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要开始苏了[未穿今] 第41节(2 / 2)

加入书签

什么?

看到这一句话的网友立刻点击屏幕上面的关闭,一瞬间原本密密麻麻的弹幕瞬间消失了大半。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黎橙和沈临城一起,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朝着台上走去。上面,站着先前的那名女主持人,站着卡夫·杰特尔。

他们屏息,看到女主持人将话筒放置在自己的耳边,再次听到了他们刚刚落掉的那句话:

“恭喜z国黎橙、沈临城获得图灵奖!”

当晚,各大新媒体纷纷赶稿,在自己的平台上发布了这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几乎打开朋友圈、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都能看到里程这两个字。

全z国都在为它庆祝。而黎橙和沈临城两人在图灵奖颁奖典礼上所说的获奖感言立刻被人剪辑下来po到了网上。

黎橙的身体靠近话筒,灯光打在黎橙年轻的脸上,她抬起眼,执着地朝着台下的人说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艺术和科学,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趋向高深,使它从单纯的生理存在中升华,并把个人引向自由。对于上述话所说的前两者,我无能为力,但最后一点,我和我的国家都希望我做到。”

在黎橙说话的时候,沈临城的目光几乎全程都注视着她,直至黎橙讲完,他才冷冷清清地朝着下面望了一眼,他说道:

“我自踏入这一领域起,我从来都只认定一个真理,那就是任何事情都无法取代科技,而科技也取代不了任何事情。”

沈临城将本就不长的演讲稿念完后,重新走到了黎橙的身旁站定,两人的手自然而然地又牵在了一起。即便他们在获奖感言中都没有提到对方,但在镜头前面这样亲昵的举动,无疑在向全世界宣布着同一件事情。

他们在一起了!

沈临城和黎橙恋爱、沈临城和黎橙双双获得图灵奖,这两条消息放到现在这个时候,无论哪一条都引起了众人的广泛讨论。比如,沈临城和黎橙什么时候恋爱,他们会结婚吗,又比如,沈临城和黎橙会不会获得诺贝尔奖,成为最小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人士等等。现在,哪怕沈临城和黎橙他们俩不是什么当红明星,更不是什么娱乐圈里的人,媒体记者朋友们的记者也要把里程的电话打爆了。就连沈临城的电话号码,都被有心人泄露了出去。

沈临城看了一眼手机上的陌生来电,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已经有了三十多个未接来电。他利落地将手机关了机后,便呈大字型地躺在了床上。他轻轻转头,便看到黎橙正悠哉悠哉地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书翻看着。

从回国到现在,黎橙总共就接了两个电话,相较于他来说,不可不谓悠闲。沈临城轻哼了一口气,直接从床上站了起来,走到黎橙的身旁,坐下。

黎橙坐的是单人沙发,坐她一个人刚刚正好,但要再加上沈临城这样高大的男孩子,就有些挤不下了。黎橙甚至感觉到,她有一半的重量都搭在了沈临城的腿上。

沈临城的身体向前微倾,手臂自然而然地搭在了黎橙的腰间,头靠在黎橙的肩上,看着黎橙在看的书。

是他看过的一本理论书籍,只是内容有些枯燥,他看到一半的时候,就扔到一旁忙活其他事情了。然而如今陪着黎橙再次读这本书,沈临城觉得,这书还写得挺有趣的。

阳光轻轻暖暖地照在黎橙的脸上,也渡到了他的身上。他微眯着眼,懒懒散散地看着黎橙翻过一页又一页,这种暖意,让他显些沉浸在内,想要睡了过去。直到黎橙啪地一下合上了书籍,沈临城才微微有些清醒了过来。他朦胧着一双眼,下意思地双臂收拢,将黎橙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怎么了?”沈临城沙哑地问道。他看到黎橙捧着手机,眉眼微皱地看着它。沈临城努力地探了过去,却发现,屏幕已经暗了下来,里面的内容他已经看不到了。

他伸手抚平了黎橙微拢的眉间,心中虽然有些急切,但他还是放低了声音,柔声问道:“怎么了,橙橙。”

黎橙没有答话。沈临城也不逼她,他就耐心地等待了黎橙几分钟之后。黎橙终于抬起了头来,她的目光中包含思索,最终坚定了什么决心,朝着沈临城问道:

“你愿意将你的名字,同我的名字一起,出现在教科书上吗?”

这句话着实有些绕,沈临城花了好几秒的时间,才听清楚了里面的含义。他一边不动声色地长按锁屏键,将还未关机多久的手机再次打开,一边问道:“什么意思?”

黎橙说道:“刚刚林雅通知我,教育局邀请我去参与高中生教科书的编辑中,并且我的名字会出现在教科书上。”

沈临城将怀中的女孩抱得更紧了:“那你是怎么说的?”

黎橙将手机放在了一旁,似是不在乎地说道:“如果那版教科书上没有你的名字,那我就放弃这次机会了。”说完,她抬眼极为认真地朝着沈临城一字一句地说道:“我有没有和你说过,我想和你的名字一起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同一版本的教科书上。”

沈临城低头,便看到锁屏上林雅发来的短信,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教育局这三个字。由于他父母是研究人员的缘故,教育局这边通知他并没有通过林雅,反而直接发短信给了他。想来,在这之前也应该是打过电话的,只不过他关机没有打通而已。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沈临城只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和他的小女孩的名字,可以一起出现在教科书上,永生永世,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一起看到。

他抵在黎橙的额头上,说道:“那从此以后,我们的名字就连在一起,永生永世都无法分开了。”

番外 里程时代1(严禁盗文)

时代这个词, 一向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每一个时代都会应命运诞生出一批耀眼的群星, 他们推动历史的车轮, 不断改变着世界。

但从来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组织或者国家有勇气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个时代。即便他们有这样的勇气, 全世界都不会承认这一个名字。唯独一个例外——里程, 一家成立十年的z国公司。

它以极其短暂的时间崛起, 用五年的时间以蛮不讲理的态度闯入所有人的视线当中, 最后根深蒂固。五年过后,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惊讶地发现, 自己身边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里程的产品。从电视机到电脑手机,从游戏到生活工作,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出现了里程的身影。公交车、地铁每经过一个站点, 都会看到里程旗舰店的身影。

如果单从这点来看, 里程充其量而言,也只不过是一家公司, 若说的再具体一点, 也就是一家资产庞大的公司而已。这种程度这种水平的公司, 别说全世界, 就单说m国, 就有好几十家公司能与里程相提并论。

真正的转变是在第五年暑假, 当所有高考学子填完志愿后,就突然有一则消息,以星火燎原的姿态瞬间传入到众人的耳朵里。

里程要上市了!

据媒体报导, 以z国为始、以地球为终, 所有国家的股民都大清早起床,或对着手机,或跑到证券交易所,总之不管在哪里,他们都睁大着眼睛,紧盯屏幕,等待着开盘。那一天,里程的股价每分每秒都在上涨,厚积而薄发,那一天,举国欢度。

也正是从那一天起,里程就以势如破竹的姿态出现在了各行领域的学术者的眼中。如果说,前五年,里程让全世界的普通民众认知了他们,让学术者记住了他们。那么后五年,他们就让学术者深入了解了他们,并成为了各大世界级的奖项常客。

说这句话的原因很简单,自黎橙和沈临城两人获得图灵奖之后,就沉寂了下来,整整五年,他们都没有出现在世人的眼中。而里程也仿佛退出了世界奖项的舞台,他们专注于民生事业的发展。那天晚上,全世界看到的那场激动人心的图灵奖的颁奖夜晚,仿佛就如同一场梦一般。

有人说,黎橙和沈临城两人,分明是“小时了了,大时未佳”的正确写照。虽然有很多人立刻提出了反驳,毕竟很少有人能在他们这个年纪获得这样的殊荣。但很快,两三年过去了,这种观点和说法再次提出的时候,几乎大半部分的人哑口无言,不再反驳。很多老师在翻到教科书上,有关黎橙和沈临城两人的介绍时,总忍不住叹一口气,表达自己的惋惜之情。

但好在,里程里面,不仅有黎橙和沈临城,还有其他优秀的科研人员。第一年,里程就有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提名。这一下子,就让整个z国都轰动了。特别是,当媒体记者们看到,他们即将采访的提名者是一个憨头憨脑的三十岁左右的青壮年时,他们的内心就更为振奋不已。

虽然只是一个提名,但足以让整个z国人都记住他们的名字。

而就是从那年起,里程的夺奖之旅,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第二年,里程就有人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第三年,里程有人获得了菲尔兹奖。要知道,由于诺贝尔未设置数学奖,因此菲尔兹奖可以算作世界数学含金量最高的一个奖项,其重要程度,堪比诺贝尔。且,它的获奖要求比诺贝尔更为严苛,它每四年举办一次,获奖者必须在元旦之前未满四十岁。往届,也只有各籍华人获得这个奖项。而如今,真正获得这个奖项的z国人,此刻才终于诞生了。

第四年,里程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奖的提名,但很遗憾,最终未能获得这个最终奖项。

此刻的媒体记者朋友们,看到自己摄像机里面的一张年轻面孔,此刻心情已经平静无波,甚至还有些想笑。恐怕现在,全世界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将目光对准了里程了吧。毕竟,这可是一家世界顶级奖项制造者的摇篮!

说到这点,全世界的人民也颇有些哭笑不得。按道理来说,在z国,跟那些哈佛等顶级学府竞争的应该是华大、京大这些学校。但事实截然相反,真正威胁到这些学府的竟然是一家公司?这放到四五年之前,谁敢相信,但此刻就是事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