参诧异地看了眼同样满身血污的崔锦之——她面容沉静,从容淡定地看着这生死景象,胆色犹在皇帝之上。

王宾鸿捡起那道圣旨,抖了抖浮尘,又重复了一遍方才的话,令和帝怒极反笑,吸了口气,将情绪平定下来,“统领大燕整个兵权,还握着禁军和通州大营的调令,朕从未防备猜忌过你一星半点,更是将你的女儿许配给朕最珍爱的儿子。”

令和帝冷笑道:“王宾鸿,你就是这样同朕的好儿子勾连着,来报答朕多年的扶持吗?”

太尉不为所动,平心静气地回道:“老臣世代为大燕臣子,不忍看宦竖虐民,不愿看虎狼执掌国柄,只愿匡扶正道,身死不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