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捡到大佬后我马甲掉了 第264节(1 / 2)

加入书签

“没事儿,早点儿收拾完了,你们也早点儿吃饭。”陆有希笑着说道,“咱们都是同学,甭跟我客气了。”

陆有希帮着收拾,徐奶奶和刘玉淑则在后厨准备大家伙儿的午餐。

现在已经过了附近上班族和学生过来吃饭的饭点了。

所以陆有希便把门关上,挂上了暂停营业的牌子。

刘玉淑做好了午餐,陆有希为了方便谈和兴村大米的事情,便跟徐奶奶和刘玉淑单独坐了一桌。

“从咱们饭店开业到现在,客人吃咱店里的米饭,都说好吃。还有不少客人问咱们用的是哪家的米,想要自己买来煮呢。”刘玉淑笑着说道,“徐阿姨反应快,说是咱们找的专供的大米,现在市面上还没有。”

“我也没有说谎,咱们这大米确实是专供的呀。是村长把咱村的大米,挑的最好的给的咱们。”徐奶奶说道,“之前咱村的大米卖给那些进货商,也不知道他们贴了什么标签给卖出去了。我现在想想就觉得亏得慌,咱村大米的质量多好啊。”

“以前是咱在村里,不知道,而且吃的都是自家种的大米,所以没感觉。现在来了城里,才发现城里人吃过的牌子多,连他们都说好吃,这说明咱村的大米错不了。”

“没错。”陆有希点头,“以前咱们都在村子里住着,去镇上也舍不得下馆子,所以不知道饭馆用的大米情况。咱们就只吃过自家种的大米,还以为外边儿吃的大米跟咱的都差不多,甚至城里吃的大米更好。”

“直到我吃了京大食堂的大米,我们京大的菜和大米,都是有专供的。就是为了保障师生的食品安全。那些蔬菜都是有严格的检验标准,其实比超市卖的都还要好呢。就这样,我吃着都觉得我们学校食堂的大米,比咱村的差远了呢。”

“是这样。”旁边桌在吃午餐的两个兼职的学生也忍不住说。

女生见陆有希看了过来,有些不好意思,觉得是自己贸然插言了,但还是说:“我吃着也是咱这儿的大米更好吃。”

“咱村的大米,我已经注册了商标,以后就叫和兴米。”陆有希说道。

“和兴米,真不错。”刘玉淑念叨了好几遍“和兴米”三个字,“又说了产地,而且名字还喜庆,意头好。”

“既然客人喜欢,那就在咱店里卖吧。”陆有希说道,“把大米包装好,像超市卖的那种,分五斤装和十斤装的供客人选择。就放在咱们收银台旁边。客人吃完饭结账的时候就能看到,想吃的,就顺带买一袋回去。”

“我再联系一些超市看看,能不能把咱村的米送进超市里去卖。”陆有希一直有计划。

第393章 怕其中有人使坏

第一步便是先利用小饭馆让客人们知道和兴米。

第二步便是开始要把和兴米对外销售了。

现在正是第二步的阶段。

“咱村的大米产量有限,进超市卖,也供给不了多少吧?”刘玉淑问道。

“就是产量有限才好。咱村的米好,产量又少,不正符合了物以稀为贵这一点吗?产量少,口感好,也是卖点之一。越是好吃的,但是产量又少的,就越是吸引人买。”陆有希说道。

“如果能够发展的好了,咱村可以专产大米,不用种别的了。”陆有希说,“这样工作量能少一点,赚的还比以前多。”

“你还有小粉书要忙活呢,还要把大米推销进超市,能忙得过来吗?”刘玉淑心疼道,“我除了会做饭,经营饭馆算是勉强可以了。真恨自己其他的帮不上什么忙。”

“这事儿我跟村长商量吧。”陆有希说道,“我觉得村长叔肯定能行。”

她现在只是有一个初步的计划,村里那么多孩子呢,尤其是村长家,林阿姨和刘阿姨家的孩子也都快要考大学了。

将来他们毕了业,都可以来帮忙。

但这只是她自己的一点儿想法,她也没有权利决定别人的将来。

人家很有可能有别的工作想要做。

所以,陆有希暂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陆有希跟刘玉淑和徐奶奶商量过后,又给村长去了电话。

村长惊喜的说:“有希,你进展的也太快了吧。本来我还想着,这一两年,都先只给你的餐馆供应大米,最多你餐馆要是能扩大一些,需求量更大一点儿。你现在竟然直接要卖我们的大米了。”

单单只是给陆有希现在的餐馆供应大米,他们村民已经赚的比以前多了。

陆有希给的价格远高于从他们那儿收货的厂子。

那些个厂子,就是欺负他们和兴村地处偏远,村民们又没什么文化,也没有人脉,所以一直给他们很低的价格。

他们在村里确实也没见过世面,不知道他们的米放在城里也是非常好的那种。

还以为大家吃的米都差不多的。

陆有希说了自己的打算,“所以,我打算两头并进,一边在我们的饭馆,卖给用餐的客人。一边跟超市那边谈,把咱们的米推进超市里。”

“这……你一个人能忙得过来吗?”村长说道。

“我正想请您帮忙呢。”陆有希笑着说。

“我?”

“是。”陆有希说,“要是只在我的饭馆里卖,那就很省事儿了,但我们饭馆规模有限,客人也有限,卖出的量肯定没那么多。”

“现在光是供给你们饭馆的米,价格已经是以前的好几倍了,咱村人的经济条件,都改善了好多。”村长忙说。

“但我的想法是,能让咱村将来全都靠米吃上饭,挣上钱,盖上小洋楼。”陆有希说道,“把咱村的地,都种大米。”

原先没有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的大米卖不出高价。

而且村里人自己种菜养家禽,在日常三餐方面的成本降低。

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富裕出蔬菜家禽产品去镇上卖。

“咱村的米卖出高价,需求量大了以后,咱村所有的地都用来种稻米,到时候专门产这个,靠这个挣钱,挣的更多,也更具规模。”陆有希说道。

村长深吸一口气,“真能到那程度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